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時間銀行:讓老人支持老人,互助互信又溫暖的老老照顧/《高齡友善新視界》

編按:巨流圖書於 7 月出版《高齡友善新視界:觀察臺灣與他國的高齡者照顧》,作者周傳久現任公視銀髮節目製作人,過去 25 年經常前往歐洲各國公共電視與老人照護單位學習,他將走訪各國的觀察、經驗與方法寫進書中,分享給廣大的讀者,也期盼帶給臺灣長照領域更多想像空間。

本篇為書中〈瑞士 I:聖加侖時間銀行現場直擊〉章節,作者走訪瑞士,看如何透過時間銀行模式實踐「初老」照顧「老老」,且過程無比溫暖。


撰文/周傳久 公視銀髮節目製作人

瑞士聖加侖市「時間銀行」行之有年,在這個友善城市裡,每一位初老服務者服務老老長輩的模式,就像蘇西與羅絲每一次的自然互動一樣,2 位長輩互信體諒,溫馨取暖過生活,打破服務者與被服務者的界線,讓人看到「時間銀行」的價值。

上午我從聖加侖市中心搭公車前往市郊,要去觀察此地「初老」服務「老老」的情形。因所處地理位置緣故,市區居民流動性頗高,同樓不相識的住民不少,郊區也在不斷大興土木,連週六也在趕工,意味著又要搬來很多新住民。

我要拜訪的被服務對象是 94 歲的退休小學老師羅絲,來服務的則是 72 歲的退休老師蘇西。我以為蘇西住在別處,像臺灣居服員一樣用交通工具來此,但實際上蘇西就住在同一棟的 4 樓,羅絲是她服務的對象之一,聖加侖儘量媒合住處相近的人。從瑞士高低起伏的地形來看也較實際,何況很多舊的 5 樓建築都沒有電梯,要人每天爬著樓梯去幫助別人,也是挺辛苦的。

初老服務老老,互信互助有效率做家事

按照聖加侖原始設計的服務規則,蘇西目前每週來服務羅絲 4 小時,已達飽合。不是不能做更多,而是蘇西也得考量自己的生活,且聖加侖政府計算過,從初老到離世前能用得上非醫療的生活服務,實際總量約 750 小時,所以蘇西一週來 4 小時已是極限。

4 小時,多還是少?端看怎麼用。洗衣加做飯可以是 4 小時,幫忙買菜也可以是 4 小時,若能有計畫的把買菜、洗衣、做飯組合安排好,甚至連晚上和明天的菜也一併準備好,也可以是 4 小時。有互信,了解被服務者的需求,找對工具,就可以省時間。

Photo by Webvilla on Unsplash

另一方面,是全靠服務者做到累死,還是服務者與被服務者一起動手,也會影響 4 小時怎麼用。所以這種互動,實際上有許多細節可能影響品質與效能。

蘇西和羅絲都很友善,但都只熟悉德語。所以這天,蘇西特地找了弟弟克利斯提從另一個城市前來協助翻譯。

羅絲 94 歲,獨居、靠退休金生活,仍耳聰目明,可以自己操作電腦,需要拐杖、不能久站。家中牆上掛著前男友和乾兒子的照片,不過那都是幾十年前的故事了。從窗外遠眺就是瑞士東北最高峰,海拔 2500 公尺覆蓋著白雪的森蒂斯峰,她看著窗外就可以講一大串回憶,因為年輕的時候沒有纜車,都是靠走路爬山,現在爬不動,靠網路地圖欣賞山上的照片和新故事。羅絲很健談,又和蘇西同樣是小學老師背景,所以 2 人很容易溝通。

72 歲與 94 歲的互助老年生活

蘇西這一天先從 2 樓下到地下 2 樓洗衣、晾衣。這棟樓每一戶買的備用食物也放在這裡,空間整理得井然有序又乾淨,這對蘇西有幫助,也不容易受傷。

蘇西在地下室晾衣服、收衣服,需要把手抬高,重複這些動作,才能控制晾衣服的多條懸吊拉繩,她現在也都還能做。之後把洗好的床單衣服提上樓,自己也要注意摔不得。由於這不是居家服務那種計算小時四處跑的工作,所以蘇西沒有壓力,可以慢慢爬。

上樓後先到廁所將毛巾歸位,要按照羅絲的習慣排好,讓羅絲一人在家時方便取用;接著是整理床單,她讓羅絲幫忙,2 人一人一邊拿著床單,方便摺疊,這不需要久站,而且微微移動,是羅絲可以做得到的事。瑞士人也像其他歐洲國家,基本上自己能做的就會自己做,可以感覺到獨立自主。尤其時間銀行這類服務,並不是花錢買服務,而是一種友情互動,更重視氛圍,最好是大家都快樂。

