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昀/得先是個好病人,才能換得好對待

人好好求醫、好好治病,遵循社會規範,於是可以被周遭人所接納。這其實是社會認為理所當然的法則,只是實踐起來就需失去一些自己。
Read more把好事做對 把對的事做好
人好好求醫、好好治病,遵循社會規範,於是可以被周遭人所接納。這其實是社會認為理所當然的法則,只是實踐起來就需失去一些自己。
Read more取經自北歐的保母制度、向德荷學習的多世代共融園區、延襲國際準則的會所模式,都是臺灣 NGO 向外學習、在地實踐的模式。
Read more診斷就如同救贖,只要好好認命認殘,社會會給你一個病人的位置;但是成為一個病人,就要拋棄不像病人的部分,亦即自我。
Read more她們必須與社工共同討論出屬於自己的「自立目標」,這個自立目標是動態的,端看當事人想過什麼樣的生活。
Read more離別也可以視為一種歡慶,歡慶我們共同的旅程到了一個段落,對方要往新的篇章走去了。
Read more很多時刻,我沒有辦法善待服務對象,是因為我太久沒有善待自己了。
Read more在互動過程中讓案主知道哪些地方讓你難受了,除了可以讓關係維持真誠,也讓案主有機會進一步反思自己。
Read more重點不是放在駁斥這些想法非理性,而是理解他經歷的痛苦和其中的渴望,然後陪伴。
Read more接納自己的不可為,正視自己的情緒,才有辦法再經歷下一個過程。
Read more對方走這麼辛苦的一段路時,社工可以成為一個真誠的旅伴,關切對方的需要,讓這一條路,至少沒有這麼孤單。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