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失敗為力量:用創作交流人生,陪伴脆弱的彼此/《歡迎光臨 161 號》

編按:2021 年末,開學文化出版《歡迎光臨 161 號:從萬華開始,那些夢想城鄉的故事》。書名中的「夢想城鄉」,指的是 2014 年於萬華成立的在地組織「夢想城鄉營造協會」(簡稱「夢想城鄉」),成立 7 年多來,夢想城鄉透過大大小小的共學活動,聚合無家者、經濟弱勢者、志工們,在活動中讓彼此訴說、傾聽,希望讓每個人可以放心的展現脆弱、分享自己的故事。

本書透過 5 位協會工作夥伴的視角,書寫這些年發生在協會的故事。本篇摘錄書中第 2 章〈脆弱畫室〉,由協會創辦人徐敏雄所寫,帶我們認識這個不太一樣的、交流人生故事的「畫室」;也讓我們看見,夥伴作為工作者、陪伴者的感受和成長。

撰文/徐敏雄、古明韻、陳亮君、陳秋欣、謝宜潔 夢想城鄉營造協會工作者

曾在網路上看到網友質疑:「夢想城鄉的藝術創作班只是讓經濟弱勢者或街友躲在一個溫室裡相互取暖,暫時取得一些尊嚴;但是走出教室後,依舊沒辦法獨立生活。」

對於這些質疑,協會工作夥伴其實討論過很多次,我們覺得網友的提問部分是對的,但我們的初衷並不止於此。首先,藝術創作班很強調透過各種有趣的藝術媒材,鼓勵學員表達自己的感受,那種被聆聽、接納的感覺,的確可以讓一個人感受到被尊重。

但是在這些藝術創作和故事分享的過程,我們不單只是讓學員(參與創作課程的無家者、經濟弱勢者)整理過去的自己,還會一同反思社會文化中不合理的價值,甚至我們會一起想像,未來希望自己能被如何對待。

當然有時候會發現,有學員因為長期在被排擠、被歧視的環境下生活,為了自保或不被別人看輕,會站在「歧視」的一方,苛責自己以及和自己類似處境的貧困者。甚至會採取有敵意、有攻擊性的人際互動方式,讓周遭人知道自己不是「好欺負的」。

但是這樣做的結果,往往只造成周遭親友更加疏離,切斷溝通的可能,讓自己的人際關係更惡化。

不只是同溫層,而是扶持彼此向前

從小到大,師長都經常跟我們說:「失敗為成功之母」或「不要害怕失敗」,但是當失敗真的降臨,卻很少人告訴我們該怎麼面對。

因此,夢想城鄉確實刻意營造出,讓彼此間有高度信任的友善環境。希望所有人在這裡都能安心交託自己內心潛藏許久的焦慮、疑問和傷痛,從相互扶持中得到一些力量、啟發和療癒。

但我們的目標並非就此打住,我們更希望所有參與者在跨出協會後,嘗試回到真實生活中,運用在友善空間裡學到的觀點或技巧。之後,再回到這個「娘家」,跟大家一起檢討實驗過程的心得和關卡,由此繼續往前行。

脆弱畫室的上課情境。圖/夢想城鄉 fb

一個空間是否僅是自我設限的同溫層,還是是像寒冬中的隨身暖暖包一般,能給人帶著走的安慰、啟發與力量?判斷的關鍵在於,進入這個空間之後,我們是安於現狀就此打住,還是更有勇氣的在錯誤中嘗試、實踐自己的夢想

基於這樣的想法,協會夥伴開始提出「脆弱畫室」的想像,我們期盼在這裡,大家可以透過藝術媒材,將「如何走過失敗的故事」當成自己最美好的作品。

在這個空間,大家不會把失敗當成一個要解決的問題,或要治療的疾病,而是透過創意發想、相互扶持和學習,一起營造交流故事的氛圍。

畫室提案的誕生:「把想做的事說出來」

我們預想學員大哥大姐們可以跟更多民眾一起透過藝術媒材,交流如何走過挫敗的經驗,也許能讓那些自己認為不堪的過去更加有價值。當然,在創作和敘說生命故事的過程中,每個人都是公開的被其他人「看見」,甚至會面對不同的人來挑戰自己既有的價值預設。

