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的定罪暫難平反,如何協助無辜者守住脆弱的家庭?

「讓無辜的人承擔罪責,再對他的家人施以輕重不一的處罰,這就是冤案。」

「監禁」作為文明社會中懲罰及矯正犯罪者的手段,但對被錯誤定罪的無辜者來說,監禁卻更趨近於「凌遲──痛苦持續但卻久久無法解脫。無辜者在入監服刑後,家庭的苦難變成一把利刃,刀刀削下他們的心頭肉。

無辜者阿水(化名)因冤案入獄已近 4 年,案件發生前已與前妻離異,獨自扶養 2 位小學中年級的姐妹與老母親。冤案入獄後,家中靠低收入戶補助生活,又礙於偏鄉交通不便,孩子與老母親數月才能隔著鐵窗見阿水一面。對孩子來說,失去父親的家庭不再是溫暖的避風港,隔代教養與經濟困境加劇家庭衝突、沒有父母關愛的孩子在學校遭遇霸凌,孩子開始拒絕上課也拒絕回家。幼女不解:「爸爸沒有犯罪,為什麼不能回家?」

在冤案背後,這個家庭的困境交雜著親職教育、學校霸凌、經濟弱勢等問題,這團交織著的線球很難在短時間理出頭緒,獲得解決,除非阿水冤獄平反回家。

Photo by Matthew Ansley on Unsplash

面對這個家庭層層疊加的困境,我們試著從學校、社政系統及非營利組織的資源連結出發,統整各方資訊並針對現行資源不足之處,以特定化的方案加以補充,帶大家認識家庭的困境,以及我們進行「家庭關懷」及「個案處遇」工作時,如何支撐無辜者。

學校、社政系統與社福機構的能與不能

「同學都嘲笑我啊!」這讓阿水的女兒更不想上學。校方處理了霸凌問題,輔導老師通報社政系統的「社會安全網」(以下簡稱「社安網」),學校老師在能力所及下做了最完整的服務,包括協助處理小孩面對學校所遇到的霸凌,以及學習落後的狀況,輔導老師也連結了縣政府學生輔導諮商中心的資源。

即使如此,孩子的狀況並未改善。當地的社福機構過去曾在認養家庭方案上補充經濟資源,或是安排「到家志工」陪伴及課後輔導工作,但當孩子進入國中後,這些業務顯得力有未逮──孩子不回家、不再去機構,社福機構的社工有心卻也無力。

Photo by Sue Zeng on Unsplash

社安網社工接獲通報後處理孩子不返家的議題。依照衛福部強化社會安全網計畫內容,以整個「脆弱家庭」為中心,希望能有效整合多重的服務。然而,依社安網針對家庭進行的低、中、高脆弱性評估指標,阿水的家庭僅被列為「低」脆弱性。

也就是說,早已入監服刑的阿水,他的「冤獄」或「受刑人」身分並不符合「急難」、「失業」或「突發性事件」的標準,甚至也不符合「主要照顧者入監服刑」──弔詭的是,正是因為阿水因冤獄入監服刑,才改由阿嬤作為主要照顧者。評估量表上的「低脆弱家庭」就我們看來,卻是個「高脆弱家庭」。

此外,小孩不上學的週期是間隔發生:這週有出現在學校、下週又沒有。當學校、社政系統、家庭間缺乏聯繫平臺,往往讓社工難以掌握小孩每週就學、不回家的狀況,故無法即時調整相對應的服務。實際上,即便是「高脆弱性」家庭,社安網社工每個月的服務頻率為每月一次,這對社工來說負荷已相當大。

資源的可利用性多有限制,如何建立更多連結?

由於前述服務的瓶頸與限制,我們盤點阿水家庭所在縣市的社福資源,盼能尋求更多的資源挹注。在地方性團體中,若以業務相關性篩選出 129 個服務單位 (表一),粗分成老人服務、慈善工作、社區服務、婦女服務及家庭服務等 5 大類型,其中家庭服務為主的團體不到一成,而其他類型的團體則以一次性的聯歡活動、善款或物資補助為主。

圖表/台灣無辜者行動聯盟提供

此外,地方團體的分佈高度集中化 ,以竹南鎮為例,在地團體數量高達 42 個,頭屋鄉卻僅有 2 個在地團體。服務形態的差異高度集中化的分布,對於需要持續追蹤並深入掌握個案狀況的無辜者家庭來說,地方性團體較難提供適切的服務。

圖/台灣無辜者行動聯盟提供

以全國性社福團體來說,在「服務區域」及「服務項目」上能提供該家庭服務的僅有 2 個單位,其中包含一個前段提及的社福團體。除了民間團體,亦包含一個已介入服務的縣政府家庭服務中心。

也就是說,在前段所提的現有困境下,大概只有一個全國性社福團體可再嘗試連結資源,來強化無辜者家庭的親職功能。然而,如何建立不同服務單位間的橫向連結仍有努力的空間,這也是提供家庭多元服務的基礎。

牽起冤獄與家庭的線,支撐無辜者家庭

孩子不穩定就學與不願意返家的背後是想要溫暖的家、想要陪伴。在無辜者被抽離家庭之前,即使過得不算寬裕,至少還有個擋風遮雨、乾乾淨淨的家。

因為陷入冤案,包括無法承擔父親角色的阿水、在隔代教養困境下倍感無力的阿嬤、小小年紀卻要承擔各種外在強加的壓力而只能選擇逃避的姐妹,他們都是冤案的被害人。在冤獄生活中,對無辜者而言,最痛苦的莫過於眼睜睜看著家庭關係失衡、瓦解,自己卻無能為力。協助冤案中的無辜者,不可能對無辜者家庭視而不見。

Photo by CMDR Shane on Unsplash

台灣無辜者行動聯盟希望讓入監的無辜者不致於在家庭中消失、不致於無法參與決定孩子所面臨的各種狀況。透過通訊軟體定期與孩子取得聯繫、帶孩子出去散心、建全祖孫間的溝通管道成為我們家庭服務的一環。

同時,我們協助被留下的家庭成員整理、清潔家園,固定帶孩子探視無辜者、即時寫信告訴無辜者孩子的近況,與無辜者的孩子建立信任關係,成為他們的陪伴來源之一。這些工作的目的是希望無辜者不會因為一件冤獄、一道高牆而在家庭劇變中缺席,盡可能將影響與傷害降到最低。聯盟與社安網及社福機構社工、學校老師一起照顧孩子的身心狀態,穩定的成為孩子情緒的重要出口,這也是穩定就學及返家的前提。

以冤案為中心糾纏的各種「結」一時半刻無法解開,在無辜者家庭的「家庭關懷」與「個案處遇」工作上需要長期的投入,才能期待改變的可能。然而,改變未必能夠即時看到,在這樣的過程中,我們也曾感到挫敗,卻也抱持著渺小的希望:當阿水返家時,他已成年的孩子仍能如同現在一樣,「希望爸爸快點回家」。


延伸閱讀:在李大芝之後,我們能否做到「罪不及家庭」?


爸爸沒犯罪,為什麼不能回家──看見無辜者的家庭困境刊載於 PNN 公視新聞議題中心,Right Plus 獲授權轉載

這篇不能只有我看到
台灣無辜者行動聯盟
台灣無辜者行動聯盟

台灣無辜者行動聯盟,為臺灣第一個提供遭司法冤判的無辜者與家庭所需之社會福利相關工作的非營利組織。我們以無辜者為中心,串連各界資源,建立無辜者及與家庭成員的支持系統、修復家庭及社會關係,並以減少無辜者家庭社會復歸困境為主要目標。

文章: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