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暴母子報警 3 次未果,監院:警找人「喬事」、社政失靈、縣府欺上瞞下

彰縣母子長期受暴,曾多次求助縣府、警方和社會處,卻直到向網紅求助後,受虐情事才被重新徹查。孩子身上雖早有傷疤,社工或教保人員也未能警覺並通報。
Read more把好事做對 把對的事做好
彰縣母子長期受暴,曾多次求助縣府、警方和社會處,卻直到向網紅求助後,受虐情事才被重新徹查。孩子身上雖早有傷疤,社工或教保人員也未能警覺並通報。
Read more研究顯示,能真正做到融合教育的班級,整體的學習成績和社會化效果更好。而從義大利和美國的例子,也能回看臺灣,為什麼接不住特殊教育學生?
Read more當父母心力交瘁、老師無計可施、醫療信任不足、孩子孤立無援,「不乖的小孩」如何得到支持?
Read more「我們不急著改變他們的腦,可以先改變環境、調整對待孩子的方式和看法。很多孩子需要不同的對待和氛圍,而不是公式化的學習方式。」
Read more藥物以外的輔導和治療其實既多元又細緻,如果學校、輔導、家庭等各系統間沒有好好串接、溝通,好不容易累積的微小轉變,都可能被打回原形。
Read more「兒少是完整的人,也是夥伴。」無論是接受或者拒絕兒少的要求,都應該經過友善而充分的溝通。
Read more「結論性意見不該帶回辦公室後就束之高閣。它代表著一份挑戰,不只是對政府、NGOs、社會大眾和兒少都是,也有助兒少權益的實施和促進。」
Read more活著從來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不要把死亡的原因單一化。跳樓的人從來就不是衝動,而活著有時候也只是倖存。
Read more對李玉華來說,社宅服務能從過往的慈善救助觀點,轉向從「人權觀點」來看社區和社福,並且將「住宅」視為建立社會安全與穩定生活的基本需求。
Read more何謂「體罰」、「不當管教」缺明確定義、托育/教保人員薪資和勞動條件未受保障、專業稽查人力不足、法制不周⋯⋯在在危急兒童照顧品質。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