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護納健保1】超高齡社會不能不買的保險:每天多付不到2元,安心掙脫住院照顧重負
編按:【看護納健保】系列共 3 篇專題報導,由菱傳媒部分支持,Right Plus 多多益善獨立報導完成。
馬小姐屬於「三明治世代」,承擔著上有老、下有小的照顧難題。今年 4 月,她住在安養機構的母親生病送醫院急診,但她還有個自閉症的兒子及年邁的公婆需要照顧,那時新冠肺炎疫情嚴峻,馬小姐花了一番工夫,才找到看護。
可是每天累積下來的昂貴看護費用,對她造成很大的經濟負擔,她又沒辦法放下孩子跟公婆,只照顧自己的母親。馬小姐承受很大的身心壓力,恨不得能有好幾個分身。
所幸在醫院幫助下,她母親住院第 5 天時,被安排進入「照護友善病房」,由醫院和家屬一起聘請看護(共聘制),減輕了不少經濟壓力。
呂小姐的父親高齡 92 歲,罹患失智症(又稱認知症),因為爸爸排斥外籍看護,平日都由 80 歲的呂媽媽照顧。但是每日每夜、不眠不休的 24 小時全天候照顧,讓呂媽媽的身體狀況也亮起紅燈。
現年 50 歲的呂小姐為了分擔母親的辛勞,最近 3 年每 2 個星期就會從居住地臺北搭車回臺南家中,一回去就是 4、5 天 ,幫忙一起照顧父親,也讓辛苦照護的母親得以喘息。
呂小姐和丈夫無子女,由於丈夫罹患心臟衰竭,有時為了檢查等因素需要住院。南北奔波的呂小姐常常「分身乏術」,兩邊都會掛念,有時還要無奈的面對丈夫的抱怨。
她想著,如果健保給付能夠分攤住院照護的費用、安排有品質的穩定照護,至少在她南下照顧父親時,丈夫在醫院能有人照顧、聯繫,不用一直心繫、掛念丈夫是否安然無恙。
隨著需要照顧的老年人口越來越多,三明治時代、老老照顧、家戶量減少衰退等,都是當前正在發生、且持續惡化的照護困境。
根據內政部「109 年簡易生命表」顯示,臺灣人的平均壽命為 81.3 歲,過去 30 年,90 歲以上老年人口增加了近 10 倍,未來「老老人」互相照顧,或依靠 65 歲以上「年輕老人」照顧的情況會愈來愈普遍。
「未來是零家庭照顧者時代」,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家總)祕書長陳景寧語重心長的要大眾思考,將來究竟要靠國家、還是兒女照顧?是要把錢留下來給孩子,還是投資健保做完善的的公共化住院照護?
陳景寧說,家庭照顧不是一份愛的表現形式,而是「殘酷勞務」。在公共化、專業化的照顧模式發展後,家庭才能放下沉重的照顧,有餘裕發展愛。否則現今的照顧壓力及頻傳的「照顧殺人」事件,會讓人更不敢「靠近」家庭,偏離以家庭為中心的照護思維。
陳景寧強調,孝順是一個假議題,不應該再成為醫院不需當責的藉口。根據家總與菱傳媒所做的調查顯示,有 9 成左右的受調民眾認同「住院看護應由專業人員負責 」、「由醫院負責訓練、排班及管理的住院看護,更有品質」、「住院看護費納健保後,較不用擔心照顧時間拖長的衝擊」。
全責照護:每日多付 1.87 元,安心掙脫照顧負擔
家總等民間團體倡議的「全責照護」(Total nursing care),在歐美及日本等國家已行之多年。在全責照護模式下,病人住院的基本生活照顧都由醫院負責,照顧服務員或護佐(又稱助理護士,Assistant Nurse)均由醫院自聘、自訓,照顧品質具有一定的水準。
這樣一來,家屬較不用勞心勞力、甚至中斷工作陪病照顧,醫院也能減少進出人流,以利感染控制。
家總試算全責照護若納入健保給付,由醫院安排照護人力,醫院每日可獲健保支付 750 點(1 點 1 元),依照護司的規畫,3年總預算約需編列 158.7 億元。換算下來,每人每天約增加 1.87 元保費(每月 57 元),就可獲得專業的全日住院照護。
