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 年社福政策白皮書:兒少參與做半套、婦女就業長年無改善、忽略長照與身障者需求

臺北市社會福利聯盟(下稱「北社盟」)由 62 個北市社會福利服務民間團體共同組成,今年透過多場會議,囊括各方意見,檢視兒童、少年、婦女、老人及身心障礙 5 大領域底下共 50 項社福議題,彙整出「108 年民間版社會福利政策白皮書體檢報告」,分析北市府及社會福利相關局處的改善情形,於 19 日召開記者發表會。

Photo by Josh Calabrese on Unsplash

報告中,從 5 大領域分別又挑選一項社會福利關鍵議題作為重點體檢方針,有「托育政策及品質控管」、「青少年社會參與權益」、「弱勢婦女就業困境」、「長期照顧委員會成員多元性」及「身心障礙者出院轉銜服務」,除具體說明檢驗結果外,也公開市府相關局處回應白皮書情形,落實監督角色。

少年議題做半套,兒童社會參與未落實

根據白皮書內容,北市盟整理各領域議題,列出兒童組 10 項、少年組 16 項、婦女組 10 項、老人組 4 項、身障組 10 項,並將 5 組議題的改善程度為市府做統計,結果顯示,完全改善合計 0 項、顯著進步 7 項、些許進步 22 項、毫無改變 21 項。

其中,毫無改變的 21 項議題包括 「提供心智障礙兒童課後托育服務」、「性別少數的霸凌議題」、「建構家庭照顧者基礎資料」、「重新定位 12 區老人服務中心」、「加強精神障礙者出院服務以及社區後續追蹤」等。

Photo by Josh Calabrese on Unsplash

針對少年組議題高達半數(8 項)毫無進展,在 5 大領域當中分數偏低,臺北市基督教教會聯合會乘風少年學園執行長林哲寧指出,各局處不是沒有做,而是「只做半套」。例如,雖然市府為青少年設立文化休閒、藝術、運動等基金項目,但依然要由成人申請,「變成又是成人去決定孩子要做什麼,和我們希望讓孩子自己由下而上去表達想法的訴求就有落差。」

林哲寧表示,聯合國《兒童權益公約》規範需尊重兒少表達意見的權利(參考:囡仔人有耳也有嘴:聆聽、給予資訊、鼓勵發聲,落實兒少表意權),而目前在臺灣,最好的管道是參與教育部青年發展署的青年諮詢小組,不過現在仍不夠普遍,就算進到成人團體也還是弱勢,在缺乏其他管道的情況下,許多對政策有想法的青少年難以發聲。再者,局處網站雖然有為青少年設置專區,卻只是貼一堆連結,「既不好用也無法達到青少年『知』的權益。」

除了呼籲市府實現少年的表意、參與及表現權利,綜觀所有評比,林哲寧認為,市府在處理少年毒品議題方面,無論是宣導、事後輔導、後續青少年的賦歸都有亮點,由於毒品少年短期難以看出成效,未來也將在中長期繼續檢驗市府的成果。

托嬰機構應強化平日的不定期稽查

兒童領域方面,日前虐嬰事件頻傳,甚至有甲等績優托嬰中心也爆虐嬰情事,事後社會局在今年 9 月推出「評鑑績優排除制度」,過去甲等以上托嬰中心的評鑑結果可維持 3 年,直至下一次評鑑。不過新制上路後,在平日訪查或聯合稽查時發現嚴重違規者,評鑑結果將立刻降至乙等。對此,靖娟兒童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林月琴表示「還不夠」。

Photo by Cami Talpone on Unsplash

「托嬰機構最重要的是平時的不定期稽查。」林月琴強調,如果評鑑只是書面資料,沒辦法回應家長需求,若政府管控機制也做得不夠完善,依然沒辦法降低孩子受傷害的風險,近年政府雖然投入大量經費在催生、托育公共化等政策,也不能忽略提升兒少的照顧品質。(參考:終結兒虐憾事、改善托育品質亟需調整師生比,政策為何遲遲卡關?

