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被媒體遺忘的 10 大人道危機,你知道幾個?CARE:支持獨立媒體、捍衛新聞自由、培力公民記者、走出同溫層、打擊假訊息

名列全球前 10 大國際非營利組織的 CARE International(以下簡稱 CARE)於 2021 年 1 月 11 日發布了《2020 被媒體遺忘的 10 大人道危機》報告,整理了 CARE 過去一年工作中看見的、極端嚴重卻在媒體上幾乎沒有能見度的 10 個人道危機。

CARE 指出,前 10 大最被媒體忽略的人道危機發生地,有超過半數(6 個)位於非洲,其中,布隆地、中非共和國、馬達加斯加與馬利甚至不只一次出現其中。這些國家除了因為氣候變遷導致頻繁發生的大規模旱災、水災、飢荒等問題,還可能處在內戰或國內局勢不穩的社會動盪中。

在 2020 這一年,這些危機更因為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而比以往更加嚴峻,然而它們多數卻被新冠肺炎本身的聲量所掩蓋,媒體關注度也銳減。

相較於世上其他熱門新聞,例如遊戲主機 PS5 發表時被報導的數量(全球總計 33.4 萬篇報導),或美國饒舌歌手肯伊威斯特(Kanye West)宣布參選美國總統(相關報導將近 4 萬篇)等,上述 10 個人道危機影響超過上億人,其報導數量全部加起來卻還不到 1.3 萬篇,差距之大讓人憂心。

2020 最被媒體忽略的 10 大人道危機,報導總量不到 1.3 萬篇。圖/取自 CARE 報告

病毒橫掃主流媒體版面,貧窮國危機雪上加霜

這些遠在天邊的危機,指出了一個明確的事實,亦即在許多地方,只要一個突發事件(天災諸如地震、洪水、旱災、氣候變遷,人禍則可能是戰爭、政治混亂與衝突等),人類就可能陷入需要救援的境界。

例如,危機報導數量最少的前 3 個國家如布隆地、瓜地馬拉、中非共和國,分別因為水災、乾旱和內戰,國民普遍生活在貧窮線之下(每日所得 1.9 美元,相當於新臺幣 52 元),且有數百萬人亟需人道救援。

在這些危機中,不管是天災還是戰爭所致,其中的弱勢群體往往受到最嚴重的傷害,包括被迫流離失所、兒童因糧食缺乏而發育不良,以及婦女遭受暴力等,並且進一步因為疫情而加劇。

當然,這些地區的貧窮並非發生在疫情之後,但因為疫情,主流媒體將焦點聚集在疫病可能大流行的區域,以及各地醫療系統的崩潰。而後,焦點逐漸在地化,趨向討論各地的防疫情形。如此一來,便疏忽了許多國家的人民正因為雪上加霜的疫情而加劇原本的脆弱處境,逐漸被推向懸崖。

2020 最被媒體忽略的 10 大人道危機。圖/取自 CARE 報告

例如中美洲的瓜地馬拉。為了控制疫情而實施的封城措施,導致瓜地馬拉地下經濟運作終止,使得近 7 成倚賴地下經濟維生的國民生活陷入危機。儘管世界銀行曾評估瓜地馬拉過去 5 年的經濟狀況處於中度且持續性的發展,但該國的地理環境與逐漸嚴峻的極端氣候,使其過去幾年不斷遭遇天災襲擊,國內糧食供應屢屢出現危機,疫情更導致家戶所得因經濟衝擊而急速下降。

在民生體系急遽崩潰後,隨之而來的犯罪暴力問題層出不窮,特別是針對女性的暴力行為。截至 2020 年 10 月,該國統計有 319 名女性遭到殺害身亡,超過 5000 名女性遭受性暴力攻擊。

在 10 大危機中,唯一上榜的歐洲國家是烏克蘭。烏克蘭是歐洲數一數二貧窮的國家,在經歷 2014 年的危機衝突後,衝突地點頓巴斯(Donbas)地區出現長達 420 公里的(戰爭)接觸線(line of contact,或 contact-line),接觸線的兩側分別由烏克蘭政府(西邊)與敵對的武裝勢力(東邊)控制。

在這條幾乎與德法邊界等長的接觸線周邊,埋藏了大量的地雷,隨時可能爆發的戰爭衝突(停戰協定時有時無)促使大批人口外流,留下來的大多是行動不便的長者與身障人士。

根據聯合國估計,頓巴斯地區在 2020 年有 340 萬人亟需人道協助,長年的衝突狀態更使得當地基礎道路建設遭到嚴重破壞,許多長者與身障人士被迫留在家中,並極度仰賴人道救援的機動服務來維持基本生活所需與醫療需求。

烏克蘭頓巴斯 october 2017 。圖/取自 Roberto Maldeno @ CC BY-NC-ND 2.0 

10 大建議:保障報導自由、媒體應與在地組織合作、公民監督與記者培力

針對被世界忽略的人道危機,CARE 整理了 10 大建議,其中超過半數與媒體有關。處於人道危機中的國家,面臨的議題往往相對敏感,身處其中的記者也更容易遭受暴力脅迫,媒體工作者更缺乏新聞自由的空間。

