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f2802 2

大人組隊、兒童占凱道!「孩子不只代表未來,也是我們的此時此刻」

「媽媽快來看,我想畫這塊地板!」
「溼掉的話,用乾的衣服擦就好了啊——」

19 日下午,陽光灑落在總統府前的凱達格蘭大道。沿著公園路進入「兒童未來市」,左側是夢幻絢爛的泡泡在空中紛飛,右側則是蜿蜒的紙箱迷宮。許多孩子和大人蹲下身,不怕髒地拿起粉筆,在柏油路上彩繪出繽紛的創意。

越往深處走,會看到製作「紙箱車」的工廠產線、組裝電動車和做太陽光電板的工作坊、緊張刺激的跑酷區、說故事的繪本空間、小客人限定的有機菜市場、認識友善食材的美食廣場。也有孩子在街頭議會發聲、開二手市集叫賣,或者駕駛剛出廠的紙箱車,來到總統府前的大馬路上,欣賞國內自製的兒童節目⋯⋯

兒童們在凱道上做紙箱車。攝/曾玉婷
專注做紙箱車的孩子。攝/曾玉婷
小客人限定的有機菜市場在凱道上開張。攝/曾玉婷

關注兒少權益的裕隆集團富邦文教基金會家樂福、旅行與閱讀基金會、Beyond Playmaking 超越遊戲,偕同多個公私單位組成「孩子隊」,花費 1 年左右的規畫籌備,這天將具有歷史意義的凱道,打造出一座專屬於兒童、由孩子作主的微型城市。

從 95 公分高視角出發,打造以兒童為主體的理想城市

「過去凱道上舉辦過各種陳情抗議、政治宣傳、選舉活動,甚至是小型賽車比賽,但從未有過以孩子為主角的活動。」總召集人劉昭儀,同時是旅行與閱讀基金會的執行長,她集結了推動兒童權利的各方夥伴,涵蓋動物福利、媒體素養、道路安全等議題,透過動靜皆宜的活動,讓孩子與家長在參與中共同學習。

劉昭儀表示,對於許多大人來說,「玩」往往帶有負面意涵,認為孩子只要不寫功課就是在玩。但她強調:「玩就是孩子日常生活的主體啊!我們總希望孩子快點長大,卻不斷要求他們遷就大人,反而忽略孩子怎麼透過玩來成長。」

她舉例,如果人生是一場馬拉松,孩子從小就被要求快跑,卻忽略了配速,最後可能跑到雙腿無力,甚至再也無法站起來。劉昭儀希望通過這次活動,讓大人看見孩子的世界、重新理解「玩」對孩子的意義。

像是活動期間,有位媽媽 Joyce 陪著就讀小一的女兒 Yvonne,正在親手製作太陽能板,神情專注。在她生活中,許多家長會替孩子選擇英文、珠心算等社團,很多人都希望孩子未來能參加比賽,但她更傾向讓 Yvonne 自己決定要學什麼,就像這次活動中的自造車、做太陽能板等,希望能站在他們的角度,理解和尊重孩子的興趣,讓他們自由探索。

同時,整場活動也特別設計成「95 公分的兒童視角」。這是荷蘭伯納德凡里爾基金會(Bernard van Leer Foundation)倡議的概念,強調以 3 歲孩子的平均身高為視角來規畫城市。在現場,包括說明牌、手印牆、商品陳列架的高度,都要以兒童能看到、摸到為優先。

兒童視角的蔬菜攤位。攝/曾玉婷
攝/曾玉婷
現場還有裝設太陽能板的體驗。攝/曾玉婷

長期關注兒少遊戲空間改革的超越遊戲,和眼底城事標線改造臺灣路臺灣交通安全協會等團隊,事前也帶著 24 名孩子進行工作坊,讓他們認識街道規畫通常要考量什麼、理解孩子自己在意什麼、需要什麼設施,並構思出理想的城市樣貌。

其中,有孩子設計了讓車速減慢的彎彎路、圓環和減速平臺、拓寬可安心行走的人行道、遮棚和無障礙通道,又或是讓每一處都跟人行道和自行車道相連,開車的話反而無法抵達所有地方。以及蓋公園、小攤販、電影院、能野餐的草地⋯⋯

各種構思凝聚後,孩子們在活動當天早上 9 點半,提著顏料和膠帶,跟大人一起改造凱道的道路標線,重劃一個以兒童為主體的安全街道。

「身為大人,我們應該要換位思考。孩子對城市的期待,是希望高效率、車子開那麼快就到目的地嗎?很多孩子更重視自己在街道上的感受,他可能想要自由一點、想要很多的空間。」劉昭儀說:「這座城市希望照顧所有的孩子,只有孩子知道自己需要什麼。」

