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青少年課後自種自銷璞育米,律師挺公益

臺南後壁的「臺灣璞育文教發展協會」(以下簡稱「璞育協會」)理事長黃雅聖日前(9/26)與「中銀律師事務所」合夥律師吳筱涵正式簽約,開展後續雙方的專業合作。

璞育協會理事長黃雅聖。攝影/葉靜倫

從教室到家裡,從家裡到田裡

資工背景出身的黃雅聖,民國 102 年因故回到故鄉臺南,因為身兼國小代課老師、與學生感情深厚,便開始在家中做起課後輔導。日子久了,黃雅聖對每個孩子的家庭背景瞭如指掌,發現這些孩子升上國、高中後,學校與社區資源不如國小時足以承接,許多孩子面臨家內議題與經濟困境,於是開始和幾個做教育的朋友集中火力,每週 3 次利用平日晚上,針對當地與鄰近學區的青少年進行課後輔導,假日還會舉辦課程、玩桌遊、看展覽等,期望帶給大家新的刺激。

3 年後,因其中一個學生家裡出了變故,面臨沉重的經濟壓力,因緣際會開啟了黃雅聖一行人的璞育米之路。「後壁原就以農產業為大宗,我過去也一直在地方上做社區產業輔導與發展,還曾協助農產品行銷。再加上,農業耕作除了農忙時期,時間都較彈性,可以讓孩子們兼顧生活與學業。」黃雅聖說。

圖片來源/璞育協會粉專
圖片來源/璞育協會粉專

從拜訪農民、承租土地、學習耕作,從最初自耕的 2 分地到如今契作的 2 甲地,黃雅聖一群人和 10 多個孩子共同以自然農法種稻,再由他們保證收購,讓孩子們從認識土地開始,得到具體的回饋與生活支持。

「自然農法追求的不是產量,而是品質,這是我們想傳達給孩子們的觀念。」黃雅聖說:「我們不希望他們只學到斤斤計較,而是要學習如何與大自然共生。我們的稻田一個晚上會有上百上千隻蜻蜓羽化、有各種青蛙聚集,甚至還有被視為生態指標的橙瓢蟲、長腳蜘蛛、水鳥等,孩子們在田裡長久辛勞,可以真實感受到土地的改變。」

不過,既然是保證收購,就必須承擔後端的銷售壓力,所以產量也不能太差。他們因此跟成功大學合作,在不使用農藥的情況下,以成大培養的菌肥將產量提升 2 成。如此扣掉土地承租費,高中以上認領田地的孩子每年可補貼部分生活費與學費;國中以下的孩子則跟著幫忙,收成時不但獲得獎勵,也在日常的勞動與合作中得到人際上的支持。

圖片來源/璞育協會粉專

公益團體與企業:除了資金往來,還能專業互助

去年 11 月 26 日,臺灣璞育文教發展協會正式成立,成員們與 10 多個孩子共同耕作,青少年透過土地感受辛勞的成果,成員們則一起下田以支應協會的運作費。如今包括黃雅聖與祕書長陳文彥在內,整個協會雖只負擔得起 2 個正職人員,但向心力十足,核心團隊約 6 人,每週例會能聚集約 10 人,若是再動員志工,上下加起來超過 30 人,還有人特地從臺北下去幫忙。

也因為草創時期萬事不易,去年認識了中銀律師團並得到法律支援,對黃雅聖來說如獲至寶:「我們曾遇過孩子被人惡意欺騙,強迫簽署家中債務,因為搞不懂到底有沒有法律效力,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還有些孩子父母長期在打離婚官司,內心對於家庭可能的變化和自身的權利義務都很焦慮。但我們法律專業不足,總是不知從何幫起。」

攝影/葉靜倫

中銀律師事務所合夥律師吳筱涵笑說:「其實律師還是可以很熱血的!只是平時缺乏機會和平臺來實踐,感謝協會讓我們這群律師有機會把專業投入這麼好的事,事務所的同仁都很支持。」吳筱涵指出,企業除了以資金挹注 NGO,若想自己進入在地做專業服務,最困難的往往是不知從何開始,因為企業對在地的議題與人事都不甚了解,缺乏管道和脈絡。反過來說,這也是長期深耕在地、發展服務的 NGOs 能夠與企業合作的地方。

「協會在這之間做到很好的溝通,他們深入關心許多生活困難的兒少,從中發覺法律扶助的障礙與需求,再即時反饋給我們。」吳筱涵說:「也因為他們長期與孩子們培養下來的信任,讓我們可以節省許多溝通成本,用更有效率的方式去做扶助。」

吳筱涵感性說:「世界不夠美好,不是因為壞人太多,而是沉默的好人太多。我們的理念是最大範圍的給予法律扶助,無論是青少年個案還是協會本身的運作需求,都樂意支持。」 並指出希望未來能擴大與社企的合作,為偏鄉的相對弱勢社群盡一分力。

中銀律師事務所合夥律師吳筱涵。攝影/葉靜倫

在更多的跨領域合作中看見機會

今年暑假,協會成立後的第一批璞育米(臺南 16 號)上市,剛開始努力以企業公益採購為銷售管道。幾個孩子在其中親身感受到辛勤付出的果實,協會甚至討論過,將來孩子們畢業,若還願意在後壁以自然農法耕作,不排除繼續支持:「當然我們沒辦法陪他們一輩子,但願意回鄉務農並且堅持自然農法的年輕人很值得支持。」

黃雅聖強調,關鍵在於後端的銷售是否順利。在接觸社創國會並認識了「社會企業」概念後,他們已考慮日後往社企發展,未來也許會以協助地方農民轉型、幫忙尋找大型通路做銷售等方式,發展穩定的契作商業模式。


本文原刊載於公益交流站,於此收錄於原作者作品集中。

這篇不能只有我看到
葉靜倫
葉靜倫

Right Plus 創辦人 & 總編輯。曾任出版社資深編輯、NGO 雜工、NPOst 主編,對書寫斤斤計較但錯字很多。除了文字沒有其他技能。

想當特務卻當了 10 年編輯,想養獅子卻養了一隻貓。相信智慧比外貌還重要,但離不開放大片。最喜歡善良的朋友,聰明的情人,以及各種溫柔的對待。

文章: 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