「看見人的價值,而非失智症」萬華日照中心佈建失智預防、照顧資源與社區網絡

編按:銀享全球於今年 9/26(六)-9/27(日)舉辦「憶見美好-共創以人為本的失智友善城市」,並邀請萬華龍山老人服務暨日間照顧中心的主任林蘭因進行案例短講。本篇為銀享全球針對林蘭因的專訪報導。

林蘭因在萬華一帶積極建立「失智者友善網絡」多年,她籌備長者、家屬、學生都能共同參與的「龍山海馬迴劇團」,演出與失智共存的深刻人生,並宣導相關知識;集結關注失智議題的居民組成「守護天使」,並發展「健康守護站」,更串連友善商家,織成一張失智友善網絡,在萬華接住失智者,也成為家屬的後盾。

撰文/陳子雲 銀享全球專案助理
首圖/立心慈善基金會;取自 seeway 的人物側寫

臺北市立心慈善基金會承辦的「萬華龍山老人服務暨日間照顧中心」(以下簡稱「龍老」)座落於萬華夜市旁的大樓裡,走上 3 樓,各式活動海報張貼於門外,提供附近長輩豐富多元的學習選擇。

這裡不僅是長輩服務和集會上課的地點,更是串聯萬華區失智者、家庭照顧者、失智守護天使與友善店家的所在。

龍老成立已經 24 年,起初並沒有將失智業務納入服務範疇,但隨著服務個案,尤其是獨居老人頻繁出現走失、衣著不整、異常舉止等行為,才逐漸開始重視失智議題。然而,當時大家對失智症還不是那麼熟悉,如何回應與日俱增的失智個案需求呢?「充實自己」是龍老的回應。

2008 年,臺灣失智症協會開始推廣「瑞智學堂」,希望培養民間單位成為辦理社區式健康促進服務的夥伴,當時龍老便派社工前往學習,並設立龍山瑞智學堂,向原本服務的社區老人家、疑似患有失智症狀的長者、獨居長輩等群體招生。

龍老的志工與長輩們透過桌遊互動。圖/臺北市萬華龍山老人服務暨日間照顧中心

龍老的林蘭因主任積極建置社區失智友善網,至今已經 7、8 年,當時她看見社工日漸掌握失智症狀,與長輩的應對也有所進步,有了進修的念頭,便一舉投入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以下簡稱「老盟」)舉辦的失智症照護指導員研修訓練。

在老盟 2 階段共 150 小時的培訓過程中,林蘭因參與了許多失智照護課程,當中還包括實地演練。她因此補強了對於失智症的認識、與家屬/民眾的溝通技巧,以及資源建置與工作方法等知識。其中讓她最有感觸的是:再多的服務都不如往前推一步,做失智預防及友善支持。

創造機會走入社區、在疾病之外看見全人生活

只是,失智症這麼生硬的東西,該如何有效傳達給社區民眾?「就用活潑有趣的方式吸引大家注意力。」林蘭因表示。

林蘭因運用當初在老盟學習到的戲劇方法,成立「龍山海馬迴劇團」(註 1),藉由劇團的聚會讓長輩、照顧者家屬、社區大學學生、志工等團員練習運用肢體與聲音,每期結束後,林蘭因更帶著他們走入社區表演。

「我們要創造機會讓失智患者減少社區隔離、增加友善互動。社會往往從疾病出發來看待失智,但我們不要只看病理,而要從全人的生活模式著眼,看見他們有能力的地方,並延續原有的能力。」林蘭因主任堅定說。

龍山海馬迴劇團透過行動劇 + 專家解說的方式,將失智知識帶進社區。圖/臺灣失智症協會 Taiwan Alzheimer’s Disease Association

海馬迴劇團的團員可以參與 15 分鐘的失智相關知識宣導演出,演出結束後,還會搭配 1 小時的失智預防、識能相關講座,並利用 15 分鐘的時間,請民眾現場填寫評估失智症的 AD-8 量表(註 2),這麼做的目的在於不要讓宣導只停留在「看表演」的階段,更希望能讓民眾有機會對失智議題「感同身受」。

註 1:海馬迴是大腦中掌管記憶的部位,失智症最早便是從此部位的細胞開始退化。因此劇團取名為海馬迴。

註 2:AD-8 量表全名為「AD-8 極早期失智症篩檢量表」,共有 8 道題目,若符合 2 題(含)以上的情況須就醫診斷。

失智症社區資源地圖 & 記憶守護站:推動人本、友善與在地老化

透過每一次的社區宣導、讓民眾參與量表測試,龍老找到了一群對失智友善、有興趣,且有服務熱忱的民眾,組成「守護天使團隊」。這群對失智「有意識」的守護天使散落在萬華區各個里,各自堅守岡位但彼此互助交流。守護天使每季聚會一次,一方面回報各鄰里狀況,另一參與進行教育訓練,學習最新的趨勢與發展。