兒童們設計出來的道路標線。圖/裕隆集團公共事務部經理陳蔓嫻 fb 公開頁面

辦活動不是為了填滿時間,而是思考如何讓孩子探索

談到活動設計,劉昭儀與許多成員都強調,辦活動的目的並非只是「填滿」時間和空間,而是首先思考想讓孩子「感受到什麼」,再從各組織想倡議的議題出發,透過活動形式引導參與,從而讓孩子主動探索,或在觀看其他孩子玩的過程中,學習跟理解自己。

例如,裕隆集團以汽車工廠為原型,打造了一條汽車生產鏈,讓孩子以紙箱作為車殼,親自噴塗、安裝輪子和車燈,並在測試過程中檢查零件是否牢固,若不會輕易掉落就可出廠,組裝出屬於自己的獨特紙箱車。此外,現場還設有電動車工作坊,讓孩子模擬車輛的研發和測試,親手打造出電動小車。

「兒童未來市」的孩子參與車輛製作模擬。攝/曾玉婷
兒童9
測試紙箱車的區域。攝/曾玉婷

裕隆集團公共事務部經理陳蔓嫻表示:「每個孩子心中都有一臺車。我不希望他們只看到表象,覺得車子就是一種會加速很快的車、覺得藍寶堅尼很帥、電動車很漂亮。其實車子有許多排列組合、功能和車型可以探索。」

「像是不同軸距和馬達轉速,可能會讓一臺車能載很多貨、但沒辦法快速轉彎;或高底盤的越野車可以跨越障礙等,親自動手做,會發現事情沒有想像中簡單。他們不只會覺得有趣,也可以想辦法解決問題、了解原理之後再創新。」

陳蔓嫻進一步提到,在動手自造的過程中,工作坊老師多次強調安全上路的重要性:「有知識性和基礎架構的學習,能引導孩子朝正確的方向思考。如果安全對車子很重要,即使孩子追求車速,也不會只關注速度本身,而會重新思考怎麼同時兼顧安全。」

從食物到影像,讓孩子認識產製過程和背後意義

在汽車生產鏈的不遠處,是專為兒童設置的菜市場。孩子們在這裡認識各個產地的有機蔬果、試吃各種不同生產方式的鹽、不同品種的米,還有以不同原料手工釀造的醬油、品嚐新鮮的白蘿蔔、菜脯與老菜脯熬煮的雞湯等,從中了解關於「發酵」的文化。

劉昭儀提到,傳統市場裡雖然很多老闆喜歡孩子,但主要還是在面對大人、和大人說話。活動因此訓練志工與孩子有更多互動,像是問他們「知不知道秋葵怎麼煮更好吃」或「我賣你 50 元,你給我 100 元,那我要找你多少」等交流,既增加趣味性,也能讓孩子更喜歡去市場。

「活動設定不讓大人進菜市場,是希望能給大人跟孩子更多溝通的機會,例如可以問問他們晚上想吃什麼、鼓勵他們去把菜買回來。現在很多親子對話只圍繞在成績或作業,但日常瑣事的交流也很必要。我們也希望家長當天把孩子買的菜帶回家後,做成美味佳餚,讓這份體驗延續到餐桌上。」劉昭儀說。

可以認識食物和食材的柑仔店區域。攝/曾玉婷

如果孩子喜歡靜態活動,也可以來到廣場舞臺區,觀賞專為不同年齡層兒童製作的節目和電影,包括《悄悄話》《登山總動員》《WAWA 哇!》等,以及日前獲得第 59 屆金鐘獎最佳兒童節目、記錄 8 名兒少與大海相處和成長的《海洋日記》

多年來,富邦文教基金會致力於推動兒少影像教育,舉辦各類培力計畫,鼓勵孩子透過影像和文字發聲,並孵育臺灣自製的兒童節目。總幹事冷彬指出,國內談論媒體識讀時,常以負面教材教導人們辨別假訊息,但富邦嘗試以正面的方式,讓孩子有更多元的閱聽選擇。

「影像中無論是聲音和光,都可以培養孩子對各種藝術的品味或欣賞能力,當他意識到影像是如何被產製、理解背後不同的文化、社會和國族脈絡後,就能讓孩子向內觀看自己,建立獨立思考的批判性。」

