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世少女/我們沒什麼不同?「不一樣」是你我的多元特質,不是刺眼的標籤

同學們認為我不用參加朝會、上體育課是很棒的事,那些我極力想擺脫的「不一樣」,在我身上依舊如此清晰。
Read more把好事做對 把對的事做好
同學們認為我不用參加朝會、上體育課是很棒的事,那些我極力想擺脫的「不一樣」,在我身上依舊如此清晰。
Read more「國小到高中的那些年,我真的好希望好希望,在成績之外,爸媽可以聽見我的想法和情緒,看見我的孤獨與脆弱。」
Read more如果建議繭居狀態者「試著去工作看看」可能是門檻最高的提議。支持者應能從建立關係、協助日常生活開始。
Read more取經自北歐的保母制度、向德荷學習的多世代共融園區、延襲國際準則的會所模式,都是臺灣 NGO 向外學習、在地實踐的模式。
Read more我的生活只有滿滿的治療,我發現我是個精神科病人,而不是可以漫步下山的正常人,是即使跑再遠,都必須回到山上的孤魂野鬼。
Read more企業與民間團體如何攜手,創造出符合企業目標與非營利公益目的雙贏,也讓彼此都能發揮所長,共榮成長?
Read more生活在臺灣的人,是不是有辦法因為他生活在此,而受到充分的保障?
Read more期待我們以他方之鑑,攜手織就臺灣綿密可靠的社會服務網,以無愧於我們所擁有的自由、開放、活絡的民主空間與公民力量。
Read more香港向我們展現了身而為人的基本理想,這是任何地方的任何人都能意識到與認同的。
Read more在地耕耘已久的蘆荻社大與居民共同參與「節能參與式預算」,從生活中實踐節能提案。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