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大昕/博愛座之爭:「禮讓」該用法律來規範嗎?明確訂定使用規則形成社會共識
近來,臺北捷運再度發生有乘客以言詞羞辱、動手打人的方式,逼著已經坐在「博愛座」上的乘客讓出座位的事件,重新引起大眾對博愛座存廢的討論。
對此臺北捷運表示,由於博愛座政策受限於中央法規(註 1),沒辦法單方面取消,會加強呼籲民眾把博愛座「禮讓給有需要」的旅客(參考:博愛座紛擾不斷,北捷:法規限制無法單方面取消/中央社)。
註 1:在臺灣,大眾運輸工具設置「博愛座」的法源
主要是依據《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的規定(以下簡稱「身權法」),以及交通部頒布的《大眾運輸工具無障礙設施設置辦法》規範。
身權法第 53 條明訂,大眾運輸工具應規畫、設置便於「身心障礙者」使用的無障礙設施/設備。在沒有提供對號座的大眾運輸工具中,應要設置提供身心障礙者、老弱婦孺優先乘坐的「博愛座」,且比率不低於總座位數的 15%。
從這個回應來看,臺北捷運對博愛座的設置理念,以及屢次發生爭議背後的原因,並沒有太多深入理解,仍習慣性的認為問題出在「不願讓座」的一方,因此以為解決方式就是要繼續宣導讓座。
但回頭檢視現行法規,法規除了規定大眾運輸工具的博愛座座位比率,僅有規範博愛座的設置標準和要求——
例如,博愛座座位到車門、重要出入口間的地板,需要平坦無障礙;視需要在博愛座附近標示提醒乘客禮讓警語等,而沒有對博愛座的使用優先順序和使用方式詳細規定,是造成今日問題的主因之一。(參考:博愛座非敬老座!法國規範有優先順序 年長者排最後還限制年紀/聯合新聞網)
有些人可能會認為,只要法規制定罰則就可以解決問題。就像《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第 56 條針對「身心障礙者專用停車位」的規定:「非領有專用停車位識別證明者,不得違規占用。」(註 2)
註 2:無障礙停車位使用規定
為了保障身心障礙者使用「身心障礙者專用停車位」的權利,現行法規中,持有身心障礙證明者,通過相關評估、審核後申請到「專用停車位識別證明」才能使用。也規定使用者在停車時,要把專用停車位識別證放在車輛前擋風玻璃明顯處,提供查核檢驗。如果沒有依規定放置,仍會被依法進行取締拖吊、處以罰款。
由於並非所有身心障礙者都有專用停車位的需求,因此並非每位身心障礙者都可以取得停車位識別證明。同樣的,若按照這種方法,需要坐博愛座的「老弱婦孺」,也應先經過相關單位評估後,才能取得博愛座的使用證明。
然而,世界上沒有任何國家會針對大眾運輸工具的博愛座、優先席(稱呼方式因國家而異)使用方式,做這樣的評估。因為人們在乘坐大眾運輸時,需要或不需要座位的需求會變動,例如不同週期的孕婦身體狀況不一樣,平時行動自如的老人,每天的體力狀況也可能不一樣。
因此,在乘坐大眾運輸時,現場判斷是否有人特別需要座位,並且相互體貼,仍然是最有效的方法。這樣即使不設置博愛座,也應該會有人讓座。
博愛座的設立仍有提醒大眾「注意需要幫助的人」的功能,只是,如果錯誤的認為需要將博愛座的「禮讓」變成強制且有罰則的規範,只會更加減弱社會禮讓他者的互助精神,成為一個「民免而無恥」的社會(人民因為恐懼、避免刑罰而不去犯法,而不是真正具備道德和廉恥之心)。
修法改博愛座名稱、擴大優先乘坐對象,無法避免根本衝突
衛福部部長邱泰源近日針對博愛座爭議表示,博愛座一定會保留,但名稱可以討論(是否沿用「博愛座」或改為「優先席」等其他名稱);
衛福部也將提出《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修法草案,研擬將博愛座優先乘坐對象,從原本的「身心障礙者及老弱婦孺」改為「身心障礙者或有其他實際需要者」。(參考:博愛座一定會保留! 邱泰源:名稱可以來討論)
然而大多數因為讓座而引發衝突的事件,主要原因都在於雙方表達方式、溝通方式及態度的問題。而造成雙方溝通不良的根本原因又在於,每個人對於「誰可以坐博愛座」有不同的認知。
因此我認為除了改名和修改條文,若真正要能避免衝突事件再度發生,可以參考加拿大安大略省交通處的宣導方式。
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大眾運輸工具,除了加拿大《安大略省身心障礙者無障礙法》(AODA)的條文中規定須提供「優先席」(Priority Seating)給身心障礙乘客使用外;另設有「禮讓席」(Courtesy Seating)供老年人、孕婦、陪伴嬰幼兒的成人等這些乘客使用。
