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更多編輯精選文章

6個提問認識「微笑憂鬱症」:和憂鬱症有什麼不同?看起來很快樂,但內心很憂鬱?/《微笑憂鬱》

「以兒少為中心」的兒童節目如何製作?孩子的各種樣貌與悲喜,都值得被看見!

什麼是自閉症?我們由下而上理解世界、擁有特殊興趣、誤解與嘲笑讓我們隱藏自己/《自閉者的面具,為何戴上,如何卸下》

澳洲友善會議指南:不只重視性別、無障礙,還有空間氣味、參與者稱呼的全方位共融/【創新!不是空話】專欄

IKEA 新莊店:18 年來沒有身心障礙夥伴離職,傾團隊之力共融

IKEA 新莊店僱用 9 名身心障礙員工,他們從面試、訓練工作技能等投入許多措施促進職場共融,一位員工說:「團隊從中學到了很多,懂得怎麼跟自己不同的人相處,看見每個人的優點和獨特之處。」
臺灣有各類長照服務,現實卻是許多新住民對長照一無所知,不僅可能看不懂長照資訊、家人反對申請、賺錢照顧兩頭燒,甚至落入遺產糾紛。民間團體提出 4 大建議,希望能更全面支持姊妹們。
因跨國婚姻來臺紮根的新住民,對長期照顧的需求越來越迫切,卻面臨對長照服務陌生、因語言門檻看不懂資訊、不知道可以使用哪些服務等挑戰,南洋臺灣姊妹會和多個團體提出建言書和懶人圖包。
權復會致力於回復人民二二八事件到白色恐怖時期遭受侵害的權利,包括針對生命、人身自由、財產的賠償和返還,還有名譽回復申請及核發;也適時支持申請人情緒、協助轉去其他支持單位。
超過 10 個聲援團體抗議勞動部多元陪伴照顧服務試辦計畫修法過程欠缺溝通,擔心鐘點移工納入責任制更容易遭剝削;勞動部則回應,此計畫不是要取代長照,而是希望有更多服務選擇。
我們整理出臺灣近年變動、攸關身心障礙者自立生活的 10 項措施,盼能讓障礙者及大眾更了解這些新進展,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同時,文中也會補充目前制度仍能持續改進的地方。
「我希望大人能蹲下來,讓內心變成 95 公分高,跟孩子一起享受這個過程。當你和孩子平視時,彼此的關係就會有所改變。」孩子們將凱道打造成屬於自己的微型城市,也讓兒童權益得以實踐。
監察委員葉大華、蘇麗瓊日前提出調查報告,揭示安置在成人機構(如護理之家、身心障礙機構等)的特殊需求兒少的困境,包括成人機構無力擔負家長角色、缺乏兒少發展環境、踏入職場轉銜困難等。
日本參議員舩後靖彥表示,制度應以人的需求為本,而非讓人適應制度。例如臺灣和日本對障礙者提供職場和通勤協助、就業輔導、重度訪問照護等,但這些資源分散於不同制度中,應在未來修法時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