Photo by Caspar Camille Rubin on Unsplash

折了衣物之後要備餐,這是羅絲的家,蘇西來幫忙,羅絲還能動,該聽誰的?實際上是一起,羅絲知道東西擺哪裡,也有自己的飲食習慣和切洗烹飪方式。

今天要做沙拉和煮義大利麵,狹小長形的廚房,一邊擺放冰箱和小飯桌,一邊是流理臺與電爐。蘇西站著幫忙洗菜,一一把枯萎的菜葉挑掉,「自己不吃的絕對不會讓別人吃到。」這並不在時間銀行的規範裡,而是知識與良心問題。切起來比較費力的食材由蘇西來處理,在她身後,羅絲幫忙洗切好的菜,也幫忙開冰箱遞其他備料給蘇西,然後由羅絲負責攪拌調味料,因為口味以她為主,這樣做,感覺自己可以掌控生活,而且好不好吃沒得嫌。

接著煮麵,煮多少?由坐著的羅絲幫忙秤,交給正在開電爐預熱拌料的蘇西。煮麵的過程中,她們一邊聊天,羅絲幽默的說,蘇西做得很好吃,有時候也覺得自己愈老做得愈好吃。

煮好了,蘇西和羅絲一起吃,一方面是蘇西陪伴羅絲吃中飯,對同樣獨居的蘇西而言,也有人陪吃飯。她們 2 人都說,的確,一起吃比平日的食量好很多,而且拌沙拉這類當地人的主食,2、3 人份量比較好採買製作。蘇西說:「做飯時擺出 2 副刀叉的感覺就是很好。」

初老服務老老,體諒互信溫馨過日

這種初老服務老老的互動,不只支持老老的生活,對初老也很有幫助,反而對年輕或中年等尚能四處跑的人來說,未必會那麼需要這種共食交流的社會互動。

蘇西展示了她的服務表格,表格上一排又一排的紀錄,包括什麼時候到誰家服務、哪個單位媒合的、什麼時間由被服務者預約的、做了什麼工作、用了多少時間。表格顯示,蘇西自 2015 年開始投入,每次一小時或數小時不等,至 2018 年累積服務近 400 個小時。蘇西說,她並不會計較時間,因為這工作能和羅絲每週碰面很有趣,但另一方面,蘇西也的確覺得累積小時數,可以讓自己對未來感覺更安心。

瑞士聖加侖時間銀行本於互助共享雙贏原則,而無地位之分,讓老人支持老人。圖/巨輪圖書提供

從過去數十年的經驗來看,時間銀行制度是一種嘗試,在幫瑞士民眾找尋一種比制式照顧更溫暖的服務。這種生活服務與醫療專業照顧有別,雖不能取代醫療照顧,但至少讓孤獨長者有機會得到溫暖,這與志工偶爾拜訪相較起來,生活性互動不但增加,且可長期而穩定。

以蘇西和羅絲的互動而言,蘇西 72 歲,但仍能從 94 歲的羅絲身上學到很多人生的故事和早年的歷史,且聽羅絲講話也較有共鳴,包括膝蓋痛、孤獨和思念親人,以及對社會政策的興趣等,這些也都讓羅絲容易有被了解的感覺。羅絲雖然知道蘇西住樓上,平日卻不會去麻煩蘇西,但是因為時間銀行制度產生的友誼互動,讓羅絲更有安全感。

蘇西的弟弟克利斯提也補充說,有些瑞士人老了會跑去泰國住。為什麼要遠離家鄉?因為去泰國,生活物價便宜,經濟壓力降低,不用煩惱未來,而且有相同想法的鄉親與德國人愈來愈多,較不會有流落異鄉的感覺,氣候也比較溫暖。

其實,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在於瑞士的居家照顧和機構照顧很專業,完全照規矩來,技術專業、流程專業,但未必有溫暖的感受,遠走泰國也許遇見的照顧者沒有那麼專業、先進,但至少有被溫暖的對待,這是衰弱長輩極其在乎的感受,這種友善互動,將直接影響到長者想不想活下去,和決定為了什麼活下去。

實地觀察羅絲與蘇西的故事可以發現,體諒、互信是時間銀行成功的要件,且鼓舞人心的是,銀髮助人者也因為提供服務而得到很大的幫助,確實是一個延緩失能的雙贏制度。這和他國不分年齡的模式,更能顯現出瑞士模式的意義。


接下篇:
1. 瑞士的時間銀行北歐為何不跟進?因地制宜的照顧設計,撫慰寂寞晚年/《高齡友善新視界》
2. 60 歲服務 80 歲的瑞士照顧理念,與臺灣時間銀行的挑戰/《高齡友善新視界》
延伸閱讀:
1. 以色列「人味」長照:物美價廉的輔具、放下專業本位的團隊/《高齡友善新視界》
2. 整合非營利資源,以色列讓人人都能享有個別化的平價輔具/《高齡友善新視界》

這篇不能只有我看到
Right Plus 編輯部
Right Plus 編輯部

2019 年 6 月出生,熱愛海洋和貓,喜歡親近友善又創新的朋友,但也支持必須不友善才能往前衝的人、願意理解因為太辛苦而無法友善的人。

每天都想為世界增加一點正能量,但也無懼直視深淵。努力用文字紀錄社會百態,持續在正確、正常與右翼的 Right 之外,尋找 Plus 的思考與選擇。

文章: 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