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漢姓條款」釋憲後,未來修法如何影響原住民身分認定和優惠措施?

如果是統一刪除「從漢姓條款」,可能也會忽略「漢字」姓名對某些族群的文化變遷意義。
Read more把好事做對 把對的事做好
如果是統一刪除「從漢姓條款」,可能也會忽略「漢字」姓名對某些族群的文化變遷意義。
Read more促進原住民認同的方法很多,要求「先從姓(或取名),而後才有身分」並不是侵害最小的限制手段。
Read more行政院 3/31 宣布擴大租金補貼,不僅申請限制放寬,弱勢、新婚家庭、年輕人、有小孩的家庭還能獲得額外加碼。
Read more立法院 三讀修法,修改「監護處分」制度,讓監護處分可以「無限期延長」,可能造成把精神病犯人被「關到死」。
Read more檢警破獲兩大偷拍論壇,經營者偷拍、竊取女性如廁、性行為的影片,影片數量高達 20 萬部,至少 287 人受害。
Read more同婚專法規定,同志伴侶無法「共同收養」沒有血緣的小孩。近日,終於有法院許可讓同志「共同收養」孩子。
Read more許多經濟弱勢的大學生仍然使用老舊電腦,遠距上課後,電腦無法應付視訊上課,讓弱勢大學生的處境更為艱難。
Read more監察院發布的「兒少性侵通案調查」顯示,臺灣 2020 年的性侵被害人中,有高達 6 成以上是兒童與青少年。
Read more校園與機構成為性侵高風險場所,心智障礙孩子尤其是最高風險群。原住民和男童的受害比例持續攀升,男童受害甚至幼小化至 0-6 歲。
Read more移植北歐的公共托育、向德國取經的多世代共融、遵循全球標準的精障會所,多層次的模仿、落地後的創新,你學會了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