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

【原家轉型6】王增勇/成為一位社福中心督導有多難?原民會「不教而殺」的制度性暴力

學生說,他花了 6 年學習成為一位督導,凝聚團隊、建立資源網絡、掌握科層溝通,是多麼不易。然而原家中心轉型,將使新聘督導倉促上任,我擔心缺乏訓練與支持的情況下,他們將面對重重挫折。
閱讀全文【原家轉型6】王增勇/成為一位社福中心督導有多難?原民會「不教而殺」的制度性暴力

【原家轉型5】黃嘉鈴 Yusi Maray/MIHUMISANG!我們能夠好好呼吸?原家轉型的實務困境與優勢

期盼原住民文化能納入原家中心轉型的內涵。如果破壞或否定原住民文化,使原住民不能表達、被忽略,這就是暴力;如果面對主流文化和政策,我們原住民社工只能適應,而否定自身文化,這就是權控。
閱讀全文【原家轉型5】黃嘉鈴 Yusi Maray/MIHUMISANG!我們能夠好好呼吸?原家轉型的實務困境與優勢

【原家轉型4】莊曉霞/無聲的吶喊:原家中心轉型下,被遺忘的原住民族邊緣底層

原家中心轉型應聚焦於補充社會福利的不足,避免同化原住民族文化,為邊緣底層的原住民家庭/家族搭建支持網絡、連結資源,並透過文化轉譯角色,終止世代不利因素的延續,確保他們的聲音被聽見,權利得到保障。
閱讀全文【原家轉型4】莊曉霞/無聲的吶喊:原家中心轉型下,被遺忘的原住民族邊緣底層

【原家轉型3】Kui Kasirisir/是共同努力的轉型?還是不得不的配合?2訴求呼籲原民會納入民間聲音

唯有原民會和原住民夥伴們一起一起的協同努力,才能順利推進轉型,並實現既定目標—— 穩定發展原家中心的功能、提升原住民族社會工作的專業能力,並真正保障原住民族個人與集體的權利與福祉。
閱讀全文【原家轉型3】Kui Kasirisir/是共同努力的轉型?還是不得不的配合?2訴求呼籲原民會納入民間聲音
花蓮市原住民族家庭服務中心,與當地的兒童暨關懷家庭協會互相交流、分享工作執行方法與個案所需資源。圖/取自花蓮兒童暨家庭關懷協會

【原家轉型2】王增勇/原民會「自我殖民」的倉促轉型,恐成災難般的現代同化政策

「原住民族家庭服務中心」以原住民族為服務對象發展 26 年,即將在明年納入社安網計畫。原民會提出轉型計畫,卻忽視原家中心的族群工作特性,單向要求轉型為社福中心,更拒絕和工作者溝通。
閱讀全文【原家轉型2】王增勇/原民會「自我殖民」的倉促轉型,恐成災難般的現代同化政策

【原家轉型1】王增勇/當「原住民族社會工作」進入漢人觀點的服務系統,將何去何從?

原家中心介於部落與國家之間,不只執行個案服務,更職守推動族群、部落等集體性的文化社會工作。原家中心無法和社安網內的社福中心彼此協力、互補服務,反被吸納為同類型單位時,會發生什麼事?
閱讀全文【原家轉型1】王增勇/當「原住民族社會工作」進入漢人觀點的服務系統,將何去何從?
向貧窮者學習行動聯盟 2024 年首度踏入藝術場館,在台北當代藝術館展開「貧北前導展」。一位觀眾戴上耳機,在展區中聆聽影音錄像。

到美術館看不一樣的臺北:讓城市邊緣的貧窮人,來述說自己的遷徙故事/2024 貧窮人的台北

朱冠蓁說,城市暗藏著貧窮者的付出、跟他們曾經的榮光,但他們從未被記得。「我們要不斷地說、一直說,直到他們生命的脈絡也被寫進歷史,直到每個人都能抬頭挺胸地說—— 我也擁有這座城市。」
閱讀全文到美術館看不一樣的臺北:讓城市邊緣的貧窮人,來述說自己的遷徙故事/2024 貧窮人的台北

【和國家討回我的名字3】恢復族名唯一機會?在漢人戶政系統中,被說「不夠傳統」的原住民

修法後,原住民可以依法在身分證上單列族名,然而無論是恢復傳統族名還是漢姓漢名,都只能修改一次。如果爸媽來自不同族,甚至要依循戶政單位制式的命名方式,這些都可能限制原住民的文化認同。
閱讀全文【和國家討回我的名字3】恢復族名唯一機會?在漢人戶政系統中,被說「不夠傳統」的原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