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
「捐贈已是生活的一部分」、「捐款人和組織是互惠、陪伴的關係」/捐款人真心話
長期穩定捐款可以陪伴組織,讓員工有合理的待遇,該做、想做的事才能持續發酵,不會老是有人做一做就換人,這樣做議題很難長久、不會傳承。
閱讀全文「捐贈已是生活的一部分」、「捐款人和組織是互惠、陪伴的關係」/捐款人真心話個人捐款全年蒸發 376 億,富人捐款雪崩、中產與中高齡成公益主力/《公益觀察 2023》
臺灣人在兩岸政治、俄烏戰爭、疫情與經濟、環境災害衝擊等常態中,已經因民主自由、多元開放與迭代學習的能力,培養出足夠的韌性,更願意友善的與他人連結,將能無懼面對新挑戰。
閱讀全文個人捐款全年蒸發 376 億,富人捐款雪崩、中產與中高齡成公益主力/《公益觀察 2023》2022 財務 & 徵信報告:捐款投資一個不歧視、不排除人的共融社會
2023 年我們需要至少 430 萬元,才能讓多多益善更穩定、更長久的前進,和幽微角落的無聲者互相陪伴,讓細微但是重要的聲音,不被忽視和淹沒在人群裡。
閱讀全文2022 財務 & 徵信報告:捐款投資一個不歧視、不排除人的共融社會有效收集、管理、應用數據與資料,NPO 也可以坐擁「金山」/地球公民基金會
組織一方面要熟悉和辨認自己握有哪些資料,另一方面也要思考如何以數位化方法存取這些資料。
閱讀全文有效收集、管理、應用數據與資料,NPO 也可以坐擁「金山」/地球公民基金會【無家十年】人球、傷病、露宿,與夾縫中的照顧網
下一個 10 年,我們如何能夠面對貧窮與無家,不再束手無策?
閱讀全文【無家十年】人球、傷病、露宿,與夾縫中的照顧網①【無家十年 2011-2014】誰的市容,誰的家?
街頭有人不一定就不人道,也不一定要收容,才叫做人道。
閱讀全文①【無家十年 2011-2014】誰的市容,誰的家?歷久彌新的溝通把戲,數位轉型前後的電子報/地球公民基金會
電子報的珍貴之處在這裡── 它的核心意義在於你與支持者的溝通。
閱讀全文歷久彌新的溝通把戲,數位轉型前後的電子報/地球公民基金會更生服務現場的資深社工:數百件案量與業務、跟著個案跌倒再起、看見重生與希望
這些人有一天會返回社會:「他可能是你的親人、朋友,或是鄰居。因此與其去猜忌,還不如試著了解他。」
閱讀全文更生服務現場的資深社工:數百件案量與業務、跟著個案跌倒再起、看見重生與希望【借鏡 CSR 國際比較篇】回看臺灣,串起企業與藝文界的更多可能
許多企業支持藝文的原因是「聲望」,其次是「品牌識別」。對文化與藝術的發展能帶來良性或惡性的循環,還需要更多討論與反思。
閱讀全文【借鏡 CSR 國際比較篇】回看臺灣,串起企業與藝文界的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