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馨云/回柬埔寨放寒假:外婆的料理和高腳屋,露天洗澡、餵牛吃草
編按:近年 Right Plus 多多益善開啟「經驗者擴大機」書寫計畫,陪伴/邀請各種曾經歷特殊經驗的群體,例如身心障礙經驗者、照顧者等,回望過往、述說經驗。
本文作者為張馨云,是一位現年 18 歲的新二代(新住民子女)。她 15 歲時回顧小學 3 年級「第一次出國」的經驗,寫下媽媽帶著自己和姊姊一起回柬埔寨外婆家居住一個月的深刻故事。
張馨云的媽媽,也是「經驗者擴大機」的作者雅雯,曾以「為了成為臺灣人、拿到那張身分證,我們為家人姊妹上街奮戰」一文分享自己成為臺灣人的歷程。
撰文/張馨云 新二代;現年 18 歲
我,一位看似平凡無奇的 15 歲國三生,其實有一點與眾不同的地方,那就是我的身分。我的媽媽是一位來自柬埔寨的「外籍新娘」(註),也就是說,我是一位「新二代」,因為這個身分,我的生命裡多了許多有趣且奇妙的事。
還記得那年,我國小 3 年級的寒假,母親告訴我和姊姊要回去柬埔寨的消息,當時聽到此消息的我,內心欣喜若狂。一方面是因為我對第一次出國的期待,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第一次搭飛機的激動。
出國當天,我精心打扮自己,就是為了能讓遠在另一個國度的親戚們心中留下一個完美的印象。下了飛機,我拿起行李,準備離開機場,突然,我有些想上廁所的感覺,我照著機場的指示找到廁所,一如往常的上完廁所。
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這次,竟然是我在這個國家最後一次看到的「正常」廁所── 像臺灣的廁所一樣,有隔間和門,廁間內有白色坐式馬桶。
註:本篇保留作者原話使用「外籍新娘」,這是早期稱呼與臺灣人聯姻的女性新移民用語,尤其是來自東南亞國家(如越南、印尼、泰國、菲律賓、柬埔寨等地)的新一代女性配偶。
後來(約 2003 年前後)許多民間團體和新移民女性認為這樣的稱呼並不足以適切的表達這些群體的身分,因此漸漸倡議改變稱呼,如今多以「新住民」稱之,新住民的子女則為「新二代」。
初見柬埔寨家人,用溫暖的微笑迎接我
出了機場,我看見許多陌生的面孔,對母親來說,卻是看見多年不見的家人(例如我的舅舅)。我想起母親在家裡教過我的,要向柬埔寨人打招呼的話,需要雙手合十、敬個禮,再說出當地語言的「你好」,以表示尊重。
我照著記憶中的方法,一步一步的將所有打招呼的動作完成,看似笨拙,卻發自內心。或許是因為他們也感受到了我的真誠,所以我看見他們臉上都帶著一抹和藹的微笑,我的心中頓時感到無比的溫暖。
我們一行約 10 幾個人一起擠進一臺廂型車,那時我甚至沒有自己的座位,就躺在媽媽的腳上。經歷將近 8 小時的車程,我們終於抵達位在柬埔寨鄉下的外婆家。一下車,我就看到一位外表慈祥的女人,她好像穿著柬埔寨當地的裙子,黑黑的臉上有點皺紋。
她激動的朝我們的方向走來,當時的我就知道,眼前這位陌生人是我的外婆,她走向我,一句話也沒說,直接給我一個擁抱。多年來的思念,在此時全透過一個擁抱傳達,在她鬆開我的那時,我看著她的眼睛,叫她一聲「外婆」。
在這之前,我和外婆完全沒有聯繫過,媽媽說在我們小時候,外婆曾來臺灣,我也看過我們當時的合照,但我那時候太小了,現在已經沒有印象。
