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更多編輯精選文章

沉睡的失智資金:南韓失智長者資產達 154 兆,詐騙風險高、破壞經濟循環

小美/「狠心的媽媽」背後:我留不住你不是不愛你,是想給你更好的生活

【專題|障礙女性的婚育路】從「完美的母親」解放,摸索多元家庭的樣貌

【專題|聽我們的故事】原住民轉型正義:政治受難歷史與創傷療癒

逆轉平等進程,紐西蘭倉促修改《同工同酬法》,低薪照顧工作、公共服務首當其衝

文/陳歆妍 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
根據內政部統計,2024 年臺灣 65 歲以上人口占比已達 18%(439 萬多人),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衛福部長照司司長祝健芳表示,推估長照需求人數逼近 90 萬人。
然而,根據立法院長照人力需求推估資料顯示,截至 2025 年 2 月底,實際投入長照服務的在職人員為 10 萬多人。這表示每位照服員平均要照顧 9 名服務對象,高於理想照顧比(1:8),顯示照顧人力供需失衡。
我和同學實際訪談了數名照服員,了解他們在照顧工作中的壓力與職業倦怠來源。我們聽見照服員共同面臨的困難:長照服務不只是服務人數不足,更包含制度設計不良、勞動條件不佳等問題。
我們進一步關注、了解即將上路的長照 3.0 政策,發現長照 3.0 雖針對照顧人力提出外籍人力補充、進修獎勵等措施,試圖緩解人力荒,但這些多半是加強現有制度,卻未能有效處理真正導致照服員流動率高的根本問題。
以下以長照 3.0 政策中「照服員勞動處境」的 3 項關鍵措施為例,一起看看制度設計背後的局限,與未來可改進的方向:
我聽見不少照服員表示,他們的薪資與他們付出的勞動不成正比,他們也認為這是造成照服員離職率與流動率高的因素之一。
一位仍在機構工作的照服員說:「對啊,我的勞力做的比較多,我的薪水領的也沒比較多啊,我當然會覺得不合理,可是沒辦法,不能選擇。」
另一位曾在私人長照機構工作 1 年的照服員也坦言:「薪水只是解決(照服員流動率高的)其中一部分,有些人是因為體力上 hold 不住。但至少錢夠多的話,還是會有人願意留下來。」這反映出薪資確實是影響人力穩定的關鍵因素之一。
以現實層面來看,大幅調升薪資結構的可能性並不高。在這樣的條件下,長照 3.0 在「照顧人力」方面,與長照 2.0 相比提出較多元且具延續性的規劃。
例如「住宿式機構照顧服務員進階培訓獎勵計畫」,由長照機構推薦符合特定條件、表現優良的本國籍照服員參加進階培訓(學習不同照護情境),只要通過課程的照服員,每個月就能拿到 5 千元獎勵金,最多可以領 4 年。
這樣的制度有機會讓本國籍照服員加強專業能力,以及增加留任的意願。獎勵制度雖無法從根本改善薪資條件,但或許能在某種程度上提供勞動肯定與心理慰藉,減緩部分照服員的不滿,或不得不離開工作的選擇。
每月獎勵金 5 千元的措施,雖然目前只是短期的獎勵,執行時間也有限,但在現有制度下,至少是一種比較實際、可行的做法,也能當作試行觀察,假如成效不錯,未來就有機會再擴大推動。
因應不同型態的照顧需求,長照 3.0 新增 5 大類「智慧科技輔具」(用於移動、移位、排泄、居家照顧床與安全看視等 5 大照顧需求),並推動輔具租賃制度,試圖提升長照的服務品質、減輕照顧者的負擔。
我認為這是很好的政策方向,因為照服員是高勞動力的職業,即便受過專業訓練的照服員,在缺乏輔具支持的情況下,也可能在工作過程中受傷。
有一位在機構服務 15 年的照服員談到:「職業病多少一定都會(有),一般都是腰椎,因為我們常常需要抱老人或其他服務對象,腰比較容易受傷。」
嚴重者可能需要治療、復健,有位照服員就表示:「我做 10 幾年,我的椎間盤第4、5 節有突出,然後我的手有『板機指』,也就是我的手過度使用產生的狀況⋯⋯到現在我都一直有在做治療,我有去復健。」
如果照服員的照顧過程能搭配使用適當的輔具,或許能降低照服員職業傷害的風險與勞動強度,提升服務的品質與效率。
