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ICE

看更多編輯精選文章

SDG10 減少不平等

【消失的窮人3】再苦也只能苦孩子:禁不起「斷崖式」脫貧,全家想辦法繼續當窮人

「窮人不做什麼都是為了拿補助,是倒果為因。」國家應漸進式的協助脫貧,而非直接中斷補助來逼迫就業,才能讓人發展自我、保有對未來的想望。

閱讀全文【消失的窮人3】再苦也只能苦孩子:禁不起「斷崖式」脫貧,全家想辦法繼續當窮人

【消失的窮人2】父債子還、貧窮世襲,我願意為窮困家人犧牲到什麼程度?

以全薪來計算家庭成員的扶養能力,忽略了一個人實際上是否真的有餘裕照顧家人。不僅子女必須承擔上下世代的扶養壓力,也讓許多早已和子女失聯的貧弱老人,在申請國家救助時陷入困境。

閱讀全文【消失的窮人2】父債子還、貧窮世襲,我願意為窮困家人犧牲到什麼程度?

【消失的窮人1】「政府說我有賺錢,錢到底在哪裡?」60 年前的防懶人條款,如今排除上百萬窮人

針對人民收入的掌握,不只為了管控社福預算,更為了確認人民「真正的」貧窮程度。從真正的所得上看到真實的貧窮,如此也才能決定該發予多少補助,真正精準的使用國家資源。

閱讀全文【消失的窮人1】「政府說我有賺錢,錢到底在哪裡?」60 年前的防懶人條款,如今排除上百萬窮人

每年逾 400 萬年輕人流浪,美 NGO:「心理健康和居住穩定高度相關」

在美國,離開照顧系統的青少年,容易陷入無家可歸,也面臨更高比例的心理健康問題。美國一家基金會透過創新方法,近年已使街頭流浪青年減少數百名,也透過支持系統,協助其修復身心。

閱讀全文每年逾 400 萬年輕人流浪,美 NGO:「心理健康和居住穩定高度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