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5. 提升孩子自信,從累積成功經驗開始/希望小學教師篇
在希望小學擔任課輔老師的大學在學生們,要面對的挑戰不容小覷。
高師大教育學院院長方德隆說:「補救教學的概念是從特殊教育來的,我們對補救教學的老師,要求經常比一般老師來得高。」永齡教學認證暨研發中心督導曹一文則說,希望小學為了維持師資的專業品質與經驗傳承,特別注重教師培訓與認證。
想要正式成為希望小學的課輔老師,必須先通過面試、試教,以及 20 小時的教師培訓(現職國小老師為 9 小時)。且不同於教育部的攜手計畫,上完課就拿得到認證證書,永齡的課輔老師還得通過考試,才能獲得研習證書。
今年開始,永齡將認證分級制定為,課輔老師可以透過抽籤決定題目、現場教學,以取得中級認證,或者在指導員現場觀課、汲取學生反應、評估老師活用教材的能力後,始能取得中高級認證。
「培訓課程之後,真正的教學品質和狀況才是最重要的。我們設下階段性的目標,是讓這些大學課輔老師留任率提高的原因之一。老師們也是需要鼓勵的,需要曾進教學興趣與自信。」曹一文說。
補救教學的巨大挑戰
通過了認證,還得由社工分組指導,讓老師們先了解每一個孩子的狀況,接下來才是真槍實彈的教課。補救教學的授課挑戰和一般普通教學完全不同。「教法必須耐心、重覆、放慢、清楚。」方德隆說:「學習只有快慢,沒有會不會。」
「好的課輔老師,要能立刻抓出學生真正的問題所在。」曹一文解釋:「例如有些學生看到加法會用乘法來做,因為他連加法都搞不清楚,但白天上課,原班課程裡已經在學乘法了。這時課輔老師就必須先把他的加法好好教會,調整內容。」曹一文強調:「老師必須跟著孩子的腳步走、跟著學生的能力跑,而不是被教學進度綁住。」
此外,課輔老師還得面對個別化、差異化教學及教材難易度調整,一堂課 50 分鐘裡,班上混齡的孩子可能有 6 種不同的程度,每個孩子的起始課本都不一樣,對課輔老師實是莫大的挑戰。
也因此,永齡特別設有指導員,每個月會視教學狀況開討論會議,針對課輔老師個別督導,隨時給予建議與指導。老師們每週還要寫教學紀錄,以歸納整理每個孩子的狀況。除此之外,還有國教輔導團在做教師增能,以及種子教師(課輔老師的指導老師)、校內承辦人、社工、原班導師等,都是課輔老師的強大後盾。
除此之外,培訓過程中的班級管理,也考驗著每個老師的能力。有些孩子會在上課時打成一團,或者調皮好動,難以管教。課輔老師必須根據社工提供的資料,針對每個家庭背景和性格不同的孩子,給予不同的管教。
「小孩子如果很皮,我會先把班級規範訂得嚴格一點。」希望小學屏東分校課輔老師黃子維則說:「例如上課一打鐘就要準時進教室,下課活動範圍應該限定在哪裡,教室裡的物品不能隨意亂動等,具體嚴格的訂出遊戲規則。」
提升自信心,比成績還重要
除了課業,課輔老師的重責大任還包括提升孩童自信心。黃子維說,永齡的孩子往往都是單親、隔代教養或新住民第二代,普遍衣服比較破舊,學用品也常會短缺,不像一般小孩那麼豐富,在家裡往往也要幫忙家務、照顧弟妹或和父母一起做家庭代工,不僅讀書時間少、睡眠時間也少,隔天上課自然精神不好,導致學習動機、學習力、自信心、成就感都相對低落。身為補救教學的課輔老師,首先要做的就是讓他們信任自己,提升自信心與學習動力。
