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甸基金會
開放式對話 3 步:以身而為「人」的角色,和精神疾病家庭相遇
面對家庭複雜的關係動力,工作者並非單打獨鬥。可以如實的聽見每個人的聲音,甚至是工作者的不知所措,也是非常重要的。
閱讀全文開放式對話 3 步:以身而為「人」的角色,和精神疾病家庭相遇敲敲話行動入家團隊:在精神疾病之外,一起為關係和生活而努力
「開放式對話」強調先放下對症狀的判斷,並嘗試了解這些狀態對每個人的意義。有些時候,光是可以說說內心積壓的複雜情緒,覺得被在意的人理解了,就會讓人舒緩許多。
閱讀全文敲敲話行動入家團隊:在精神疾病之外,一起為關係和生活而努力【社宅共生3】社宅時代的社群力:「人和家庭才是服務的核心,不是規定」
脆弱的家庭終於不必被隔離在機構、封閉在家中、流離在社會救助系統間,社宅串連社區和社群,學習融合與共生,避免所有人一起孤立無援。
閱讀全文【社宅共生3】社宅時代的社群力:「人和家庭才是服務的核心,不是規定」【社宅共生1】你我無法迴避的人生百態,鍛練一起生活的能力
人生第一次,他們可以穩定生活。孩子如今還上大學了,那曾是大家想都不敢想的事。
閱讀全文【社宅共生1】你我無法迴避的人生百態,鍛練一起生活的能力從社宅做到社區,看見彼此互助、包容差異的未來/《不只是房子》伊甸基金會案例
社區是工作者重要的起點。在社宅裡用同樣的角度與觀點,反而容易理解居民遭遇的困難、快樂與悲傷的故事。
閱讀全文從社宅做到社區,看見彼此互助、包容差異的未來/《不只是房子》伊甸基金會案例【善週報|12/31-1/6】總統府表演加強原住民刻板印象、精神病犯終身監護修法在即、德國設立 LGBTQ 專員
同婚專法規定,同志伴侶無法「共同收養」沒有血緣的小孩。近日,終於有法院許可讓同志「共同收養」孩子。
閱讀全文【善週報|12/31-1/6】總統府表演加強原住民刻板印象、精神病犯終身監護修法在即、德國設立 LGBTQ 專員【善週報|11/19-11/25】未來手語也能立遺囑、政府主動「提醒」身障者避孕有補助、第一份動保「捐款資料庫」出爐
關注動物權益的媒體「窩窩」 11/21 公布全臺第一份動保團體捐款資料庫「動保捐款搜尋器」,值得民眾參考。
閱讀全文【善週報|11/19-11/25】未來手語也能立遺囑、政府主動「提醒」身障者避孕有補助、第一份動保「捐款資料庫」出爐③【無家十年 2019-2021】有房的街友,與無根的租客
曾有無家者領到補助租到房子,沒多久卻自己搭車回到庇護所門口,問:「可不可以放棄補助,回來住庇護所」。
閱讀全文③【無家十年 2019-2021】有房的街友,與無根的租客他山之石在臺灣:帶著問題去參訪,帶著視野做服務/創學程2:創新,從模仿開始
取經自北歐的保母制度、向德荷學習的多世代共融園區、延襲國際準則的會所模式,都是臺灣 NGO 向外學習、在地實踐的模式。
閱讀全文他山之石在臺灣:帶著問題去參訪,帶著視野做服務/創學程2:創新,從模仿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