冷彬以自己的孩子舉例:「我從沒禁止他們看抖音,但你讓孩子接觸更多好的影像,他們自然會去選擇好的內容,而不會想追求速食資訊。而且年紀越小的孩子,越能接受節奏較慢、有深度的東西。」

她也強調,臺灣兒少節目資源匱乏,這次在凱道放映露天電影不單純是為了播映,更是向國家倡議,包括影視在內的任何規畫和想像,都應該把孩子納入考量。

「兒童不只是我們的未來,而是此時此刻就必須認真面對的對象。如果現在不做,孩子就不會成為我們好的未來。」冷彬說。

凱道現場也架起戶外電影院,播放專為不同年齡層兒童製作的節目和電影。圖/立委陳培瑜 fb 粉專

蹲下來和孩子平視,讓關係改變、在生活中延續友善

在兒童未來市,主辦單位除了創造安全的探索空間,也重視與孩子的互動方式。劉昭儀表示,團隊討論的不僅僅是活動的設計,更珍貴的是彼此對重要價值的討論。例如,溝通時盡量使用正向的語言,而不是僅僅用規範來否定孩子,比如「不要哭」或「再不下來就要生氣」等。

他們也事先花了 4、5 個小時討論各種現場可能發生的狀況,以及相應的處理原則,如果真的有第一線工作人員碰到棘手狀況、情緒接近極限、需要休息,二線人員也會立即遞補支援。因為活動現場不僅關心孩子和家長,團隊成員之間也需要互相照應,才能打造真正友善的環境。

隨著天色漸暗,活動接近尾聲,廣場區臺上的副總統蕭美琴宣布了活動中舉辦的「凱道命名」票選結果,由孩子們各自提案重新為凱道命名,最終是「功課少少大道」最獲孩子們青睞。提案的臺北市幸安國小四年級生林政誼發表得獎感言說:「希望學校功課能少一點,讓我有更多時間做自己的事。」

副總統蕭美琴也出席當天活動,宣布「凱道命名票選結果」。圖/總統府 @ flickr, CC BY 2.0

陳蔓嫻提到,由於活動現場有副總統等貴賓和媒體團隊採訪,容易忽略孩子,但孩子才是活動的主角,「我們會請貴賓配合,不要太嚴肅、太著急,後來大家都很有意識在跟孩子相處。有人說現場氣氛很好,我想這是因為每個人共同創造的成果。」

對這次所有「孩子隊」的成員來說,一天的活動很難立刻改變什麼,但這是實踐兒童權利的開始。劉昭儀說:「我希望大人能蹲下來,讓內心變成 95 公分高,跟孩子一起享受這個過程。當你和孩子平視時,彼此的關係就會有所改變。」


延伸兒童的視角:
1. 【好好玩 1】一萬個小孩搶一座鞦韆?發動遍地開花的遊戲革命,讓孩子及早被社會溫柔承接
2. 【好好玩 2】國境之南的暖陽與歡笑:微薄補貼父母,不如投資孩子的玩伴
3. 【好好玩 3】當「玩」成為關係的媒介:從服務社會的工作,到進入社區的遊戲
4. 橫掃各大創新獎、結合電玩與公益的識字遊戲!無國界電玩:「社區參與是組織工作的核心」/「創新!不是空話」專欄
5. 我們班的叢林法則:不只為學生設計的反霸凌教材,親師生共同決定命運


你的一筆捐款,讓許多脆弱處境和善意行動被看見

脆弱群體的處境沒有人看見,助人工作的學問不被理解,政治、法規、制度上的問題沒辦法被好好釐清。

每一天,為了讓社會對公益的想像不只有「愛心」,為了讓身心障礙者、無家者、脆弱青少年等無聲的群體被聽見,《Right Plus 多多益善》以新聞專業投入公益,用僅僅 6 個專職夥伴堅持至今。

在沒有充足設備、不仰賴財團和政府、不做廣告化的新聞下,靠著大家的捐款,好不容易走了 4 年。有你的支持,我們才可以繼續。

你的捐款可以直接支持《多多益善》的非營利新聞工作,讓許許多多專業服務被看見,也讓那些無人聞問卻影響深遠的事,被正確的理解。

如果你認同這樣堅持不懈的投入、欣賞我們的報導,請用捐款支持我們。

這篇不能只有我看到
曾玉婷
曾玉婷

Right Plus 記者,文字工作者。喜歡書寫和音樂。志向是真誠對待生活中的每個枝微末節。最近經常會想起:「這是人們會說起的一年,這是人們說起就沉默的一年。」

文章: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