由於這 2 種群體對座位的需求頻率、程度不同—— 特定狀況的身心障礙者,可能隨時都有乘坐座位的需要;但老弱婦孺則不一定隨時都需要。
因此,障礙者使用「優先席」是受到法律保障,「禮讓席」則沒有特別法律規定。不過由於身心障礙的狀況非常多元,許多需求無法單單從一個人的外觀上判斷。當發生爭議時,公共運輸的司機、操作人員都不會強制執行法規要求,也不會介入評斷誰更有資格使占用優先席。
加拿大:身心障礙可請求讓位、其他需求者先到先坐
優先席(Priority Seating)
優先席有點像是臺灣的「無障礙停車位」,是法律專門保障給障礙者的,因此設置指示是:如果一般乘客(包括老弱婦孺及其他需求者)坐在優先席上,一旦有身心障礙者需要座位時,必須(must)讓座給障礙者。(作者註)
作者註:受法律保障使用優先席的「身心障礙者」
加拿大有些省份和城市可能會發給身心障礙者專用的身分證明或標識卡,以證明其身心障礙者身份,並享受相關的服務和便利。但這些措施並非全國統一,也不是每個省份都有相同的規定。具體的政策和做法會因地區而異。
如果坐在優先席上的乘客本身就是身心障礙者,就不需要讓座給另一位身心障礙的乘客;如果一位身心障礙者上車時,卻發現優先席已坐滿,建議可以這樣做:
- 禮貌的提醒坐在優先席上的乘客關於優先席的指定用途,並請求他們將座位讓給您
- 切記,坐在優先席上的乘客,可能有無法從外觀上辨識的身心障礙狀況,而且在公共場合中,他們可能不希望公開討論自己的身心障礙情況
- 如果坐在優先席上的乘客不願意讓座,請轉往「禮讓席」尋找座位
禮讓席(Courtesy Seating)
禮讓席比較像是目前臺灣博愛座的設計,主要是要提供給年長者、孕婦、帶嬰孩或幼童的大人,或其他需要座位的乘客都可以使用。不過這並非法律強制規定,因此如果一般乘客坐在禮讓席上,請(please, 不是 must)應讓座給上述有需要的乘客。身心障礙者、老弱婦孺或其他需求者,在使用禮讓席上沒有絕對的優先次序。
如果車上坐滿人,且優先席、禮讓席也都已經坐滿的狀況,建議有座位需求的乘客(身心障礙、老弱婦孺,或其他需求者)應該了解:
- 公共交通工具是採「先到先坐」(first-come first-served)原則,車上經支付車資的乘客,並不需要將自己的座位讓出
- 如果不願意或無法在沒有座位的情況下完成旅程,建議乘客等待下一班車
只強調禮讓未必能解決衝突,需要形成使用共識
在臺灣,設置博愛座的法源《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主要保障對象是身心障礙者,老弱婦孺只是該法的延伸。然而近來發生讓座衝突的雙方,都是年長者與年輕人,以致於許多人會譴責博愛座造成世代對立與衝突。
隨著社會人口高齡化,未來有特殊需求的老年人口勢必越來越增加。倘若捷運公司與官方單位仍習慣性的以為問題出在不願讓座的一方,如此一來,即使將法條中對博愛座優先乘坐對象的說明,拿掉「老弱婦孺」,改為「有其他實際需要者」,或者僅將博愛座改名為「優先席」或「禮讓席」,仍並不見得能夠解決問題。
既然一個人有沒有需要座位、有多需要(需求程度)很難從外觀判斷,建議除了宣導乘客依實際情況判斷是否需要禮讓外,也應該宣導讓有需求的乘客了解,公共交通工具主要仍是以「先到先坐」為原則。唯有社會整體對博愛座的使用形成共識,才不會再發生這些不愉快的事件。
延伸閱讀:
1. 亂入公約課後隨筆 04:沒有障礙的人,只有取決於人的障礙環境
2. 楊博宇、陳龍愛/五一罷工臺鐵再度停駛,無障礙疏運噩夢會重演嗎?
3. 邱大昕/再現與介入—— 關於電影《無聲》的幾個提問
參考資料:Priority and Courtesy Seating
脆弱群體的處境沒有人看見,助人工作的學問不被理解,政治、法規、制度上的問題沒辦法被好好釐清。
每一天,為了讓社會對公益的想像不只有「愛心」,為了讓身心障礙者、無家者、脆弱青少年等無聲的群體被聽見,《Right Plus 多多益善》以新聞專業投入公益,用僅僅 6 個專職夥伴堅持至今。
在沒有充足設備、不仰賴財團和政府、不做廣告化的新聞下,靠著大家的捐款,好不容易走了 4 年。有你的支持,我們才可以繼續。
你的捐款可以直接支持《多多益善》的非營利新聞工作,讓許許多多專業服務被看見,也讓那些無人聞問卻影響深遠的事,被正確的理解。
如果你認同這樣堅持不懈的投入、欣賞我們的報導,請用捐款支持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