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救助特輯:排除窮人的濟貧法

包括人生百味、台灣社區實踐協會、興隆會所等數個民間團體組成《社會救助法》修法聯盟。2023 年 4 月初舉辦了記者會,和多位跨黨派的立委一起,疾呼衛福部盡快啟動修法。攝/曾玉婷

許多人相信臺灣經濟發展至今,已經沒有沒飯吃的小孩,沒有「真正的窮人」。近年政府積極推動的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第1項,就是「根除貧窮」,第2項是「零飢餓」,但人們常以為那跟我們無關。

什麼是貧窮?蝸居在違法爛房的獨居老人、付不出學費必須中輟的青少年、受家暴後流落街頭的婦女,是貧窮嗎?什麼是飢餓?每天只有一餐的遊民、長年沒有晚餐、學校一放假就斷糧的小學生,是飢餓嗎?

這些在臺灣都還在發生,並不罕見,貧窮從未消失,只是樣態不同。但隨著家庭規模縮小、社會變遷劇烈,法律和行政官僚對貧窮的想像顯得非常過時。不僅持續延用戒嚴時期的防弊條款、持續想像家人都能無條件付出,21 世紀多元的家庭樣貌和人權思維,也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

關鍵修法時刻,你我不能缺席

去年底,我們推出【專題|消失的窮人】排除窮人的濟貧法。這是因為《社會救助法》的許多爭議,雖然在社福界並不是新鮮事,早在無數研究和民間實務觀察中已經吵了幾十年,卻很少面向大眾解釋清楚,也缺乏國際間的對照和可能的解方。這些如今都在專題中好好呈現;

而【社救修法】系列報導,則是為了追蹤修法進度,並且納入更多不同角色的聲音。為什麼多多重視修法?因為政策和法律的錯漏,常是最大規模的排除。在濟貧這件事上,更長年讓 200 多萬窮人無法進入社會救助窄門。

此系列從去年5月開始持續更新,應該可以說是臺灣最詳盡的社會救助修法追蹤。讀者若鎖定、訂閱《多多益善》,也可持續跟進它的消息。

當然,如果這些報導能讓你有所收獲,也希望你能捐款支持我們,讓臺灣唯一專注於公益社福的非營利新聞團隊,能繼續深耕這些影響深遠的議題。

採訪撰稿/葉靜倫、曾玉婷
核稿與執行編輯/黃愉婷、王俞茹
社群編輯/許佩珊、黃婉婷
視覺設計/林 俐

【社救修法1】3大門檻讓百萬窮人求助無門,民團:國家無視貧富差距、轉嫁成本、逃避責任

臺灣貧窮認定的門檻太高,導致能取得社會福利協助的低收入人口占比不到 2%,遠低於國際。與此同時,貧富差距卻創下 10 年新高,高達 220 萬人無法享有基本的生活保障。
閱讀全文【社救修法1】3大門檻讓百萬窮人求助無門,民團:國家無視貧富差距、轉嫁成本、逃避責任

【社救修法2】不良制度打造「遊民預備軍」、讓人失去工作動力,立委:政府發言和民間落差大

除了街頭可見的露宿者,臺灣還有大量的無家預備軍。可能是經常遭房東驅趕、睡在網咖,或四處借宿親友家的極低收入貧窮者。這些都是長久缺乏生活保障,卻被社會福利漏接的人。
閱讀全文【社救修法2】不良制度打造「遊民預備軍」、讓人失去工作動力,立委:政府發言和民間落差大
415526084 122136210320040507 3057118676952468490 N

【社救修法3】廢除虛擬所得落空!衛福部修法草案出爐:設立實物給付專章、保障貧困兒少

我國《社會救助法》因年久失修而被譏為排除窮人的濟貧法。為了因應各界修法呼聲,衛福部終於參考學者調查與評估,在4月提出修法草案。其中最具爭議性的 15 項訴求,政府究竟買單了多少?
閱讀全文【社救修法3】廢除虛擬所得落空!衛福部修法草案出爐:設立實物給付專章、保障貧困兒少
社救盟

【社救修法4】惡法還是沒解嚴,民間記者會痛批衛福部修法草案讓人「失望透頂」

社救盟昨日召開記者會,以 9 個沒有回應衛福部修法草案,批評草案不但未採納民間在服務過程中所見的實務觀察,還遠離總統賴清德承諾的改革願景,呼籲行政院盡快將草案退回衛福部重寫。
閱讀全文【社救修法4】惡法還是沒解嚴,民間記者會痛批衛福部修法草案讓人「失望透頂」

你的一筆捐款,讓許多脆弱處境和善意行動被看見

脆弱群體的處境沒有人看見,助人工作的學問不被理解,政治、法規、制度上的問題沒辦法被好好釐清。

每一天,為了讓社會對公益的想像不只有「愛心」,為了讓身心障礙者、無家者、脆弱青少年等無聲的群體被聽見,《Right Plus 多多益善》以新聞專業投入公益,用僅僅6個專職夥伴堅持至今。

在沒有充足設備、不仰賴財團和政府、不做廣告化的新聞下,靠著大家的捐款,好不容易走了4年。有你的支持,我們才可以繼續。

你的捐款可以直接支持《多多益善》的非營利新聞工作,讓許許多多專業服務被看見,也讓那些無人聞問卻影響深遠的事,被正確的理解。

如果你認同這樣堅持不懈的投入、欣賞我們的報導,請用捐款支持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