這也是永齡的課輔老師面對的另一個挑戰──學生進步緩慢,無法馬上看到成果。若沒有十足的耐心和信心,課輔老師往往容易受挫。但相對的,他們也是體察學生狀況最敏銳的第一線人員,可以看到成績之外的其他「成果」。
「我會慢慢跟那些不想上課的小孩聊天,引導他們說出不喜歡上課的原因。後來發現是因為在學校成績不好,回到家被父母責罵,同學也會說『你白痴喔連這都不會』,自然不想上課。」黃子維回想跟學生相處的種種經驗:「這種時候,我會鼓勵他,告訴他老師小時候也遇過這種事,但不用擔心,我們先用別的方法學學看,如果還是太難,我們再來調整。」
「慢慢的,他上課開始會抬頭跟老師互動,成績也慢慢進步了。雖然沒有進步很多,但至少學習動機已提高很多,最後甚至會主動教別的小朋友呢!」黃子維笑說。
「之前還曾有一對雙胞胎姐弟因為閱讀障礙與過動,剛開始連考試題目都看不懂。直到在永齡待久了之後,被引發了興趣,到學期末時情況已大幅改善,考試也都能通過,讓我們大為振奮。」
「自信心體現在很多方面,」方德隆解釋:「例如看到數學不再害怕、敢講英語、敢問問題,敢和別人互動……這些都是自信心改善的指標。」
埋藏成功經驗的評量檢測
為了提升學生的自信與學習力,希望小學的評量與檢測,也埋藏了貼心的安排。「外面的普通教育,考的是你不會的,但補救教學,只考你學過的、考你會的。」方德隆強調。
永齡新北教分校社工督導阮琦琇也說:「這些孩子的生活已經很困難了,現實中充斥著各種令人挫敗的經驗,在測驗卷裡當然要埋藏許多元素,累積他們成功的經驗。孩子若能在這裡找到自信,發現自己原來也學得會,考得到 80 分,才有動力繼續學下去。」
「我們很多孩子第一次考到 80、90 分時,都不敢置信,還問我們『怎麼會這樣?』」永齡新北教分校社工朱文青笑說。
「有些孩子不願意寫測驗卷,我們會慢慢引導,甚至讓他們分段完成。因為我們的目的是要他『會』,不是要把他『考倒』。」方德隆解釋。
黃子維則說:「不會的題目,我會把題目稍微減化一點,再多解釋幾遍,讓他會。會了之後再給他一點口頭或實質上的獎勵。」
黃子維表示,這些孩子缺的其實就是關愛與鼓勵,有的孩子甚至會直接說「反正也沒人關心我在乎我」,讓他難過。「其實很多孩子的創造力非常強,體育、美勞一點也不輸其他孩子。他們甚至會就地取材,自製一些補蟲網和魚鉤等東西去玩,聰明得很。我們要做的就是幫助他們累積課業上的順境,再給予鼓勵,往往就能幫助他們在各方面進步。」
方德隆表示,在永齡的檢測中,95% 的孩子是一定看得到進步的,最終也能達到 80 分的標準。重點是,永齡每個月都有一個「形成性測驗」,可以清楚看到孩子的學習狀況,再根據結果來調整教學方法和教材。
「未來,我們會希望能有個前後測,在成績之外,還能評量孩子的自信心、感受、概念、對英文數學的恐懼等學習態度,了解這些方面是否到了學期末有所增長。因為除了成績,學生的行為、完整的人格養成和與課輔老師之間的溝通,都是我們非常重視的。」方德隆說。
更多專題文章:
1. 孩子不想念的書,我們用愛教會了
2. 在補救教學裡,沒有標準答案/希望小學教材篇
3. 不再死背,給孩子帶得走的能力/希望小學教材篇
4. 被愛的孩子,才懂得如何愛人/希望小學社工篇
6. 找到興趣和方法,再難的知識也學得會/希望小學科學篇
本專題由永齡基金會贊助,作者獨立採訪完成。
本文原刊載於公益交流站,於此收錄於作者作品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