此外,林月琴呼籲北市府定期公告托嬰中心訪視輔導結果,並在保母媒合平臺上,對於多次違規遭行政裁罰而從平臺下架的保母,也應具體說明事由,讓家長留意的同時,也可以避免該類保母繼續透過非平臺管道執業。

婦女就業困境長年無改善

婦女領域方面,根據臺北市勞動部統計,女性 105 年至 107 年的勞動力參與率落在 51.1% 至 51.7% 之間,勵馨基金會臺北事務所主任王淑芬指出,無論是相較北歐國家如挪威、瑞典接近 70%,且男女比率相差不大,又或者歐美先進國家平均的 55% 至 70%,都還有一段距離要走。

王淑芬提到,大部分婦女難以投入勞動的外在困境在於,很多女性成為家庭中的主要照顧者,因此托嬰、托育政策在婦女議題上也具有重要助力。不過,儘管北市府近年在設置公辦民營托嬰中心、提升公共托育設施設備方面有些許進步,「但在協助婦女就業服務上,長年都沒有精進,也找不到可突破之處。」

往往勞動局會建議婦女到就業服務處尋求協助,然而弱勢婦女經常會受限需要托嬰、專業能力及技術不足等困難,沒辦法順利就業。對此,王淑芬表示,過去曾多次和北市府建議,在 3 週到 1 個月的短期職訓期間增加托嬰托育服務,然而即使在資源相對豐沛的臺北市,溝通多年仍無法突破,期待未來勞動局能持續和婦女團體進行溝通。

長照委員會缺乏實務工作者參與

近年高齡化議題受到關注,失能長者的機構式服務在中央長照經費挹注下,也獲得顯著改善,但是臺北市社會福利聯盟總幹事胡宜庭點出,民間團體長期呼籲市府重新定位 12 行政區老人服務中心的訴求,「社會局卻一直不願面對,維持毫無進展的狀態。」

白皮書針對老人服務中心提出 2 項問題,包括「區域整合性單位類別繁雜且服務對象易重疊」及「人力編制及經費不足」。

前者指出,目前北市的整合型服務單位多樣,在實務操作上,也許第一線人員能明確切分各單位的角色分工及服務標準,卻容易讓資源網絡單位及民眾混淆,建議市府對老人福利資源進行跨域整合,建立單一化窗口。後者則點出服務越多元,人力卻無擴編的困境,社會局應主動徵詢各中心意見,在契約中因應服務內容多元化編製合理人力(專業服務費)、行政管理費及活動費。

此外,對於臺北市府召開長照委員會推動相關討論,老人團體給予肯定,不過細看會議架構及在地實際狀況,胡宜庭發現,委員根本缺乏第一線實務工作者的參與,也讓許多長者表示長照服務雖在眼前,「卻很難用」。對此,胡宜庭呼籲委員會工作小組納入更多實務代表,讓產、官、學都能參與會議,並要求公開會議的詳細紀錄,讓政府在長照投入的大批資源能真正發揮作用。

身障者出院後服務銜接不上

身心障礙方面,育成社會福利基金會董事劉貞夙強調,身心障礙者在入院後,最重要的是讓專業人員提早和患者及家屬溝通好出院後可用的社區資源系統及復健規劃,「但是,北市府在出院準備服務計畫上毫無進展,衛生局只說會列入醫院考核指標,有做就好。」

Photo by Steinar Engeland on Unsplash

即使有做,如果計畫不符合需求,等於流於形式,反而讓身心障礙者難以回歸社區及家庭,造成反覆入院的尷尬局面,盼衛生局能紮實做好改善措施。劉貞夙也呼籲,計畫應包括出院後的追蹤系統,以確保能及時提供身心障礙者所需的支持及服務。

北市社福政策離及格不遠,應持續和民間對話合作

「針對毫無改善的議題,我們希望北市府至少要了解,為什麼民間那麼在意這些事情?」胡宜庭表示,各局處的回應經常會讓人覺得文不對題,「如果身為政策擬定者,都以這種態度來對待民間的反應,真的讓人很擔心。」因此,如何彼此合作,讓北市民享用更好的服務,一直是北社盟和市府的溝通重點。

綜合 5 大領域議題體檢,若要對今年的社福政策打分數,北社盟理事長解慧珍表示,大約落在 58 分至 59 分之間,已經離及格不遠。北市府在多項議題上確實有顯著進步,還需要一些努力和時間,民間和政府不應該是對立關係,而是要互相合作,減輕市府社會福利負擔,落實政策發揮成效,減少出事後才耗費大量金錢、亡羊補牢的情況。


延伸閱讀:
1. 囡仔人有耳也有嘴:聆聽、給予資訊、鼓勵發聲,落實兒少表意權
2. 終結兒虐憾事、改善托育品質亟需調整師生比,政策為何遲遲卡關?
3.【人權星期三】將孩子視為對話主體,讓學生參與公共事務!/認識兒童權利公約
4. 激發多元照顧服務、結盟做政策倡議,社區式長照策略聯盟成立

這篇不能只有我看到
曾玉婷
曾玉婷

Right Plus 記者,文字工作者。喜歡書寫和音樂。志向是真誠對待生活中的每個枝微末節。最近經常會想起:「這是人們會說起的一年,這是人們說起就沉默的一年。」

文章: 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