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更多編輯精選文章

沉睡的失智資金:南韓失智長者資產達 154 兆,詐騙風險高、破壞經濟循環

小美/「狠心的媽媽」背後:我留不住你不是不愛你,是想給你更好的生活

【專題|身心障礙女性的婚育路】從「完美的母親」解放,摸索多元家庭的樣貌

【專題|聽我們的故事】原住民轉型正義:政治受難歷史與創傷療癒

逆轉平等進程,紐西蘭倉促修改《同工同酬法》,低薪照顧工作、公共服務首當其衝

精神議題有生理、心理,也有社會的。在藥物能力有限的現在,從心理與社會面去著手更實際。精神病人的心理狀態源自於社會生活的困難,精神病不等於壞人,但精神病的處境,要維持善良很艱辛。
我們到底要如何促進吹冷氣的效能,同時守護地球的未來呢?什麼樣的吹冷氣方法,最聰明、最省電又最舒服?為什麼趙家緯會說「選舉選對人」、「促進性別教育」對節能減碳有幫助呢?對氣候變遷引發的氣候焦慮,又可以怎麼化解?
如果可以,我想把過去的傷痛與不堪都拔除、重講一個與典型樣板不同的故事。裡面的人從來沒有壞過,所以不需要好起來。精神病人只是一群比較特別的人,社會還在學習如何善待他們。
原家中心介於部落與國家之間,不只執行個案服務,更職守推動族群、部落等集體性的文化社會工作。原家中心無法和社安網內的社福中心彼此協力、互補服務,反被吸納為同類型單位時,會發生什麼事?
「我們周圍缺乏一個社群,讓我們能夠以安全、舒適的方式表達自己,並感受這些情緒。而氣候咖啡館可以讓人們找到同伴,並以自己的方式找到應對氣候危機的方法。」
成為精神病人的每一天,我都在爭取活在世間的時間,正確來說,是自由的時間。我很努力避免自己被認為無法生活自理或發病,避免其他人好有理由再送我去精神病院。
「也許未來我們能做得更好,但在過去的每一個當下,都盡力了。」這是我想說的,對於孩子的未來,我們難免會有擔憂跟恐懼,但懂得照顧自己,才能給孩子更好的陪伴。
工作能開啟一個人一連串的可能性。我不喜歡目前臺灣對精神障礙者的就業服務,都在訓練人適應職場規則。我們可以去想,人的多元特質如何設計成優勢,讓所有人都有機會為社會做出貢獻。
每個細節都是重要的生活練習。福田協會不直接提供生活照顧,而是透過建立關係、定期訪視、跟各種機構裡不同的專業角色溝通協作,來掌握當事人的狀態和需要,陪伴服務對象面對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