也因此,對於缺乏安全感或較固著的學員來說,就很難聆聽其他人的聲音。在此情況下,他們的生命故事可能較為僵化與停滯,難以與別人產生交流,產生轉化學習動力的時間就必須拉長。

所以在 2018 年時,我們一方面持續脆弱畫室計畫,另一方面也參加臺北市都更處委託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主辦的「眾力方程式」計畫,希望提出「開放畫室」的計畫── 邀請社會大眾一起來參與這個共學平臺。

當時,為了讓協會夥伴們磨練寫計畫和提案報告的能力,計畫書從發想、撰寫,到報告,我都刻意讓他們自己完成。那時候大家晚上經常聚在一起討論,再分頭撰寫各自負責的主題。

對他們來說,要撰寫一個創新的提案並不容易,因為過去還沒有被實際做出來的事,得靠豐富的「想像力」(預料可能發生的狀況),以及運用「論述能力」,來表達計畫可能帶來的改變。

夥伴亮君(夢想城鄉藝術教育企畫)就曾經跟我提到:「過去我都是在腦海中有模糊的想像就去做,邊做才發現『原來還可以這樣做』、『原來我真正想做的是這個』。但是寫創新提案卻是在還沒動手前,就要有非常明確的想像,而且要用文字清楚的描述出來。」

亮君(左)與夥伴共同討論課程規劃。圖/夢想城鄉 fb

不過還好,提案最後順利通過。透過那次提案磨練,亮君跟我說:「我終於可以感受到老師常說論述的重要性和力量,而且一定要把想做的事情說出來,才能延伸具體的步驟去實踐目標,否則很容易淪為空談。」

提案當天,當亮君看到有很多人好認真在傾聽,心中除了感謝,也更相信自己有能力做想做的事。她甚至覺得,就算失敗也沒有關係,只要有採取行動去嘗試了,就沒有真正的失敗──

「這個經驗讓我更清楚感受到,原來把自己幻想過的『夢』」實踐出來的過程,是長這個樣子。」她滿足的笑著。

彩繪計畫,串起夥伴和學員的連結

2018 年暑假,夢想城鄉協會創作班和人安基金會(註)大哥們共同彩繪的鐵捲門完工了!當天人安基金會羅東平安站的站長還邀請很多媒體朋友幫忙傳遞訊息。

這個計畫從 2017 就開始規劃。一開始,羅站長只是單純邀請創作班學員油漆破舊的鐵捲門,但是因為計畫負責人亮君覺得:「如果能設計成公共藝術,不僅可以讓暫住在人安基金會的大哥們有自我實現的成就感,也能讓周遭鄰居因為這項公共藝術,更了解無家者的心情和故事。」

為了深入蒐集人安基金會大哥們的想法,亮君決定利用大哥們打零工下班後的晚上,舉辦輕鬆的小活動和大哥們建立信任關係,再邀請他們加入這個彩繪計畫。

活動一開始,亮君和夥伴宜潔先請大哥們圍成一圈自我介紹,也分享希望別人怎麼稱呼自己。當下氣氛融洽,大哥們願意跟夥伴互動,也不排斥聊自己的事,這讓亮君和工作夥伴暫時鬆了一口氣。

隨後,亮君和宜潔又以每 3 位大哥加上 2 位工作夥伴一組的方式,發給各組一大張麻將紙,讓他們一邊聊天一邊記下分享內容。大家越聊越開心。

印象很深的是,有位阿基大哥在言談間很擔心工作夥伴們看不起他,不斷詢問亮君和宜潔:「你們是怎麼看我們啊?」或是「如果來這裡參加導覽,你們會講些什麼?」等問題,甚至會對著工作夥伴說教:「人生很多結果都是你自己選擇的,所以你現在會到這個地方,也都是自己要負責!」

當下雖然明確感受到阿基大哥很不喜歡現在的生活,卻沒辦法好好回應他,只能聆聽他講話。但後來每次活動,阿基大哥都有來參加,甚至都會主動留下來幫忙工作夥伴收東西,感覺到他的內心是十分支持我們的。