接下來幾天在外婆家的日子,我都生活在一間將近 3 層樓高的木屋裡。當時的我很好奇的問母親:「為什麼要將房子架得如此高?」
母親告訴我,那是因為這裡每年都有幾個月會淹水,水淹起來的高度可以達到將近 2 層樓高,所以這邊的房子才會各個都擁有長腳,減少淹水的影響。
這間房子的身體,全是由一片一片木板蓋成,2 片木板間的空隙,甚至大到我的一根手指頭都能穿過。房子裡空無家具,只有幾卷睡覺用的地舖和蚊帳,我原本還以為可以看電視。
看到這個狀況的我,完全不知道該怎麼辦,心中暗想著:「這裡怎麼跟我臺灣的家差這麼多?」
每天都有「第一次」:露天洗澡、用手抓飯、餵牛吃草
每天一早,我都會被母親叫起來,當我起來的時候,我才意識到我是最晚起床的那個人。外婆家的親戚們每天都在太陽升起沒多久的 6、7 點就起床,開始做他們的日常工作,像是煮早餐(菜類居多,幾乎吃不到肉,在那邊肉很珍貴)、餵雞,唯獨我 8 點才從美夢中甦醒。
我每天早上的例行公事,就是上廁所、洗臉和刷牙,可是那時我才意識到,外婆家並沒有「廁所」這個東西存在。在這裡洗漱,必須直接在開放式空間進行,連隔間都沒有。
洗澡的話,大人們會包著毛巾走下樓,在家旁的大水桶旁邊站著,並拿起瓢子沖洗身體,那很大的桶子會接一根管子流下來的水,周圍沒有任何遮蔽物。我那時候還小,洗澡時沒有包毛巾,反正晚上沒有燈,也沒有人會看到,媽媽會陪我一起洗。
上廁所的話,我們早上可能還會特別走到比較遠的地方上,那裡的廁所有隔間,不過那邊的「馬桶」也只是一個洞,上廁所後排下去的排泄物會流到廁間牆壁外的一個盆子;晚上則因為沒有燈,讓人很害怕走過去那個廁所,往往下樓後直接在路邊解決。
那時候的三餐都是外婆及其他親戚親手烹調,看似簡單,對我來說卻相當美味。吃飯時,大家席地而坐,一盤又一盤的料理則亂中有序的排在木板地板上。
吃著吃著,我發現許多親戚都直接用手吃飯,當時的我很訝異,不過接下來,我也放下手中的湯匙,入境隨俗一起用手吃飯。
外婆家沒有網路,連電都必須用電箱連接,所以在那邊並不會讓人沉迷於網路。大部分的時間很無聊,我會在路上走來走去。
對我來說,在外婆家每天最大的樂趣就是餵牛吃草,我會請大人們拔草給我餵牛;有時候,那裡的一位姊姊會騎機車載我們去比較遠的地方玩,例如去某間廟晃晃,或跟攤販買飲料,那是我最快樂的事。
在柬埔寨當花童,又美又威風
除了餵牛,還有一個令我印象深刻的經驗,那就是當花童。還記得那時我母親的弟弟要結婚,因緣際會下我得到當花童的機會。
當天我和姊姊一大早就起床梳妝打扮,我換上當地的傳統服飾,一身粉紅布料,上面帶有細鑽點綴,最外面則套上一層薄紗。當時的我開心極了,因為我覺得自己美呆了!
有別於我們平常在臺灣認為的花童,我並不是拿著花籃、沿著紅色步道灑花,而是拿著當地的一種銀器,一群人像遊街般的走了一段路,再停下來拍幾張大合照,再沿原路走回。整個過程,我都拿著個銀器走在前端,看起來相當威風。
結束將近一個月在柬埔寨的旅程,我體驗了許多從未見過的事,帶著滿滿的回憶回家。我唯一的願望,就是希望下次再到訪柬埔寨時,能親眼目睹那充滿歷史的吳哥窟。
延伸閱讀:
1. 雅雯/為了成為臺灣人、拿到那張身分證,我們為家人姊妹上街奮戰
2. Right Plus 多多益善專欄:【經驗者擴大機】
首圖/當親戚婚禮花童的馨云(前排左二),手拿銀器,和親戚一行人像遊街般走路、拍大合照;張馨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