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救修法1】3大門檻讓百萬窮人求助無門,民團:國家無視貧富差距、轉嫁成本、逃避責任

臺灣貧窮認定的門檻太高,導致能取得社會福利協助的低收入人口占比不到 2%,遠低於國際。與此同時,貧富差距卻創下 10 年新高,高達 220 萬人無法享有基本的生活保障。
Read more把好事做對 把對的事做好
臺灣貧窮認定的門檻太高,導致能取得社會福利協助的低收入人口占比不到 2%,遠低於國際。與此同時,貧富差距卻創下 10 年新高,高達 220 萬人無法享有基本的生活保障。
Read more當社會工作被政府「收編」,加上經濟發展趨緩、公益團體普遍面臨募款困境,前後世代的社工開始在工作現場和組織裡出現許多衝突。
Read more社會福利與服務的初衷,是為了照顧弱勢,當社會福利也在變相排斥「人」的時候,精障者到底要如何存活?
Read more我們認為,「福利的市場化」讓許多身心障礙者陷入困境。
Read more「全球資本主義」下,弱勢群體,特別是障礙者,為什麼改善生活的機會愈來愈少?
Read more身心障礙從鑑定分類到福利服務的提供,牽涉到各種制度設計、權力分配、治理手段或集體活動等,這些都是政治。
Read more繭居者父母常遭親戚友人批評「都是爸媽教不好才會變成這樣。」父母因而感到羞愧、不願意讓子女繭居一事曝光。
Read more疫情警戒升級,對許多家庭的經濟生活造成衝擊。許多是原本不在社會福利體系,因為驟失工作收入而成為生活無以為繼的「新貧」。
Read more取經自北歐的保母制度、向德荷學習的多世代共融園區、延襲國際準則的會所模式,都是臺灣 NGO 向外學習、在地實踐的模式。
Read more公益組織的溝通能力相當重要,必須想想如何帶領行動者一步步參與,從捐款人變成一起改變社會的合夥人。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