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C1】NGO 茁壯的 4 大關鍵能力:人力、資源、財會、稽查 /世界前 50 大領袖 Sir Fazle 來臺報導

編按:世界前 50 大領袖法茲雷爵士(Sir Fazle)於 2017 年應公益交流站之邀來臺,分享他如何自 1972 年創辦國際 NGO BRAC 、近半世紀以來持續在其遍布全球、超過 11 萬前線與後勤工作者之間,貫徹其組織價值、凝聚共識,使得一個從發展中國家原生自立、45 年來不斷成長茁壯的 NGO,能夠在世界各地開花結果,蟬聯全球 500 大 NGO 第一名。

BRAC 在全世界 11 個國家扶助超過 1.38 億人,旗下擁有 4.8 萬所學校(包括孟加拉頂尖大學 BRAC University)、1.2 萬個社區發展組織,並透過創新模式經營社會企業(如孟加拉最大的乳製品公司 Aarong Dairy)。BRAC 甚至擁有自己的商業銀行 BRAC BANK,以及全世界最大的行動支付平臺 bKash,使用者超過 2500 萬人。

法茲雷爵士名列 2017 年《財富雜誌》世界前 50 大領袖,更被阿育王基金會(Ashoka)尊為「全球偉人」,並曾榮獲全球公共衛生獎、世界糧食獎、世界企業家獎等無數榮譽獎項。

法茲雷爵士本身就是一個傳奇。此次來臺,他拜會了陳建仁副總統,並與外交部 NGO 事務會、民進黨不分區立委林靜儀余宛如委員等官方人士對談,同時與臺灣海外援助發展聯盟(Taiwan AID)餐敘,並親致大愛感恩科技交流。年屆 81 歲的法茲雷爵士為人和藹風趣,精闢的分享卻令人印象深刻,此篇為陪同隨行 5 天內的所有交流與訪問記錄報導。 (Link to English version of this article

1971 年,孟加拉因獨立戰爭而千瘡百孔,再加上致命的熱帶氣旋(颱風)衝擊,上千萬難民顛沛流灕。當時的法茲雷爵士在世界知名的殼牌石油公司(Shell Oil Company)擔任會計部部長,但他於公益交流站年會的演說中強調:「颱風就像我人生的警鐘。我希望可以改善孟加拉的狀況。」

隔年,法茲雷爵士賣掉自己在倫敦的房子,再加上手頭原有的資金,投入 100 萬美金為流離失所的難民們建造遮敝所,並成立了 BRAC。接下來的 9 年內,BRAC 陸續蓋了超過 1 萬戶房舍,並提供醫療照護兒童教育,在當時是極為成功的救援與重建計畫。

「我以為我完成這些之後就可以繼續回到會計工作,但孟加拉百廢待舉,我發現自己沒辦法離開。」時年 36 歲的法茲雷爵士從此投入扶貧志業。當時的孟加拉,名列全球第 2 貧困國家,極度欠缺醫療與教育系統,BRAC 有幸先從樂施會(Oxfam)與孟加拉政府得到資金,開始了大規模且長遠的扶貧發展計畫。

會計專業出身的法茲雷爵士,在有效的管理與資源運用之下,於第一階段的發展計畫結束後,還剩下些許資金,他準備把結餘還給樂施會,樂施會很驚訝:「把錢留著,你們之後還會有需要。」BRAC 與捐助方的信任由此展開,「有效運用資源」成了 BRAC 留給外界的重要信譽保證。

全球 NGO 之冠 BRAC 執行長法茲雷爵士

事實上,有效的管理與資源運用、熟稔市場邏輯甚至創造市場、持續評估計畫的效能與效率,這些原則一直以來都是 BRAC 執行計畫的核心。「很多人都很有愛心,但有愛心還要會思考。

這也是 BRAC 得以從發展中國家原生長出、拓展至全球的關鍵之一:「我們之所以能走到今天,首先是因為 70 年代的孟加拉實在有太多亟需幫助的窮人;其二是因為孟加拉政府給了我們很大的發展空間,不像很多政府會害怕 NGO 勢力龐大;第三,就是因為我們秉持企業管理思維,不斷檢核活動與計畫成效。」法茲雷爵士說。

他笑著補充:「常有年輕人問我,要如何才能進入 NGO,成為優秀的 NGO 工作者?我總是告訴他們:『先到企業磨 2 年吧!』先到企業裡學習管理思維與市場邏輯,磨練 2 年,再進入 NGO,你會有完全不同的視角。」

