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暴女性成「優格媽媽」:婦女自立,受益的不只家庭還有社區/「創新!不是空話」專欄

編按:「創新」鮮少來自無中生有,更多是從他人經驗中優化,或因應需求而發展,甚至引進國際模式後將之在地化,從而尋求更好的解方。

創新!不是空話 Think Globally」專欄每月整理一篇國外 NGO 創新案例、汲取國際經驗。其中除了工具性的創造,更專注於創新的過程與社會性影響,以及對臺灣非營利組織的適用性與實用性。

「我和丈夫在婚後生了 10 個孩子,為了家計,我到位於坦尚尼亞東部的城市摩羅哥羅(Morogoro)蓋房子,這就是暴力的開始。」被人稱作「喬伊絲媽媽」(Mama Joyce)的史特芬諾(Joyce Stephano),回憶著 10 多年前被丈夫長期家暴的過去,沒想到這竟成了她決定自行創業的契機。

性別不平等成常態:家暴頻繁、婦女社會地位低下

史特芬諾來自坦尚尼亞,當地年齡介於 15 歲至 49 歲的女性,每 5 個就有 2 個曾遭遇過肢體暴力;(前)已婚婦女曾遭受前任或現任伴侶肢體暴力或性暴力的比例高達 44%。「在我們文化裡,女性不應該發言,不應在會議裡表達意見。」坦尚尼亞 NGO「民主與地方治理行動」(ADLG)計畫負責人瑪莎薇(Esther Masawe)說。

由於社會普遍由男性主導經濟大權,婦女在家中地位低落,對自己毫無自信,即使遭遇家暴,也因無謀生能力,無法離開丈夫。

史特芬諾最初也深陷同樣的泥淖,她的丈夫趁她在外地工作時外遇,常常夜不歸宿,回到家還會對她拳打腳踢,夫妻倆衝突不斷,「我以為一般男人都這樣,因為我是女人,我只是被使用的工具,沒有任何權利。」

後來,她和丈夫的外遇對象決定共同侍奉同一個丈夫,直到外遇對象生病,丈夫選擇拋棄她們,獨自一走了之。在她的鼓勵下,對方前往就醫,孰料卻被診斷出愛滋病(AIDS)陽性,數月後即離世。

當地反家暴團體「奇福里尼婦權協會」(Kivulini Women’s Rights Association)得知史特芬諾的遭遇後,邀請她參加一場愛滋病與反暴力的講座,她受講座中所談論的內容感動,決定成為一名社區教育者。那時她想,自己只用嘴巴宣導防治愛滋病,說服力不足,遂主動去做檢驗,結果出爐:「愛滋病,陽性」。

提升健康的益生菌優酪乳,也催生在地社區廚房

根據聯合國愛滋病聯合規劃署(UNAIDS)2019 年的數據指出,坦尚尼亞 15-49 歲的女性中多達 6% 罹患愛滋病;且同年齡區間每 1000 人就有 2.57 人染病。2002 年,聯合國駐非洲愛滋大使路易斯(Stephen Lewis)到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演講,鼓勵該校齊心對抗在非洲大陸氾濫的愛滋病毒。

講座之後,西安大略大學便發起「西方前進東方」(Western Heads East,WHE)計畫,校內微生物學、免疫學家瑞德(Gregor Reid)捐贈其研發出的鼠李糖乳桿菌 GR-1 菌株(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R-1),再由食物與營養學教授黑克瑪特(Sharareh Hekmat)進一步研發,改良加入此種益生菌的優酪乳配方。

根據研究指出,此益生菌可以增強免疫系統,藉由持續飲用含有此益生菌的優酪乳,能讓愛滋病患者的身體更強健,延長可能壽命。2004 年,2 名西安大略大學學生帶著該菌株來到坦尚尼亞姆萬紮(Mwanza),研究團隊希望藉由推廣這款優酪乳,增強當地愛滋病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健康狀況。