目前長照 3.0 規畫的輔具租賃制度,必須由業者提出申請、開放民眾租用,補助額度設限為每人 3 年共 6 萬元。
以福寶科技的「外骨骼機器人」為例(協助行動不便者站立、行走的輔具),僅 3 個月的租金便達 13 萬元;其他協助日常移位的輔具,以強生醫療的「魔立站立式移位機」為例(協助使用者從坐姿站立起來的移位輔具),3 個月的租金也高達 14 多萬元。
因此,現有的補助金額可能對民眾、業者都缺乏吸引力,也將會限制高科技輔具產業的投入,難以達到讓業者自由競爭、增加民眾輔具選擇的目的。
且目前臺灣懂得操作智慧輔具的人較少,很多照服員都沒有受過足夠的訓練,也很少有教家屬怎麼正確使用輔具的說明或指導。
如此一來,輔具在操作風險上便有疑慮—— 若機構的照服員沒有受過相關的輔具操作訓練,會不會適得其反?使用輔具不僅未能真正減輕工作壓力,反而增加了操作輔具的負擔。
長照 3.0 規畫配合教育部的「新南向產學合作國際專班」,讓專班畢業生可以到住宿機構工作,擔任外籍看護工或外籍照顧人力。這項跨國合作制度是為了尋找更多外籍人力,希望能幫助長照人力穩定發展、長久維持下去。
雖然這項政策在短期內有助於填補長照的勞動缺口,但這樣的做法仍然比較像是「治標」而不是「治本」。
根據《智齡數據報告 2025》對 2023 年長照產業離職者的分析,住宿型機構的離職者中,服務年資未滿 3 個月的占比為 45%;日間型機構離職者中,服務年資未滿 3 個月的占比則高達 52%,居家型則為 47.4%。
可見將近一半的照服員服務不到 1 年就離職,表示這份工作不太容易長久做下去。那麼,增加外籍人力的進駐,也將只是提供長照人力體制替代者,而非能夠久任的工作者。
若制度未改善,如薪資困境、缺乏輔具支持、高工時、晉升困難等結構問題仍存在,外籍人力將也難以長期留任。
此外,若引進大量外籍人力,可能壓低整體薪資水準。相關研究顯示,引進移工對本國基層職位具有明顯的替代效果,進而拉低非技術勞工的整體薪資水準。換言之,長照體系若依賴大量外籍照顧人力,可能壓低薪資行情,進一步削弱本國照服員的就業意願與發展空間。
長照 3.0 提出的多項措施,都顯示政府意識到長照人力的危機與困境,試圖透過制定政策來緩解,值得肯定。然而深入檢視上述 3 項政策內容,會發現政策多停留在表面的改善,未能治標。
我提出 3 項對未來政策的期許和建議。
我希望未來政府在推動長照政策時,能與照服員進行實際的溝通與對話,了解他們工作中面臨的困難與制度的盲點是什麼,設計出更符合實務的政策。
例如,可以定期舉辦由政府、機構、照服員 3 方參與的座談會,邀請各地照服員分享工作現場的困難與建議,政府也能藉此蒐集意見進行滾動式修正。
針對照服員服務的機構,設立匿名評分或提出意見的公共平臺,這不僅可以幫助政府監督機構是否有落實相關政策,也是一個照服員能表達聲音的管道。
這樣的機制可作為政策回應實務的一種參與方式,讓照服員的勞動價值與需求被看見與回應。
應建立明確的機構照顧人力配置標準以及審查機制。現行規範中,機構的照顧比是 1:8(以失能、失智混合型日間照顧服務為例),現實卻是不少照服員 1 個人就被分派照顧超過 8 位以上的服務對象,有過勞、照顧品質不佳的疑慮。
為避免因照顧比過高,導致照服員過勞與服務品質下降,政府應嚴格查核不符合規範的機構,同時也需要依據服務對象的照護需求,調整照服員工作與人力的分配,才能達到平衡、減緩勞動負荷,並提升長照照護品質。
訪談過程中,我聽見許多照服員的心聲與甘苦,我希望以後記的方式,記錄他們在不同面向遇到的困境。
「你在家裡顧,你一對一,100% 愛心 ok,但是我一個人要顧 12 個餒,我哪有那麼多愛心,所以你在裡面一開始你會想說,照顧老人很好,但是慢慢的你會覺得你的愛心被磨光了,你知道嗎?」
「外籍(照服員)他們是血汗中的血汗,你會看到外籍工小小隻的,然後整個這樣抱住民,真的很壯,所以他們很多都受傷,那腰我看他們常常都掛病操著,他們又因為簽約走不了,也是有逃跑的啦。」
「(照服員)流動率真的高,剛教會新人而已就離職了,永遠教不完,每個新人來或者剛結訓的,你一來就讓他操 12 個,怎麼撐得住?把他教會怎麼弄了,準備要上線就又離職了。」
