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共融
【帶病生活2】「我還是會看到鬼,但我不會怕了」當復健中心成為看顧彼此的社區據點
宜德 21 歲發病後,有了幻聽和妄想。然而如今,他學會和自己的疾病共處。多年來走不出家裡的精神病人,不只找到重心,還有了想望。
閱讀全文【帶病生活2】「我還是會看到鬼,但我不會怕了」當復健中心成為看顧彼此的社區據點平均年齡 65 歲,從糖廠抗爭到社區協力的集體記憶/專訪糖廍文化協會「艋舺甘蔗祭」
園區與古蹟的開放與經營,終能成為社區集體學習與文化共生共榮的永續場域。
閱讀全文平均年齡 65 歲,從糖廠抗爭到社區協力的集體記憶/專訪糖廍文化協會「艋舺甘蔗祭」放下育兒軍備競賽,實踐共同照顧:引發爭端的孩子不是「他家的問題」,而是「大家的課題」
幼兒園不只是照顧孩子,也照顧孩子背後的家庭,重擔不是園所自己擔,而是分散在每個有關係的人身上。
閱讀全文放下育兒軍備競賽,實踐共同照顧:引發爭端的孩子不是「他家的問題」,而是「大家的課題」靠爺奶撐起半邊天,還問年輕人為何不生?公共托育難搶、職場掏空家庭人力,沒人有餘裕愛小孩
社會共養孩子,女性才可以擺脫職場與家庭的翹翹板,在各個社會角色之間取得平衡。
閱讀全文靠爺奶撐起半邊天,還問年輕人為何不生?公共托育難搶、職場掏空家庭人力,沒人有餘裕愛小孩非營利幼兒園:家長的第 3 種托育選擇、以人為本的教育實踐、跨世代的好投資
若能將好品質拓展到各類別的幼兒園,收入優渥的家長也許不需擠公幼窄門,幼兒園的資源分配或能更合理。
閱讀全文非營利幼兒園:家長的第 3 種托育選擇、以人為本的教育實踐、跨世代的好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