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G10 減少不平等
【城市共生2】萬華居民與遊民相爭,民團訪查:無家者才是最希望公園乾淨又安全的人
無家者是最希望公園乾淨的人,以便在舒適的地方休息。夜宿公園更是一種自我保護,因為公園明亮、便於求救,許多無家者都慶幸公園有駐衛警。尤其近年女性無家者人數逐漸增加,更需要安全的空間。
閱讀全文【城市共生2】萬華居民與遊民相爭,民團訪查:無家者才是最希望公園乾淨又安全的人【城市共生1】艋舺公園改建:分段施工、迴廊縮減衝擊街友、半數以上使用者原來「有家」
煥然一新的公園雖然值得期待,更多居民關心的卻是「人」的議題。無家者聯盟召集數十位志工,上街訪問公園的日間使用者、夜宿者和附近商家,發現真正的使用者和用途其實跟大家想的不太一樣……
閱讀全文【城市共生1】艋舺公園改建:分段施工、迴廊縮減衝擊街友、半數以上使用者原來「有家」【原家轉型4】莊曉霞/無聲的吶喊:原家中心轉型下,被遺忘的原住民族邊緣底層
原家中心轉型應聚焦於補充社會福利的不足,避免同化原住民族文化,為邊緣底層的原住民家庭/家族搭建支持網絡、連結資源,並透過文化轉譯角色,終止世代不利因素的延續,確保他們的聲音被聽見,權利得到保障。
閱讀全文【原家轉型4】莊曉霞/無聲的吶喊:原家中心轉型下,被遺忘的原住民族邊緣底層帕運來啦!在邁向國際之前,先認識心智障礙運動/【眾聲相 EP97】
臺灣每年也有一個全國心智障礙朋友引頸期盼的重要賽事,亞特盃,由身心障礙運動休閒服務協會從 1992 年開始推動。33 年來,協會以僅僅 2 名正職加上 800 多位志工,每次千人以上的參賽者和 3000 多位親友團,舉辦這場老中青幼選手都難忘的運動盛事。
閱讀全文帕運來啦!在邁向國際之前,先認識心智障礙運動/【眾聲相 EP97】【孩能去哪裡2】「我們家的爸爸不打人」,寄養家庭大缺工、叔叔阿姨和社工都去哪了?
「不只寄養業務,各團體都在大缺工,缺翻了!」兒少保社工大幅流失,即使是年收超過 45 億的公益巨頭也逃不過。這也意謂著專業斷線、有床位也找不到地方收小孩,因為根本找不到人做服務。
閱讀全文【孩能去哪裡2】「我們家的爸爸不打人」,寄養家庭大缺工、叔叔阿姨和社工都去哪了?李昀/精神病人是法律裡的「他者」,還是憲法裡的「人民」?
精神病人多年來缺乏參與的機會,導致很多悲劇至今重複的發生。要讓精神病人敢說、敢出來說話,則又是一條漫漫長路。精神病人的言語往往被取消,或有太多不能說⋯⋯
閱讀全文李昀/精神病人是法律裡的「他者」,還是憲法裡的「人民」?到底是做生意還是做照顧?庇護工場妾身未明 22 年,未見勞動部退場機制
臺灣庇護工場發展 22 年,每年庇護超過 2000 名身心障礙員工,卻長年營運困難,既要追求利潤又要做照顧,員工月薪普遍不足萬元。國際人權委員和監察院都呼籲勞動部積極研擬退場機制。
閱讀全文到底是做生意還是做照顧?庇護工場妾身未明 22 年,未見勞動部退場機制李昀/「不如我們從頭來過。」重說一個不一樣的精神病人敘事
如果可以,我想把過去的傷痛與不堪都拔除、重講一個與典型樣板不同的故事。裡面的人從來沒有壞過,所以不需要好起來。精神病人只是一群比較特別的人,社會還在學習如何善待他們。
閱讀全文李昀/「不如我們從頭來過。」重說一個不一樣的精神病人敘事【原家轉型2】王增勇/原民會「自我殖民」的倉促轉型,恐成災難般的現代同化政策
「原住民族家庭服務中心」以原住民族為服務對象發展 26 年,即將在明年納入社安網計畫。原民會提出轉型計畫,卻忽視原家中心的族群工作特性,單向要求轉型為社福中心,更拒絕和工作者溝通。
閱讀全文【原家轉型2】王增勇/原民會「自我殖民」的倉促轉型,恐成災難般的現代同化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