「公司基本上是 12 個小時制的,但是我們來的時間都會提早半個小時,做一些預先的工作,要洗澡、管灌什麼的,多的4小時就是加班,沒有算加班費,就是算上班時間,固定的薪資這樣子。」
「長輩可能他不信任我們,我們給他洗澡還是什麼,他會吐我們的口水,甚至打我們、踹我們,會肢體暴力,這也是讓我很不高興的地方,就讓我們覺得說我們做這個服務就是心裡是不開心的。」
「我覺得照顧比例比較重要,你的照顧比例減少,你的照服員的身心狀況就會改善很多,他不用扛著這麼多的壓力,而且對於老人的照顧來說也會比較好。」
「如果不是我們讓服務對象受傷,而是阿公自己不聽話,自己讓自己掉下去的,這個會要我們賠錢,我們就覺得說為什麼,不是我們不去注意,有很多人需要照顧,怎麼有辦法一直注意阿公會不會解束約帶這個東西,就覺得需要有工作上面的保障,總不能都是我們掏錢吧。」
本文參考資料列表11. 安可人生.(2025年1月12日)。首創導入智慧輔具5大類 推動發展租賃盤商。
2. 安可人生.(2024年9月23日)。長照3.0擴大人力補充 跨國合作設立「新南向產學合作國際專班」。
3. 健康傳媒.(2024年12月6日)。長照3.0新制上路!「人力、服務、機構」3面向擴大服務效能。
4. 安可人生.(2024年11月14日)。照服員培訓進階方案獲肯定 預計2025年擴大推行。
5. 安可人生.(2024年12月13日)。照服員流失嚴重 長照人力仍待解。
6. 衛生福利部.(2025)。長期照顧服務申請及給付辦法修正草案說明。
7. 立法院預算中心.(2025)。預算評估報告:長期照顧服務發展基金。
8. 衛生福利部.(2023)。長期照顧服務人力調查報告。高齡及長期照顧統計專區。
9. 衛生福利部.(2023)。112年度長期照顧服務人力調查報告。
10. 強生醫療科技。輔具租借流程說明,電動床租借、復健器材租賃價目表。
11. Care724.。長照2.0居家照顧服務員是什麼?角色、條件與發展一次看懂。
12. Care724.。【轉貼】在長照機構當照服員7年多以來的心得。
13. 智齡科技。(2024 年 12 月)。智齡數據報告2025(初版113.12) [PDF]。台北:智齡科技。
14. 立法院預算中心(2025年5月1日)。長照人力需求推估(立法院公報附件)。
15.法律扶助基金會。(2023年12月04日)。【貧困觀測站18】勿把移工當奴工,拉低台灣薪資/簡錫堦。
16. 內政部統計處。(2024年11月2日)。113年第44週內政統計通報:113年6月底全國已有7縣市邁入「超高齡社會」。
17.聯合報 廖靜清(2024年12月4日)。長照人力斷層危機!照護需求攀升,居服員卻難尋。《聯合新聞網品牌溫度》。
延伸看臺灣長照需求:
1. 「沒有交通就沒有生活」花木蘭長照車隊:用一臺車養活一個家、一個家照顧一個社區
2. 東亞與歐洲照顧年會:打造社區照顧生活圈、正視長照成本上升與人力不足、保障移工
3. 要賺錢又要顧家的長照邊緣人,臺灣新住民:「每天都像沒有靈魂一樣」
4. 新住民姊妹的長照 10 大挑戰/7國語言圖包
5. 5 年 44 起身心障礙長照悲歌共赴死,身障團體:僵化評估逼人走絕路
脆弱群體的處境沒有人看見,助人工作的學問不被理解,政治、法規、制度上的問題沒辦法被好好釐清。
每一天,為了讓社會對公益的想像不只有「愛心」,為了讓身心障礙者、無家者、脆弱青少年等無聲的群體被聽見,《Right Plus 多多益善》以新聞專業投入公益,用僅僅 6 個專職夥伴堅持至今。
在沒有充足設備、不仰賴財團和政府、不做廣告化的新聞下,靠著大家的捐款,好不容易走了 4 年。有你的支持,我們才可以繼續。
你的捐款可以直接支持《多多益善》的非營利新聞工作,讓許許多多專業服務被看見,也讓那些無人聞問卻影響深遠的事,被正確的理解。
如果你認同這樣堅持不懈的投入、欣賞我們的報導,請用捐款支持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