畫室夥伴透過多元素材邀請大哥們分享心情。圖/夢想城鄉 fb

後來一次聚會中,亮君和宜潔邀請人安的大哥們說說自己未來的夢想,雖然每個大哥當天都在外工作累了一整天,但是在分享自己的夢想時還是中氣十足。

我問亮君,為什麼大哥們累了一天還會想來參加這個聚會?亮君想了想:「我覺得有可能我們帶的活動,跟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的工作很不一樣,所以他們會覺得好奇。」

「而且我感覺他們把我們當成自己的女兒,所以有些大哥們會跟我說:『我經歷了這麼多困難,所以希望你以後不要怎麼樣怎麼樣』,有點像是他們覺得,自己還能夠提供人生經驗給他人,進而感受到自己是有價值的。所以我們也會表達感謝。」

註:人安基金會在 2002 年成立,藉食物供給、提供暫時居所、社會福利轉介等服務,協助無家者和經濟弱勢者。成立至今在全臺各處已有 23 個服務據點,稱之為「平安站」,每個服務處所負責人稱為「站長」。

本篇提到的是人安位在羅東的服務處,「大哥」是指暫居在平安站的無家者。

透過創作,看見彼此不同的一面

經過幾次團體交流,協會夥伴收集到大哥們的故事和夢想後,亮君就開始根據這些故事勾勒鐵捲門的彩繪草稿。

到了 2018 年 2 月,正式要彩繪鐵捲門時,沒想到遇上好長一段時間的雨季,再加上彩繪時間是晚上,鐵捲門表面本身又凹凹凸凸的,很難順利進行上色動作。

即便如此,計畫最終還是完工了。過程中亮君也認識到自己不太習慣向夥伴表達需求,所以不容易從夥伴身上得到幫助。因此她希望未來能更有勇氣向夥伴表達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因為有互相了解、支持的團隊氛圍,凝聚力和行動力也才會更好。

另外,亮君還跟我分享:「我覺得人安大哥跟我們協會創作班大哥的狀態很不一樣。人安的大哥有很多是剛開始流浪,所以正在遇到很多的難題;可是協會創作班的大哥,多半是已經流浪了一段時間,或許比較能找到適合自己安身立命的生活方式,也沒有那麼不喜歡自己當下的生活,是比較放鬆自在的狀態。」

他也觀察到協會創作班的大哥,和外界對於長期流浪的無家者的刻板印象是不太一樣的──

「可能有人會覺得那些流浪許久的街友,已經適應漂泊生活,所以慢慢喪失自己找工作、租房子的動力。但是沒有注意到,這些流浪很久的大哥,因為多半年紀較大或身體狀況不好,很難再找到固定的工作,更不用說擁有一筆錢去租房子。」

「即便如此,我在創作班裡看見的大哥們,他們創作出的作品都呈現出比較輕鬆的感覺。所以我發現,生活對他們來說是可以持續充滿好奇和樂趣的。」


延伸閱讀:
1. 徐敏雄專訪/在街頭遇見關懷倫理,發現失敗的勇氣我們與現實的距離:師大徐敏雄談行動研究
2. 北臺灣首間女性無家者自立居所,芒草心攜手企業協助修復身心、整理人生
3. 就算不夠可憐可愛懂禮貌,每個人也都有權享有社會保障與尊嚴/《你不伸手,他會在這裡躺多久》
4. 李佳庭:城市溫柔的一面,是為了讓大家都能好好生活/《你不伸手,他會在這裡躺多久?》
5.【無家十年】人球、傷病、露宿,與夾縫中的照顧網


首圖/脆弱畫室透過多元媒材練習表達自己的故事;取自夢想城鄉 FB

這篇不能只有我看到
Right Plus 編輯部
Right Plus 編輯部

2019 年 6 月出生,熱愛海洋和貓,喜歡親近友善又創新的朋友,但也支持必須不友善才能往前衝的人、願意理解因為太辛苦而無法友善的人。

每天都想為世界增加一點正能量,但也無懼直視深淵。努力用文字紀錄社會百態,持續在正確、正常與右翼的 Right 之外,尋找 Plus 的思考與選擇。

文章: 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