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週報|11/12-11/18】《跟蹤騷擾法》三讀通過、受虐兒少中有 7 成未滿 6 歲、性騷擾竟是電玩公司的「辦公室日常」

立法院 11/19 三讀通過《跟蹤騷擾防制法》,全臺每年 8000 件跟蹤騷擾案件,未來將不再「無法可管」。
Read more把好事做對 把對的事做好
立法院 11/19 三讀通過《跟蹤騷擾防制法》,全臺每年 8000 件跟蹤騷擾案件,未來將不再「無法可管」。
Read more許多輕度聽損兒,因為拿不到助聽器補助,可能錯過說話能力發展的關鍵期。明年起,輕度聽損也有機會拿到補助。
Read more輿論認為討論戰爭就不能談人權是錯誤的,「民主、透明與人權」才是真正能夠保護臺灣的機制。
Read more臺灣社會部門的精神正從社會福利輸送轉向人權、環境、勞動倡議等,年輕一代正經歷社會服務的「再定義」。
Read more「許多早期篳路藍縷開創的前輩,從來沒想過有一天組織裡會有高達 85% 的經費來自政府。NGO 的價值何在?」
Read more晚晴回捐案至今仍有 6 位社工沒拿回薪水,此外,社工界除了回捐、欠薪,還有組織變更社工職稱,以規避社工薪資新制。
Read more為解決「月經貧窮」,蘇格蘭通過「生理用品衛生法案」,成為全球第一個免費提供衛生棉及棉條的地區。
Read more紅會未來是否能摸清自身角色,和政府達成共識,承擔自身所能達成業務,進而翻轉民間印象,還需靜觀其變。
Read more「想想那些已犧牲的手足,繼續抗爭吧!打倒極權不會只是一代人的事,抗爭等於生活,生活等於抗爭。」
Read more危難之際需要幫助都是幻象、操控、流量、生意,那麼,那些需要大眾慷慨解囊的時刻,還有人願意伸出援手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