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3. 不再死背,給孩子帶得走的能力/希望小學教材篇

如同希望小學的數學教材打破了「計算」的刻板印象,國語文教材也打破了「死背」的迷思。

「永齡國語文培養的是讓孩子學到策略,是讓他們能帶著走的能力。」希望小學國語教材研發組長許婉柔解釋:「永齡的國語文教學包含文章理解、生字、生詞、寫作等,特別的是我們參考了 Chall 的閱讀發展理論。所以,一至三年級會特別強調識字,四至六年級強調閱讀策略。」

「三年級前,我們會利用『部件』來教孩子組字規則,例如「辶」部件都在字的左邊。同時也利用口訣、記憶術等有趣又容易記的方式,幫助孩子記住生字。」

「四至六年級則著重訓練孩子摘要、推論、自問自答等閱讀能力。例如,我們會教孩子如何分析文章的結構,如何推論人物的特質及文章中隱藏的訊息,並培養他們問問題、挖掘問題和尋找答案的能力。國語文不能只是『背』或『看』,我們希望能利用不同的文本及策略教會孩子們『讀』的能力,讓孩子帶著這些能力跨越科別,應用在其他科目上。」

圖/永齡國語教材研發組長許婉柔提供
圖/永齡國語教材研發組長許婉柔提供
圖/永齡國語教材研發組長許婉柔提供

許婉柔表示,對一些無法運用閱讀策略的孩子來說,若沒有人明示,他們可能會一直停留在文章的表面問題,較難做深入的思考。所以系統性的教授閱讀策略,能幫孩子提升閱讀能力。

除了教導孩子閱讀及識字,永齡國語文教材也希望能帶起孩子們的閱讀興趣。所以在設計課本時,特別以繪本方式和精美圖畫來呈現,再配合貼近生活又有趣的課文。例如,「走廊上的運動家」、「小明找朋友」、「巧克力傳奇」、「豐年祭」等,讓孩子們能愛上閱讀。孩子同時也能利用課本上的圖畫幫助自己理解課文,甚至從圖畫中找出課文中沒有的訊息。

圖/永齡國語教材研發組長許婉柔提供
圖/永齡國語教材研發組長許婉柔提供
圖/永齡國語教材研發組長許婉柔提供

這些精心的設計和特別挑選過的文本,有助於提升孩子的閱讀自信心及閱讀能力,因為孩子們會發現自己原來「讀得懂」、「有能力回答問題」,這對於在原班級中屢屢受挫、學習落後的孩子來說,是重要的一環,也是補救教學的其中一個意義──增加並累積孩子的成功經驗。

劇本式的教案到完善的教具,一應俱全

「坊間的教材會提供大量的資源庫給老師,包括許多教學參考用的影片和文章,卻缺乏完整的教案設計。老師拿到大量的參考資料,卻不知道怎麼教,只能全憑經驗。」許婉柔說。

圖/永齡教學認證暨研發中心提供
圖/永齡教學認證暨研發中心提供

然而,「經驗」卻是大學生課輔老師們最缺乏的。此外,偏鄉原班老師行政壓力沉重,面對補救教學的最大障礙,經常就是沒有多餘的時間備課。因此,永齡的教材設計了「劇本式」的教師手冊,直接提供老師們備課內容。

永齡國語教材不只有教學設計,連學生可能會有的回答也幫老師清楚列出。對有經驗的老師來說,可以根據學生的情況彈性調整教師手冊的教學內容;對教學經驗少或大學生課輔老師來說,也能獲得詳盡的備課指引,事半功倍。

圖/永齡國語教材研發組長許婉柔提供
圖/永齡國語教材研發組長許婉柔提供

「劇本」甚至將老師於課堂中拋出來的文章理解提問分成幾個層次:「在課本裡就能找到答案的」、「需要稍微推論的」、「需要統整的」、「需要結合個人經驗的」。如此以來,不同階段的孩子就能回答不同的問題,避免教學中,有些孩子對表面的問題感到無聊,有些孩子面對艱深的問題卻永遠找不到答案,喪失自信。

除了課本和教案(教師手冊),永齡還提供習作、評量單和教具。習作及評量單幫助老師們即時掌握不同孩子的學習狀況,適時給予協助。教具輔助老師教學,也幫助孩子理解。

圖/永齡國語教材研發組長許婉柔提供
圖/永齡國語教材研發組長許婉柔提供
圖/永齡國語教材研發組長許婉柔提供

研發辛苦,但收獲有成

許婉柔回想研發過程:「設計教材時,我們必須將收集來的理論和研究,以及現場老師們的教學模式和想法整理、重新規畫,才能產出一套讓老師們都看得懂的教材。光是這個過程,就花了我們好幾年。但也才能研發出這套獨一無二的教材。」

「然而,在教學現場你會發現,很多時候可能不是學生學不會,而是教法或教材內容不適合。」當然,教學方法百百種,沒有一份教材是可以套用到所有孩子身上的。面對不同身分背景的老師及學生,如何將重要的教學目標轉換為有效的教學設計及活動,永遠是教材研發過程中必須克服與精進的課題。

2015 年,永齡基金會於進一步與教育部簽署合作契約,擴大釋出已研發完成的教材,開放版權給有需要的縣市接受永齡師培,並向教育部申請經費,再委由庇護工廠印製,永齡本身則完全不收取任何費用,期許讓更多現場教師、學生及家長們能認識、使用這套教材。有興趣的老師、民眾皆可在通過培訓課程後,取得申請教材的資格。至今全臺已有 14 個縣市辦理師培,已經選用永齡教材的國小數高達 219 間(含希望小學 162 間)。

2016 年開始,希望小學也推出行動服務車,將教材、師培與社工深入偏鄉社區,讓社區的課輔陪伴民間團體亦可受惠。希望小學的優質教育,可望在未來幾年內,擴及更深更廣。


更多專題文章:
1. 孩子不想念的書,我們用愛教會了
2. 在補救教學裡,沒有標準答案/希望小學教材篇
4. 被愛的孩子,才懂得如何愛人/希望小學社工篇
5. 提升孩子自信,從累積成功經驗開始/希望小學教師篇
6. 找到興趣和方法,再難的知識也學得會/希望小學科學篇


本專題由永齡基金會贊助,作者獨立採訪完成。 
本文原刊載於 NPOst 公益交流站,於此收錄於作者作品集中。

這篇不能只有我看到
葉靜倫
葉靜倫

Right Plus 創辦人 & 總編輯。曾任出版社資深編輯、NGO 雜工、NPOst 主編,對書寫斤斤計較但錯字很多。除了文字沒有其他技能。

想當特務卻當了 10 年編輯,想養獅子卻養了一隻貓。相信智慧比外貌還重要,但離不開放大片。最喜歡善良的朋友,聰明的情人,以及各種溫柔的對待。

文章: 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