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圈
【原家轉型5】黃嘉鈴 Yusi Maray/MIHUMISANG!我們能夠好好呼吸?原家轉型的實務困境與優勢
期盼原住民文化能納入原家中心轉型的內涵。如果破壞或否定原住民文化,使原住民不能表達、被忽略,這就是暴力;如果面對主流文化和政策,我們原住民社工只能適應,而否定自身文化,這就是權控。
閱讀全文【原家轉型5】黃嘉鈴 Yusi Maray/MIHUMISANG!我們能夠好好呼吸?原家轉型的實務困境與優勢印尼女性護林隊:不威脅搶奪、用溫柔擊退開發,以社區為核心守護森林/【創新!不是空話】專欄
印尼亞齊省在地環保組織 HAkA 以社區的需求出發,培訓了當地第一支女性護林隊。她們和森林的關係密切,和開發者以獨特方式對話,不僅復育了森林,也增加女性的經濟自主能力與政治影響力。
閱讀全文印尼女性護林隊:不威脅搶奪、用溫柔擊退開發,以社區為核心守護森林/【創新!不是空話】專欄郭可盼/一個社工被起訴之後:那些在體制中為難、在倫理中掙扎的助人工作者
我也會很擔心,社工必須變得越來越自我保護,包括拒絕服務風險較高的案主、較常使用強制的措施、花很多時間和力氣完成行政作業和紀錄,而非專注於服務,或決定離開社工領域⋯⋯
閱讀全文郭可盼/一個社工被起訴之後:那些在體制中為難、在倫理中掙扎的助人工作者【城市共生3】「驅離已證實無效」,艋舺公園改建案:6成商家支持街友「就近納管」
艋舺公園改建在即,無家者聯盟提出「就近分級納管」街友,來取代強制驅離,以達到都市包容。他們強調,所謂包容,並不是要用誰的犧牲去包容誰,而是努力建構一個能夠滿足彼此需求的城市。
閱讀全文【城市共生3】「驅離已證實無效」,艋舺公園改建案:6成商家支持街友「就近納管」【城市共生2】萬華居民與遊民相爭,民團訪查:無家者才是最希望公園乾淨又安全的人
無家者是最希望公園乾淨的人,以便在舒適的地方休息。夜宿公園更是一種自我保護,因為公園明亮、便於求救,許多無家者都慶幸公園有駐衛警。尤其近年女性無家者人數逐漸增加,更需要安全的空間。
閱讀全文【城市共生2】萬華居民與遊民相爭,民團訪查:無家者才是最希望公園乾淨又安全的人【城市共生1】艋舺公園改建:分段施工、迴廊縮減衝擊街友、半數以上使用者原來「有家」
煥然一新的公園雖然值得期待,更多居民關心的卻是「人」的議題。無家者聯盟召集數十位志工,上街訪問公園的日間使用者、夜宿者和附近商家,發現真正的使用者和用途其實跟大家想的不太一樣……
閱讀全文【城市共生1】艋舺公園改建:分段施工、迴廊縮減衝擊街友、半數以上使用者原來「有家」【原家轉型4】莊曉霞/無聲的吶喊:原家中心轉型下,被遺忘的原住民族邊緣底層
原家中心轉型應聚焦於補充社會福利的不足,避免同化原住民族文化,為邊緣底層的原住民家庭/家族搭建支持網絡、連結資源,並透過文化轉譯角色,終止世代不利因素的延續,確保他們的聲音被聽見,權利得到保障。
閱讀全文【原家轉型4】莊曉霞/無聲的吶喊:原家中心轉型下,被遺忘的原住民族邊緣底層萬華的新朋友:蘆葦女力 S-LAB 新開募,婦女就業陪伴更進一步
S-LAB 不只是商店,也是婦女重返職場的實習中繼站,更是各種展覽、手作體驗課、議題交流的場域。蘆葦女力盼透過產品,訴說婦女手作背後的人生故事,也讓大眾藉由消費接觸女性的多元面貌。
閱讀全文萬華的新朋友:蘆葦女力 S-LAB 新開募,婦女就業陪伴更進一步到底是做生意還是做照顧?庇護工場妾身未明 22 年,未見勞動部退場機制
臺灣庇護工場發展 22 年,每年庇護超過 2000 名身心障礙員工,卻長年營運困難,既要追求利潤又要做照顧,員工月薪普遍不足萬元。國際人權委員和監察院都呼籲勞動部積極研擬退場機制。
閱讀全文到底是做生意還是做照顧?庇護工場妾身未明 22 年,未見勞動部退場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