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更多編輯精選文章

6個提問認識「微笑憂鬱症」:和憂鬱症有什麼不同?看起來很快樂,但內心很憂鬱?/《微笑憂鬱》

「以兒少為中心」的兒童節目如何製作?孩子的各種樣貌與悲喜,都值得被看見!

什麼是自閉症?我們由下而上理解世界、擁有特殊興趣、誤解與嘲笑讓我們隱藏自己/《自閉者的面具,為何戴上,如何卸下》

澳洲友善會議指南:不只重視性別、無障礙,還有空間氣味、參與者稱呼的全方位共融/【創新!不是空話】專欄

IKEA 新莊店:18 年來沒有身心障礙夥伴離職,傾團隊之力共融

在藝術工作坊中,各團體輔助活動進行的教保員、社工等人可說是整個計畫中的隱形功臣,有人協助翻譯、陪伴智青創作,有人協助藝術家調整做法,並一起勇於面對過程中的不確定性,期待創造改變。
心智障礙青年們在藝術家的帶領下,透過藝術工作坊體會多元媒材,享受選擇和做決定的幸福感,並且走入社區。他們也透過創作突破框架、表達自我、練習對話,真正接納自己獨特的聲音和存在。
未來只要身心障礙候選人有需要,選委會就必須在公辦政見發表會提供「合理調整」措施。
臺灣每年也有一個全國心智障礙朋友引頸期盼的重要賽事,亞特盃,由身心障礙運動休閒服務協會從 1992 年開始推動。33 年來,協會以僅僅 2 名正職加上 800 多位志工,每次千人以上的參賽者和 3000 多位親友團,舉辦這場老中青幼選手都難忘的運動盛事。
精神病人多年來缺乏參與的機會,導致很多悲劇至今重複的發生。要讓精神病人敢說、敢出來說話,則又是一條漫漫長路。精神病人的言語往往被取消,或有太多不能說⋯⋯
現在因為有爸媽,我可以不用做太多,但我也會擔心,會不會有一天,突然需要我照顧弟弟時,我扛不住?但我總告訴自己,就如同一路走來的那樣,該復健就復健,該去小作所就去,走一步算一步吧。
臺灣庇護工場發展 22 年,每年庇護超過 2000 名身心障礙員工,卻長年營運困難,既要追求利潤又要做照顧,員工月薪普遍不足萬元。國際人權委員和監察院都呼籲勞動部積極研擬退場機制。
如果可以,我想把過去的傷痛與不堪都拔除、重講一個與典型樣板不同的故事。裡面的人從來沒有壞過,所以不需要好起來。精神病人只是一群比較特別的人,社會還在學習如何善待他們。
「也許未來我們能做得更好,但在過去的每一個當下,都盡力了。」這是我想說的,對於孩子的未來,我們難免會有擔憂跟恐懼,但懂得照顧自己,才能給孩子更好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