同時,推動 AD-8 量表測驗後,有些民眾被篩檢出有失智傾向,於是,如何轉介就醫也順勢發展為另一項專案──「失智症社區資源地圖」。

龍老盤點社區資源,讓同處於失智症脈絡,但握有不同資源的單位,都能清楚自己的角色。對照顧家屬來說,這本資源地圖不但能從病程變化,包括最初的認知障礙、疑似失智症、確診,到後期重度甚至臨終時,都能找到對接的資源,也能在生活照顧的層面,包括長照資源、輔助治療、認知訓練,以及安寧臨終準備等,找到對應的協助資訊。

龍老大門入內後往左邊走是日照中心,往右則是老人服務中心、失智據點。圖/作者提供

龍老更從 5 年前開始積極發展「記憶守護站」,每年進行 2 次 AD-8 量表篩檢,並緊扣健康中心和失智共同照護中心,讓失智友善網絡從頭開始動起來。

做這麼多,沒有一項是上級單位的要求,但為什麼林蘭因還是要做?「身為社工,本就強調人本、友善的在地老化,以及人在環境中的交融感及尊嚴感,這是我工作中很重要的任務。」林蘭因說。

支持照顧者,凝聚網絡、成為家屬的後盾

隨著長照 2.0 納入失智者,龍老原本的失智症早期介入、聯繫網絡等業務開始轉型,轉而將重心放在支持家屬。「家屬非常辛苦,能全力支持的地方我一定支持。他們要聚會,我就提供空間;要資源,我就提供講師,我們也會和家屬一起討論演講主題,並一起分享資訊。」林蘭因說。

其實從最初的瑞智學堂開始,林蘭因就關注到這群在失智者背後默默付出的家屬。當失智者參與課程時,龍老等同提供家屬喘息的空間與機會。漸漸的,當家屬之間彼此活絡,甚至產生家屬社群中的領導者時,就能形成非常有凝聚力的互助網絡

林蘭因。圖/作者提供

另一種家屬支持的型態,是建立友善店家網絡,讓失智者能夠在社區自主活動,減輕照顧家屬的負擔。訪談當天,林蘭因也介紹結識超過 10 年、支持失智友善的臺北市商圈產業聯合會理事長洪文和,洪文和因為親朋好友中有失智者而開始關注失智議題,他希望能夠拋磚引玉,讓其他店家產生共識,並一起加入失智友善商家的行列,達到雙贏。

打造失智友善網絡並不容易,聽林蘭因分享她如何一步步建構團隊、串聯資源,能夠深深感受到她相當看重「人的價值」,並且凡事親力親為,將每件事做到好。

「我想要替海馬迴劇團以及守護天使做點什麼,把這些人的影響力和生命力傳遞出去。」林蘭因溫柔又堅定的道出她的願景──期望民眾不再放大失智「症」,而是看見失智長輩身為「人」的價值


作者

陳子雲

銀享全球專案助理。求學時曾至美國、法國,畢業後跑到柬埔寨工廠工作,最終被臺灣的軟實力深深吸引決定回到寶島。進到銀享工作後每天都在學習跟人事物建立深度的連結,也嘗試從每個人的生命脈絡去理解事情。喜歡看攝影展、喜歡探究根源、全臺灣最喜歡的地方是埔里。


延伸認識失智症:
1. 屏東小學生 4 年陪伴體驗,首創全臺原住民失智主題繪本:在遺忘之前,一起記住愛
2. 幾點了咖啡館:公益團體結合在地超商,80 歲失智阿嬤邊玩邊上班
3. 【屏基】1. 屏基衛教、診療、照護一條龍服務,打擊失智症
4. 【屏基】2. 打擊失智,個管師全人照護不漏接


原文「建置失智友善社區網絡:看見那個人,而非失智症」刊載於銀享全球,Right Plus 獲授權轉載。

這篇不能只有我看到
Right Plus 編輯部
Right Plus 編輯部

2019 年 6 月出生,熱愛海洋和貓,喜歡親近友善又創新的朋友,但也支持必須不友善才能往前衝的人、願意理解因為太辛苦而無法友善的人。

每天都想為世界增加一點正能量,但也無懼直視深淵。努力用文字紀錄社會百態,持續在正確、正常與右翼的 Right 之外,尋找 Plus 的思考與選擇。

文章: 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