對這些國家而言,將在地消息傳遞出去的需求可能比其他國家更急迫,因此 CARE 的建議也多與在地培力有關。報告中的建議包括──

1. 提供記者自由安全的報導空間

這包含政府應提供準確且確實的資料、保障記者的報導安全,以及不干涉媒體的報導內容與方向。

2. 因應人道援助資金短缺問題

2021 年預期需要 351 億美金的人道援助資金,但因為疫情導致捐款減少,值此困難時刻,國際人道救援組織也只能盡力呼籲原定贊助的大型基金會不要刪減資金。若是行有餘力,也希望大眾可以為人道救援盡一份力。

3. 與媒體建立關係,協助打擊假訊息

後資訊時代,NGOs 應該要主動出擊與媒體建立關係,這包含積極打造和維護組織的可信度,為媒體提供可信可靠的資料,使其能寫出真切反應現實社會的報導。除了可以減低假訊息與不實訊息的流通,也是為自己進行宣傳。

4. 協助在地組織增強曝光度

國際組織可以運用自身跨國的網絡和號召力,協助在地組織紀錄、報導、傳播當地發生的事情,並支援相關影像紀錄與報導所需要的預算(包含攝影記者、調查記者或採訪團隊),讓故事可以擴散出去、讓更多人知道。

5.培養公民記者,提供他們發表的空間

特別是要協助女性及社會上被壓迫的少數群體訴說並記錄自身故事,更多元反映出社會的面貌,進而帶來改變的可能。

6. 保障公民發言與獨立媒體的發表空間

根據「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民主及人權影響觀察平臺」的紀錄,許多國家為了防疫而祭出的政策可能損害了基本人權,且為了在疫情期間打擊不實消息,政府宣布的訊息管控政策也可能進一步限縮言論自由的空間。

CARE 強調,媒體自由受到國際人權法保護,捐款人和公民社會應積極監督與觀察各國政府,確保這個權利和其他基本的自由權不成為疫情中的犧牲品,民眾必須擁有「能夠回報實際狀況而不被消音」的空間,報導小眾與邊緣議題的獨立媒體也應有生存發展的空間。

此外,面對疫情相關的錯誤訊息,政府介入時也應使用公開透明、保障媒體自由的方法,而非以權威性的審查制度和刑事制裁處理。

7. 媒體應納入在地的聲音與資訊

媒體應打破過往陷落於同溫層的新聞報導方式,除了與主流國際媒體合作取得消息來源(比如臺灣新聞臺常見的,跟 NHK 或 CNN 取得已編輯好的國際新聞畫面),也應嘗試直接與各國的在地組織接觸、合作,以納入在地的視角、經驗與資料,提供一個不同視野且更深入多元的國際報導。

8. 優良的媒體不會從天上掉下來,需要公眾持續付費支持鼓勵

這點相信臺灣很多人都很有感。電視上充斥著各種不知所云的新聞報導,網路上的訊息也五花八門,不知道該相信什麼,但其實臺灣也有很多網路媒體,正默默耕耘、提供優質報導。

營造一個優質且具有可信度的媒體環境,需要公民(也就是各位讀者觀眾)的支持。如果你認為某個媒體很不錯(例如多多益善!),特別是那些持續關注邊緣、小眾、非主流議題的媒體,請付費支持他們,為公民社會爭取優質的報導!

9. 擺脫 hashtag 的流行框架,走出同溫層

社群網站蓬勃發展,也為地方倡議者和記者提供了空間,讓他們可以透過分享、按讚來傳播危機事件的資訊。但一味倚靠 hashtag 動員,就算議題熱度不斷加溫,終究很可能只是「同一群人在討論著某件事」,而非與真正面臨危機的人們溝通,更少了不同立場的人參與。

CARE 呼籲國際社會要想辦法走出同溫層,社群媒體的參與不只是跟上流行的 hashtag,而是要利用社群媒體融入更多元的觀點,讓不同立場的人可以持續交流和溝通。

10. 「女士優先」的人道救援行動

過去一年來,許多報告與研究都指出,在危急時刻,社會仍然極度仰賴女性擔負第一線的照護工作,卻沒有在任何方面保障女性的基本生存權利

在很多地區,女性更被疫情、經濟和家庭照護責任等多方夾擊。因此,人道行動也要記得女士優先,才能確保女性不會因為面對緊急狀況而進一步深陷危機。


延伸閱讀
1. 功虧一簣!兒童新娘人數 30 年來首度急升,全球女孩生存警報亮紅燈/《2020 年全球少女報告》
2. 疫情中性別暴力升級,通報量卻大減?資訊被阻斷通訊被掌握,走不出家門的女性們
3. 當防疫成為性別議題:站在抗防最前線、扛起照護重擔的女性們
4. 無國界記者:呼籲香港當局採取行動,終止對媒體的暴力

首圖/by AbsolutVision on Unsplash

這篇不能只有我看到
吳培瑜
吳培瑜

喜歡文字卻從沒想過有一天會開始寫字,果然人生就是要盡情嘗試,成功最好,失敗了也別氣餒。

文章: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