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家十年】人球、傷病、露宿,與夾縫中的照顧網

下一個 10 年,我們如何能夠面對貧窮與無家,不再束手無策?
Read more把好事做對 把對的事做好
下一個 10 年,我們如何能夠面對貧窮與無家,不再束手無策?
Read more街頭有人不一定就不人道,也不一定要收容,才叫做人道。
Read more曾有無家者領到補助租到房子,沒多久卻自己搭車回到庇護所門口,問:「可不可以放棄補助,回來住庇護所」。
Read more「街友是流動的一群人,在階層間流動,也在縣市間流動。」會牽扯到不同縣市的不同待遇、不同系統間的衝突。
Read more對於兒少來說,能不能有足夠時間好好吃飯,並且參與午餐相關決策,是我們切身體會,並且更加在意的事情。
Read more高雄一對弱勢夫婦帶 2 名身心障礙子女自殺,這個家庭雖然有資格申請喘息服務,但母親覺得照顧孩子是自己的職責,沒有使用喘息服務。
Read more高雄社會局為隔離者派送三餐, 因人力不堪負荷而爭議四起,自明日起改行替代方案。
Read more醫護、記者做的皆是平日專業的延伸,而送餐究竟是否是「社工專業」的一環?
Read more隨著隔離者需求量增加,以高雄市來看,送餐是否會影響社工原先業務?是否有更好的方法維繫支持系統?
Read more民國 80 年代,工具設備和安全設施逐漸齊備,勞動安全意識提升,但拆船業已經沒有機會證明了。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