在奇福里尼協會協助下,當地 NGO「圖克姆哇尼婦女協會」(Tukwamuane Women’s Group)成立首間社區廚房,並命名該優酪乳為「Fiti」。Fiti 優酪乳對於促進愛滋病患者與當地居民健康,持續得到驗證。瑞德教授指出,此種益生菌優酪乳並不能「防治」愛滋病毒,而是提供飲用者營養,並減緩病症的某些症狀。

photo by 「西方前進東方」(Western Heads East,WHE)計畫 facebook

世界銀行(World Bank)曾於 2009 年進行一項為期 6 個月的研究,提供肯亞當地 300 名居民,包括 100 名男性、100 名女性與 100 名孩童,每天 1 杯免費的 Fiti 優酪乳,藉此觀察該飲品對於人體健康的功效。住在肯亞瑞秋尤(Rachuonyo)地區的社區工作者艾薇諾(Mary Awino)便是這批研究對象之一。

她於 2004 年確診愛滋病陽性,2 年後開始接受治療,她指出,當地居民普遍貧窮,一天 2 餐已是難事,許多罹患愛滋病的患者選擇不服用藥物,因為空腹服用藥物反而讓身體更虛弱。「但我將 Fiti 優酪乳當作營養補充品,假使我沒有吃飯,光喝這個也足夠了。」她笑說,自己天天都到社區廚房報到,領取優酪乳,「一天也不缺席。」

優格媽媽經濟自主,能掌控自己的生活

不僅如此,該計畫更在當地推廣婦女微型企業,希望協助當地助婦女藉由販賣 Fiti 達到經濟自主,不需再仰賴丈夫過活,進一步實現自己的夢想。西安大略大學學生們教導包括史特芬諾在內的當地婦女自製 Fiti,並以低廉的價格販售,讓想買的人可以在社區雜貨店等地方就近取得。

2016 年,2 位荷蘭科學家更在加拿大政府的補助下,研發出一種內含粉末狀鼠李糖乳桿菌 GR-1 的小包裝,這樣就能以一小包不到 1 美金(約新臺幣 28 元)的成本價,製作出 100 克的 Fiti 優酪乳。

自此,由西安大略大學 WHE 計畫輔導的社區廚房遍地開花,從坦尚尼亞遍及烏干達、肯亞,目前非洲一共有超過 230 家「由女人當家」的社區廚房,這些婦女被暱稱為「優格媽媽」(Yogurt Mamas)。

photo by WHE 計畫 facebook

「米克諾耶圖中心」是坦尚尼亞姆萬紮其中一家社區廚房,自 2011 年成立以來,西安大略大學每年都會派實習生前來,親自教導婦女們 Fiti 製作過程,並協助販賣行銷,甚至提供剛起步的「優格媽媽」每人 2 萬先令(約新臺幣 243 元)作為創業基金,購買牛奶等必備原料。

每一間社區廚房旗下都有數名「優格媽媽」,「米克諾耶圖中心」執行長卡央瑪拉(Maimuna Kanyamala)指出,這項計畫能促進女性經濟賦權(empowerment),當女性擁有自己的收入,便能用於諸多用途,像是支付孩子的學費與醫療費用、興建房屋等,這對她們的家庭、甚至社區皆帶來莫大助益。

從 2005 年就在「圖克姆哇尼婦女協會」工作的莉亞(Lea)是一名資深優格媽媽,據她表示,來到社區廚房的婦女們,大多數先前都沒有工作,「我們只能待在家裡,我以前連鹽都買不起,要等到老公下班回家,才有錢買鹽。」

