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臺灣首間女性無家者自立居所,芒草心攜手企業協助修復身心、整理人生

隱身於萬華的「潭馨園」是北臺灣第一個專門收容女性無家者的據點。臺灣針對女性無家者的照顧安置極少,即使是資源最豐的臺北市,也僅 2 處收容機構提供部分女性床位,大部分時候仍是男女混居的狀態,女性生活空間容易受到限縮。

潭馨園由台塑企業暨王長庚公益信託支持,長年在萬華一帶扶助無家者的芒草心慈善協會於 2019 年底籌備,並於 2020 年初啟用,至今協助共 14 位女性無家者,4 位已經回到社區租屋。

「潭馨園想要營造『』的感覺,讓大姐們回來就像回家一樣。」服務大姐們一年多的芒草心社工、潭馨園的咖咖說。為了大姐們的生活品質,潭馨園規畫了 3 間房間,每間可住 1-3 人,一次最多只收容 6 位女性無家者。

潭馨園其中一間房間。圖/芒草心

每個人都擁有獨立的床鋪(非上下舖)與可上鎖的置物櫃。必須與他人同住的房間,床與床之間也可以拉起拉簾,不僅空間舒適,需要的時候也能保有自己的隱私。

公共空間就像一般家庭式公寓,客廳有電視與鬆軟的沙發,餐廳有乾淨的飯桌,廚房有可以烹飪的爐臺、冰箱、置滿備品與零食的層架,簡約而功能齊全的共用衛浴,處處可見生活的痕跡。

個人衛生、隱私與性暴力風險,女性街頭生存更不易

自稱屬於「無可救藥的樂觀主義者」的碗粿曾在潭馨園住過 8 個月,在那之前,她「住」在臺北車站周邊:「住在外面很不方便又危險。臺北車站晚上 12 點就會關門,三更半夜如果想上廁所,必須到燈光昏暗、沒有半點人的地下室停車場,我都會找另外一個女生陪我去;而清潔隊每天凌晨 6 點左右就開始工作,我 5 點多就必須起床整理行李;還有,附近也有一些角頭,會在那邊找碴、爆粗口,甚至騷擾其他人。」碗粿說。

比起男性,女性無家者在外生活的確比較困難,「尤其是個人衛生與隱私的差異,女性必須處理生理期、洗澡也更需要隱密的空間,甚至常常遭遇言語、肢體騷擾的風險。」咖咖說。

報導也曾指出,在街頭生活的女性無家者,過去大多曾遭遇人際挫折、家暴、關係斷裂等經驗,使得她們築起防衛高牆,不願與人互動,比起男性無家者三兩成群,更常隻身一人在外活動。

「有些街頭上的女性為了避免騷擾或侵害,會特意將自己打扮得不修邊幅、或看起來難以接近,有些女性則會選擇在 24 小時營業場所過夜,如便利商店、網咖等,甚至有些女性會跟同在街頭的異性同進同出,降低危險。」咖咖說。

潭馨園也曾舉辦共餐活動,擅長烹飪的大姐準備豐富的料理,邀請社工、實習生與住民們共享。圖/芒草心

也因此,當時住在臺北車站的碗粿會到南陽街上的「重修舊好」洗澡,那是一間老舊宿舍翻修的非典型簡餐店,由同樣長期扶助無家者的人生百味負責營運,也同樣定位以女性無家者為主體。(參考:在這裡「重修舊好」:全臺首間以女性街友為主體的相聚空間

「重修舊好專門服務無家者,我會到那裡洗澡、洗衣服,想要休息時也會去那邊看電視。後來,那裡的社工轉介我到潭馨園。」

停下來安頓身心,找出自立的目標

入住潭馨園的女性無家者們和碗粿一樣,有些來自公家單位轉介,也有人透過網路報導、報章雜誌得知潭馨園的服務,自己來求助芒草心。在大姐們真正入住之前,芒草心會先向轉介者了解大姐們的現況,再與大姐們會談,評估她們的需求與困境,並仔細說明潭馨園的生活方式。

「潭馨園主要提供女性無家者短期 3-6 個月的過渡性安置。她們必須與社工共同討論出屬於自己的『自立目標』,這個自立目標是動態的,會依照服務對象的需求與困境調整。」

「有些人可能是找到工作並存到租房基金,好讓自己有個落腳之地;有些人年紀比較大或有身心障礙的情況,可能就會朝申請福利身分為目標,讓補助可以平衡生活所需、穩定下來。」咖咖說。

咖咖指出,街頭求生不易,許多無家者身心狀況都不太好,長期承受著身體病痛、失眠、睡不飽、心理焦慮等,甚至對常人來說的「小問題」,都有可能像枷鎖般困住無家者:「曾有大姐皮膚長期嚴重潰爛,住進來後花點時間看診、敷藥才改善;也有人長期失眠,進來這能有個床好好休息、睡覺,失眠慢慢就改善了。」

潭馨園一隅。攝影/黃愉婷
潭馨園處處可見生活的痕跡。攝影/黃愉婷

碗粿也坦言,比起吃穿與工作,她「當街友」時最迫切的需求還是「居住」:「住在潭馨園不用早起,可以好好休息、吃飯。在這裡也不用支付租金與水電瓦斯等生活費用,在沒有這些壓力的情況下,我可以休養身心,好好面對自己的人生課題,再思考下一步。」

