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ICE

看更多編輯精選文章

SDG1 終結貧窮

互存互依的高齡貧窮女性:煮飯炒菜做食堂志工,無聲應援彼此的生活/《老窮奇幻紀事》

女性志工編織出的安全網,還形成了一個類似公民空間的狀態,參與其間的女人們相互陪伴、傳遞資源,支持著彼此。多重的支持體系,也讓女性雖然落入貧窮的機率較男性大,但仍有機會維持生活的穩定。

閱讀全文互存互依的高齡貧窮女性:煮飯炒菜做食堂志工,無聲應援彼此的生活/《老窮奇幻紀事》

死亡的重量和惡趣味:街頭離世位置馬上被占,人生最後如何體面畢業?/《老窮奇幻紀事》

「把生命丟到路上流浪,才能看到它真正的模樣」。曾有一個罹患肺栓塞的無家者,早早寫了張「不要急救」的紙條塞在褲子口袋,說萬一哪天出事,千萬別把他救活⋯⋯

閱讀全文死亡的重量和惡趣味:街頭離世位置馬上被占,人生最後如何體面畢業?/《老窮奇幻紀事》

【消失的窮人2】父債子還、貧窮世襲,我願意為窮困家人犧牲到什麼程度?

以全薪來計算家庭成員的扶養能力,忽略了一個人實際上是否真的有餘裕照顧家人。不僅子女必須承擔上下世代的扶養壓力,也讓許多早已和子女失聯的貧弱老人,在申請國家救助時陷入困境。

閱讀全文【消失的窮人2】父債子還、貧窮世襲,我願意為窮困家人犧牲到什麼程度?

【消失的窮人1】「政府說我有賺錢,錢到底在哪裡?」60 年前的防懶人條款,如今排除上百萬窮人

針對人民收入的掌握,不只為了管控社福預算,更為了確認人民「真正的」貧窮程度。從真正的所得上看到真實的貧窮,如此也才能決定該發予多少補助,真正精準的使用國家資源。

閱讀全文【消失的窮人1】「政府說我有賺錢,錢到底在哪裡?」60 年前的防懶人條款,如今排除上百萬窮人

當臨時居所成為永久惡夢:貨櫃、夾層、船板、陽臺、半地下屋裡的無家人生

人因為在母國無法穩定生活,被迫跨國移動、成為無家的移工,面對惡劣的居住環境。人命也因此被法律、制度和雇主視為可量化的商品,所有提升安全居住的設施都被認為是「額外的成本」。

閱讀全文當臨時居所成為永久惡夢:貨櫃、夾層、船板、陽臺、半地下屋裡的無家人生

【社救修法2】不良制度打造「遊民預備軍」、讓人失去工作動力,立委:政府發言和民間落差大

除了街頭可見的露宿者,臺灣還有大量的無家預備軍。可能是經常遭房東驅趕、睡在網咖,或四處借宿親友家的極低收入貧窮者。這些都是長久缺乏生活保障,卻被社會福利漏接的人。

閱讀全文【社救修法2】不良制度打造「遊民預備軍」、讓人失去工作動力,立委:政府發言和民間落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