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ICE

看更多編輯精選文章

主選單

2491 李昀 3

李昀/精神病人與社福的距離:累積病歷換取「資格」,除了醫療沒有更好的選擇?

我希望社福不要總想著照護、救濟等問題,而能想怎樣讓人變好,或是讓人根本不需要陷落。對我而言,一個好的社會不是讓弱勢者勉強活下去,而是讓所有人都不用擔心自己不慎掉落,會成為弱勢者。
閱讀全文李昀/精神病人與社福的距離:累積病歷換取「資格」,除了醫療沒有更好的選擇?

【城市共生3】「驅離已證實無效」,艋舺公園改建案:6成商家支持街友「就近納管」

艋舺公園改建在即,無家者聯盟提出「就近分級納管」街友,來取代強制驅離,以達到都市包容。他們強調,所謂包容,並不是要用誰的犧牲去包容誰,而是努力建構一個能夠滿足彼此需求的城市。
閱讀全文【城市共生3】「驅離已證實無效」,艋舺公園改建案:6成商家支持街友「就近納管」

【城市共生2】萬華居民與遊民相爭,民團訪查:無家者才是最希望公園乾淨又安全的人

無家者是最希望公園乾淨的人,以便在舒適的地方休息。夜宿公園更是一種自我保護,因為公園明亮、便於求救,許多無家者都慶幸公園有駐衛警。尤其近年女性無家者人數逐漸增加,更需要安全的空間。
閱讀全文【城市共生2】萬華居民與遊民相爭,民團訪查:無家者才是最希望公園乾淨又安全的人

【城市共生1】艋舺公園改建:分段施工、迴廊縮減衝擊街友、半數以上使用者原來「有家」

煥然一新的公園雖然值得期待,更多居民關心的卻是「人」的議題。無家者聯盟召集數十位志工,上街訪問公園的日間使用者、夜宿者和附近商家,發現真正的使用者和用途其實跟大家想的不太一樣……
閱讀全文【城市共生1】艋舺公園改建:分段施工、迴廊縮減衝擊街友、半數以上使用者原來「有家」

【原家轉型4】莊曉霞/無聲的吶喊:原家中心轉型下,被遺忘的原住民族邊緣底層

原家中心轉型應聚焦於補充社會福利的不足,避免同化原住民族文化,為邊緣底層的原住民家庭/家族搭建支持網絡、連結資源,並透過文化轉譯角色,終止世代不利因素的延續,確保他們的聲音被聽見,權利得到保障。
閱讀全文【原家轉型4】莊曉霞/無聲的吶喊:原家中心轉型下,被遺忘的原住民族邊緣底層
Pd1ep97 First

帕運來啦!在邁向國際之前,先認識心智障礙運動/【眾聲相 EP97】

臺灣每年也有一個全國心智障礙朋友引頸期盼的重要賽事,亞特盃,由身心障礙運動休閒服務協會從 1992 年開始推動。33 年來,協會以僅僅 2 名正職加上 800 多位志工,每次千人以上的參賽者和 3000 多位親友團,舉辦這場老中青幼選手都難忘的運動盛事。
閱讀全文帕運來啦!在邁向國際之前,先認識心智障礙運動/【眾聲相 EP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