碗粿說的課題,是債務與官司。在街頭叢林求生時,她只能把這些沉重的負擔駝在身上前行,卻也不知道要去哪裡。然而,潭馨園就像緩衝氣墊,接住了可能往下陷落的碗粿。

「住在潭馨園的時候,不但比較沒有經濟壓力,芒草心的社工還為我聯繫法律扶助基金會、陪伴我規畫債務清償計畫、轉介我擔任城市導引員打工,我也會在假日做些兼差,慢慢存一點錢。如果附近的團體有辦活動,像是夢想城鄉營造協會,我也會去參加。」碗粿回憶。

在這裡磨合成長,一起看見未來

然而,共同生活也難免有衝突,「畢竟每個人的特質與生活習慣不一樣呀。」咖咖說,潭馨園的大姐們也曾為了使用衛浴的時間撞在一起、冰箱空間不敷使用等生活大小事有過不愉快。

「後來我們把冰箱內分隔,規畫出每人相等的使用空間,也規畫了值日生制度,依照大姐們工作與生活需求,安排她們輪流負責倒垃圾、掃地、拖地等,希望大家一起分擔家務。」

「但我們也不可能每件事都介入處理,也必須讓她們練習與人互動、溝通的方式,有時我們會請大姐們自己先試著解決衝突。此外,我和另一位生輔員每個月也會與大姐們一起開『生活討論會』,創造彼此對話的機會,讓我們與大姐們都能共同討論攸關生活權益的事。」咖咖說。

圖/芒草心提供

此外,不像部分市立遊民收容中心有門禁限制,特定時間外出還要以假單請示,潭馨園給予入住的大姐們一人一副鑰匙,「每個人的生活、工作模式都不太一樣,有些人因為工作需求必須晚歸、有些人得早起,我們希望大姐們可以自主管理一整天的時間,也練習規畫自己的生活。」咖咖說。

自主管理生活不容易,需要經濟、時間與情緒的餘裕,那些足以壓垮生活的困難如果排山倒海接續而來,光是「好好活著」可能就得耗費泰半氣力,遑論規畫生活。

「所以來到潭馨園,我們會陪伴大姐們先解決最急迫的問題,再慢慢練習自主管理生活。離開潭馨園的大姐,原則上我們也會定期追蹤一年,看她是不是達成想要的生活、還有沒有需要協助的地方。」咖咖說。

對咖咖和碗粿而言,人如果能有個安心落腳的地方,意義絕對遠大過於「居住」本身:「住在外面睡眠品質不好,就會影響工作狀態,再伴隨著那些一時半刻解決不了的人生課題,像是生病、債務、官司,甚至擔心債主、家暴相對人找上門等,長此以往,離穩定的自立生活當然更遙遠。」咖咖說。

如今,人生課題已解決的碗粿有了穩定的全職工作、在社工陪同下也順利租到了屬於自己的套房,過著規律的生活,平時有排班就去工作,休假日就好好休息,有時候仍然會參加活動或課程,未來更將參與芒草心真人圖書館計畫,述說自己的生命故事,讓更多人了解無家者的各種樣貌。

碗粿在芒草心的陪同下,找到適宜的居所。圖/芒草心
生活趨於穩定的碗粿未來還將成為真人圖書館的講者,分享自己的生命經驗。圖/芒草心

碗粿說起對未來的盼望,語氣溫和而堅定:「現在我的心理狀態很自在、生活很安定,工作雖然疲憊,但收入穩定,支付房租後還可以存錢。我希望疫情過後能帶著手機去旅遊,拍下美美的照片。」

短暫的安置有期限,關係與歸屬感卻能長存

當然,人的狀態複雜且充滿變化,咖咖說,一開始為無家者們規畫的 3-6 個月短暫居住期程,很可能因為外在環境、個人困境等而有所變動,有時服務對象可能尚未能自立生活,但能看見顯著的成長與改變,「她可能只是需要再多一點時間,就能穩定。」

也因此,為了讓服務效能持續提升,芒草心、台塑企業暨王長庚公益信託也與專家學者共同討論,希望能建立適用於這項服務的成效指標,呈現不同對象接受服務後的效果。

台塑企業協理林振添相當認同協助無家者自立的重要性:「不是說經濟獨立就一定不會成為無家者,最重要的是,人需要歸屬感、建立關係。不管無家者們過去因為什麼因素與重要的人關係斷裂,我們希望能提供穩定的居所,協助無家者面對困境,包括心理重建、找到工作、自主生活等。」

王長庚公益信託有感於芒草心擁有豐富的無家者自立生活輔導經驗,加上臺灣遲遲缺乏女性無家者收容據點,因此投入贊助這個計畫。林振添表示樂見無家者以自己的步調順利脫離街頭生活,期待未來也能慢慢建立類似潭馨園的模式,尋求資源服務更多有需求的無家者。


延伸認識無家者:
1. 女性無家者人數攀升,芒草心攜手企業打造女性專屬庇護空間
2. 收容床位數不到3成,企業攜手民間開創百味家屋、助無家者自立重返社會
3. 在這裡「重修舊好」:全臺首間以女性街友為主體的相聚空間
4. 余孟勳隨筆/人生百味「重修舊好」有得吃喝、盥洗與休息,是城市對人的溫柔
5. 萬華邊緣社區再生基地「大水溝二手屋」,在這裡過渡人生、棄物重生
6. Right Plus 議題系列文章「街頭巷尾與無家者」


首圖/芒草心提供

這篇不能只有我看到
黃愉婷
黃愉婷

曾任資深社會學學徒,也曾經當過研究論文的逃兵,沒寫完的 10 多萬字,正慢慢的寫進報導故事裡,不得不相信「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文章: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