賈伯斯:「你為什麼花了 30 年才走出孟加拉?」

秉持高效率的管理思維,走過近半世紀,如今的 BRAC 在全球 11 個國家遍布逾 11 萬工作者。而令人意外的是,不僅臺灣致力於國際合作與發展的 NGO 經常被質疑:「為什麼不先幫助臺灣人?」這個問題顯然在世界各地也不斷出現。當 2001 年 BRAC 首度踏出孟加拉,到阿富汗拓展扶貧計畫時,也遭遇到同樣的挑戰:「你在孟加拉的計畫都完成了嗎?你為什麼不先照顧好孟加拉?」

對於這個問題,法茲雷爵士說:「我要做的就是扶貧,所以哪裡有貧困者,哪裡就有人需要幫助。」話峰一轉,他笑著說:「但我也曾被蘋果創辦人史提夫‧賈伯斯(Steve Jobs)問過:『你為什麼花了 30 年才走出孟加拉?』我想每個人都有很不同的思考。」

看待企業與看待 NGO 的不同視角,還體現在各個不同的地方。當 BRAC 的工作者規模突破 1 萬人時,有人開始擔心他的組織「太大」,他卻感到困惑:「過去我在殼牌石油公司工作,我們全世界工作者加起來超過 30 多萬人,卻從沒有人擔心我們『太大』。為什麼換成 NGO,就會成為一個問題呢?」

BRAC 也致力於為孩童提供乾淨的飲用水。圖/取自 BRAC 官網
Brac2
圖/取自 BRAC 官網

對爵士來說,BRAC 其實也很希望有人能複製他們的成功經驗,一起解決問題,但這樣的組織在孟加拉一直沒有出現,BRAC 只好持續擴大:「我知道有很多人喜歡中小型組織,但我們必須擴大,因為我們有很多目標。我想說的是,NGO 要成長茁壯不是問題,問題在於變大之前的準備是否充足。」

「你必須在你擴大之前,就先建立起 4 個最關鍵的能力:人力訓練、募款與資源、財務與會計、評估與稽查。而且這些能力必須在你擴大之前就先打好底子,否則輕易擴大規模會很危險。」爵士說:「BRAC 會先從小的實驗計畫開始,反覆監督、評估與調整,盡可能提升計畫的效能與效率,然後才將規模擴大到全國或區域層次。我們也極為重視人才的招募與培訓,我們在全孟加拉設立了 25 個人力資源訓練中心,等人力與資源都到位之後,才試著去擴大方案計畫的規模。」

賦權貧困者之前,先賦權給工作者

而究竟這麼多人,該如何確保組織的核心價值得以貫徹,並且培育領導人才?

賦權是關鍵。」法茲雷爵士強調:「BRAC 有很多不同專業的領導者,各自負責不一樣的計畫,我們讓他們自己做許多決定。當然,有些人會犯錯,但我們允許犯錯、讓每個人都有機會犯錯,只要他們能夠從錯誤中學習。這些領導人不一定都會長久留在 BRAC,但他們如果到其他舞臺去發揮,我也覺得很好,因為同一時間,BRAC 也會有其他新血加入。」

法茲雷爵士進一步指出:「BRAC 有 4 大核心價值:誠信(integrity)、創新(innovation)、包容(inclusiveness)效能(effectiveness),每一個價值底下都有其子目標,我們將之製作成小冊子,確保每一個新進員工都能理解並認同這些價值。每年,我們也會於年底重新檢視並調整工作計畫,並且每 5 年調整一次階段性目標,以確保 BRAC 持續往正確的方向前進。」

接下篇:2. 社會企業是為解決問題與助人而存在 /世界前 50 大領袖 SIR FAZLE 來臺報導


本文原刊載於公益交流站,於此收錄於原作者作品集中。

這篇不能只有我看到
葉靜倫
葉靜倫

Right Plus 創辦人 & 總編輯。曾任出版社資深編輯、NGO 雜工、NPOst 主編,對書寫斤斤計較但錯字很多。除了文字沒有其他技能。

想當特務卻當了 10 年編輯,想養獅子卻養了一隻貓。相信智慧比外貌還重要,但離不開放大片。最喜歡善良的朋友,聰明的情人,以及各種溫柔的對待。

文章: 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