「這可以讓醫院回到急性醫療該有的樣貌,分級分工的照顧模式,不只提升民眾住院品質、減輕家屬負擔,更提升健保給付效益跟支付效率。」陳景寧解釋。
衛福部原規畫自 2022 年起啟動住院照護納健保模式,照護司規畫所有健保合約醫院自聘或特約的看護均分成日、夜 2 班,每班 12 小時,白班的看護和病床數是 1 對 4、晚班則是 1 對 8,初步規劃健保支付每床每天 750 元,家屬每人每天自付額為 900 到 1100 元,相關方案將分 3 年逐步推行至全國。
今年是計畫施行的第 1 年,原訂納入全臺 30% 不同層級的醫院實施,接下來的 2 年則持續擴大辦理,預計 2025 年完成健保全面推動的目標。但是去年健保總額協商時,第一年預估的預算 47.5 億元即遭健保會退回,最後竟只提撥 3 億元作為今年的試辦預算,試辦計畫已在今年 7 月 18 日公告。
健保署長李伯璋表示,由於首年試辦,為使計畫內容周延,上半年與醫界及護理界就計畫內容溝通協調,公告後有 51 家醫院提出申請,其中醫學中心 6 家、區域醫院 21 家、地區醫院 24 家。
李伯璋強調,過去臺灣沒有醫院全責照護的概念,病人家屬自己請看護負擔都很重,若能做好看護支持,對國人健康照顧而言,將是福音,也是一個新境界。此計畫預計 8 月底成立委員會審核,希望各層級至少一家試辦一季,但沒有設定限制幾家醫院參與。
一人住院全家倒,勞工家庭說不出的苦
不過,今年因為新冠 Omicron 病毒株傳播、變異速度快,感染率相當高,聘請住院看護的困難度也提升,雪上加霜的是,根據家總的統計,在看護人力不足的情況下,看護費漲價到一天 2500 至 2600 元,已經高於家總民調中,民眾每日聘僱看護的費用 2211 元。
這對勞工家庭造成非常大的壓力。以工業及服務業來看,全臺共計 811.3 萬人,員工年薪的中位數為新臺幣 50.1 萬元,平均每月約 4.2 萬元。既為「中位數」,意謂著其中有半數員工(約 405.6 萬人)薪資未及 4.2 萬元。
依臺北市產業總工會估算,一旦勞工不幸住院、需要聘請看護,以現行看護費每日 2600 元計算,月薪 4.2 萬的勞工就算拿出全月薪水,也只能請得起 16 天。遑論薪資更低的底層勞工,一旦住院,勞工需先請病假遭扣半薪,若是雙薪家庭、請配偶照顧,則配偶也得請事假,又遭扣全薪。
也就是說,為了住院養病,一個家庭每日頓失 3/4 的收入。若要請一個月的看護,費用更足以吃掉 2 人全月的薪水,「一人住院,拖垮全家」,是所有勞工在職照顧者難以承受的苦楚。
臺北市產業總工會監事鄭雅慧說,如果可以將住院照護納入健保制度,讓勞工每月支付健保費時,多付一些少少的錢,需要用到的關鍵時刻,就能減少至少一半的看護費負擔,並可全權委託醫院幫忙安排,「這是每位勞工都會面臨到的需求,也是迫切要解決的困境」。
婦女新知基金會祕書長覃玉蓉則提醒,長期以來,住院陪病的責任常跟女性綁在一起,尤其是單身女性或高齡女性,很多單身女性不管有無工作,很常聽到其他家人說:「這就是妳的事情,因為妳沒有所謂的家累」。
但職場女性為了照顧住院家人,上下班時間不固定,或因家人久病常進出醫院,在職場也會受到很大壓力,疫情中更激化國人長期隱忍的住院看護難題。
對此,衛福部長薛瑞元日前接受《聯合報》專訪時表示,會修法將民團倡議多時的住院看護費納入健保案,照護司長蔡淑鳳也表示,將在今年健保會提案增加此計畫試辦經費 60 億。
沒錢也沒人,醫護和病人同受苦
另一方面,病人缺乏照護人力,也給護理人員帶來極大的負荷,疫情肆虐之下更突顯了健全住院照護制度的重要性。台灣護理學會監事長張澤芸便指出,疫情限制陪病、住院限制條件,加上中重症病人中多數是老人家,常常住進來醫院卻沒有陪病者,護理人員非常辛苦。