但現在,她很驕傲的說,自己能負擔家裡的水費、電費,「買鹽不用再跟老公討錢。」更重要的是,過去她對自己毫無自信,現在即便老公不在身旁,她也能有自信的過生活

與當地組織合作,供給家暴兒營養品、安置兒童幫傭、協助自立

同樣在坦尚尼亞姆萬紮的卡里布基金會(Foundation Karibu Tanzania,FKT)成立於 2008 年,是坦尚尼亞首家專門收容遭受家暴兒童的 NGO。該基金會自 2017 年起加入製作 Fiti 的行列,社工李歐娜(Anna Leonard),很多來到這裡的孩子狀況都很糟、發展也較遲緩,「許多 3-5 歲的孩子,看起來只有 1 歲大。」

根據 FKT 統計,高達 41% 的收容孩童,由於受傷、感染、未治療的傷口與嚴重創傷等緣故,可能演變為長期的肢體或心理障礙,例如需要截肢等。因此需要更充足的營養,協助他們康復。基金會因而將自製的 Fiti 加入伙食中,讓嚴重營養不良的孩子天天攝取。FKT 教育主管普羅塔斯(Charles N. Protas)指出,長時間觀察下來,孩子的體重回升,學業成績明顯改善,也開心許多。

史特芬諾同樣透過 Fiti 幫助當地家暴兒,她在「米克諾耶圖中心」的社區廚房製作 Fiti 數年後,有了一定的存款,決定自己開設一家社區廚房,取名為「Vijana Simaa Imara」,意思是「年輕人要靠自己自立」。

一直以來,奇福里尼協會持續救援當地被販賣為兒童幫傭(Child domestic workers)的孩子,卻苦於無處安置他們。史特芬諾答應收容這些孩童,並教導他們製作 Fiti。「我幫助這些孩子是因為,我是家暴的受害者,我打從心裡為自己驕傲,我是家暴的倖存者。」史特芬諾說:「這些孩子不應重複我曾經歷過的痛苦。」

這些年來,她陸續買了 10 塊土地,蓋學校、蓋房子,讓孩子們有棲身之所,能正常就學。「他們是我的孩子,我養育他們,送他們上學,給他們愛,所以他們能像正常家庭的孩子,放學後回到媽媽身邊。」

婦女自立,受益的是整個社區

在計畫創始之初,曾親自到坦尚尼亞宣導「優格媽媽」的計畫主持人高夫(Bob Gough)指出,多年來看著 WHE 合作的社區廚房不斷增加,婦女們因為經濟獨立,家暴案例也減少了,許多婦女將學到的技術傳授給下一代,擴展生意規模;同一廚房的婦女也互相教導、互相扶持,受益的是整個社區

如同「米克諾耶圖中心」執行長卡央瑪拉所說,這項計畫的背後理念是解放婦女,不再侷限於傳統認為女人是弱者的觀念。女人在經濟上擁有權力,便握有選擇權,她說:「我的夢想是看見女孩們相信她們自己,能發揮自身潛力。這個夢想也許目前無法實現,但總有一天會成真。」

photo by WHE 計畫 facebook

延伸閱讀:
1. 香港校園中的女工合作社:重建失業婦女的社會關係與生活,促進民主參與/《社會企業的社會影響:臺灣與香港的案例》
2. 荷蘭「橘屋計畫」顛覆全球家暴庇護思維:親近社區才能重返社區,終止暴力未必要終止關係
3. 疫情中性別暴力升級,通報量卻大減?資訊被阻斷通訊被掌握,走不出家門的女性們
4. 全球精選/環境訴訟亟需專屬評估系統、女性賦權從視力保健開始、員工可以當志工嗎、秒懂虛擬貨幣利弊和 4 大 AI 迷思
5. Right Plus 專欄:創新!不是空話 THINK GLOBALLY


首圖/by WHE 計畫 facebook

這篇不能只有我看到
黃文鈴
黃文鈴

目前定居德國柏林,自由記者,關注移難民議題、文化與社會議題。作品散見《報導者》、《端傳媒》、《鳴人堂》、《新活水》、《關鍵評論網》等。曾是《聯合報》體育記者。最近的興趣是在疫情底下散長長的步。

文章: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