國外已有研究指出,護產人員照護的病人數,與醫療品質及病人安全息息相關,特別是急性病症的醫療照護。國際上理想的護病比是 1:4,臺灣卻遠超過標準,醫學中心 1:9、區域醫院 1:12,地區醫院更高達 1:15。
張澤芸說:「如果生活還能夠自理,就不叫『病人』。大多數『病人』指的是臥床的,沒有護佐協助的話,護理人員責任就更重。」1 個護理人員只要負責的範圍內有 2、3 位「住院孤兒」,既沒錢請看護也沒有家人照顧,需要頻繁處理洗澡、餵食、大小便等需求,就會負擔沉重。
再加上,因為人口快速老化,很多情況是 60、70 歲的家屬輪流照顧 80、90 歲的病人,也就是「老人照顧老老人」,導致護理人員在臨床上,不只需要照顧「老病人」,還要照顧陪病的「老家屬」。
例如,護理人員很難要求老家屬協助病患翻身,加上他們有時行動不便,或自身也需要量血壓時,也會請求護理人員協助,無形中增加了護理的工作量,「照顧病人需要體力,負起照顧責任對長者們來說,實在太苛求了。」張澤芸說。
此外,有時護理人員跟照顧家屬交代照顧事宜,家人間輪班交替時卻不一定有好好轉達,以致常出現下一個照顧家屬質疑護理人員(如「你們為什麼沒有說?」)的情形。
家屬之間、以及家屬與照護人員之間產生爭執或誤解,或訊息意見未確實轉達,也大大影響了病人的衛教效果。更別說家屬有時候還會抱怨醫院 wi-fi 不好、電視故障等非護理專業的事項。
這些都是在全責照護順利推動、由醫院統一管理培訓照護人員之餘,期望也能改善的事。如同張澤芸所說:「改善陪病文化,是當前醫療界該思考的事情。」家總等團體則呼籲,健保會應在今年儘速通過該計畫,希望微調健保、讓看護費納保,協助醫院即早佈建此模式。
超高齡社會不能不買的保險
「住院照護納入健保,可行也必須做。」臺北醫學大學護理學院副院長高靖秋,同時也是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聯會監事長,她強調,保險的概念是繳了保費後,未來不見得用到,但「有需要的時候」就能派上用場。
全民健保開辦的目的,就是要集合社會大多數人的力量,共同解決少數人就醫的經濟障礙,每年 100、200 萬人的住院照護所需,需要靠全臺 2300 萬人的保費共同分攤。
臺灣早已經不是早期人口多、人力足的年代,據國發會估計,2025 年全臺便將邁入超高齡社會(65 歲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超過 20%)。高齡社會的現況就是老老照顧、小家庭沒有人力。實務上已有越來越多家屬說「會自己照顧」,最後卻沒來,增加原本人力已嚴重不足的護理人員負擔。
高靖秋呼籲,住院照護納入全民健保,有助活絡照顧市場。如果不推行這項計畫,未來可能只有護理師在住院病人旁,等同所有照護的事都會落在護理師身上,護理人員的離職出走潮勢必更嚴重,對醫護品質的影響更大。
接下篇:【看護納健保2】衛福部試行全責照護、醫病共聘照護員,反彈聲浪從何來?
延伸閱讀:
1. 8成受調民眾支持住院看護納健保,每月多 57 元即可避免一人住院全家倒
2. 【公視有話好說】一人住院全家倒!全責照護 2.0 擴大上路!
3.「照顧工作者」也需要被照顧嗎?周于萱:改變法律,還需要團結改善勞動權益
4. 監院糾正衛福部長照 10 大缺失:ABC 級據點背離初衷,資源疊加傾斜、執行效益低、無稽核機制、權責分工不明
5. 預防失能必須超前部署!在宅安老的社區共生,打造無障礙全齡社會
首圖/by YELLOW Mao. 黃毛, Photographer on flickr @ CC BY-NC-ND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