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ICE

看更多編輯精選文章

News25041

【雙週報|03/22-04/06】緬甸震災近 2000 萬人需援助、臺東關山國小特教班虐童延誤處理、八旗總編李延賀遭中國判刑3年

1. 勞權|社安網社工勞權受損,工會揭政府欠薪與改職稱減薪問題

臺灣社工日前夕(4/1),多個社工職業工會舉行記者會,揭露社會安全網第一線社工面臨的勞權問題,包括 6 縣市拖欠社工助理薪資,臺北市甚至延遲 2 個月之久,以及部分縣市親子館透過將社工職稱改為「專案人員」,規避社工薪資制度,導致社工薪資從原本的 38898 元降至 32000 至 36000 元不等。

對於欠薪問題,衛福部社工司表示,已要求地方政府依《勞動基準法》按時發薪,且給付頻率不可低於每月 1 次。臺北市社會局局長姚淑文則承認因人員異動導致業務銜接出現落差,對薪資延遲表達歉意,並承諾已精簡核銷流程、設立預警機制,未來將準時發放薪資。

針對職稱變更問題,衛福部解釋,考量親子館服務內容包含托育照顧諮詢等,工作性質與社工有別,但也表示 112 年以前聘用的社工仍可維持原身分,不影響工作權益。然而,社工工會強調將已針對違規的地方政府提出檢舉,要求地方勞動局進行專案勞檢,以維護社工權益。

臺北市、高雄市與桃園市的社會工作人員職業工會,聯合立委吳沛憶及臺北市議員林亮君召開「社會安全網中的社工勞動破網」記者會
臺北市、高雄市與桃園市的社會工作人員職業工會,聯合立委吳沛憶及臺北市議員林亮君召開「社會安全網中的社工勞動破網」記者會。攝/曾玉婷

2. 托育|六都托育制度失衡,保母低薪、人力老化、公托時間不足成家長難題

托育及就業政策催生聯盟近日發布六都托育制度體檢報告,揭示當前托育服務面臨 3 大結構性問題:保母低薪、人力老化及公幼延托時間不完整,使雙薪家庭無法安心生養,恐加劇少子化危機。

托育及就業政策催生聯盟召集人王兆慶指出,六都保母平均年加薪僅 333 元,遠低於其他產業工作者。同時,保母人力高齡化問題嚴重,六都 50 歲以上保母比例均超過 60%,臺北市更高達 78%,新北市為 71%。

在公幼延托服務方面,雖然六都開辦率高,但實際運作時間不完整。以桃園市為例,2023 年寒暑假工作日共 53 天,但公幼僅提供 25 天服務,家長每年需請假 28 天才能妥善安排子女托育。即使在服務日,多數公幼也僅提供至下午 4 點的服務,無法滿足一般工作家庭需求。

聯盟呼籲地方政府參照其他行業薪資漲幅,定期為保母提供合理調薪,積極招募年輕人投入居家托育工作,並改善公幼延托服務時間缺口。

3. 早療|早療延誤近9成、4成家長被迫離職,民團籲政府擴增資源保障兒童基本權利

臺灣早期療育通報個案自 2015 年至 2024 年攀升 88.9%,需求持續增加,但國教行動聯盟指出,近 9 成通報兒童無法即時獲得療育服務,錯失發展黃金期。國教盟偕同跨黨派立委召開記者會,強烈呼籲政府正視問題。

衛福部統計顯示,2017-2024 年來早療通報總數超過 25.3 萬人,但有 22.6 萬多名兒童當年度甚至連 1 次療育服務都未獲得。世界衛生組織研究,每延誤 1 年介入,兒童學習與發展能力將受限超過 20%。

灣兒童發展早期療育協會祕書長魏嫚君表示,超過 7 成有早療需求的家庭自認從未獲得社會支援,4 成家長被迫離職照顧孩子。魏嫚君也建議,政府應導入早療喘息服務、開放長照車接送早療兒童、擴增專業人力,並重新定位早療為兒童基本醫療及教育權利,而非社會福利。

4. 兒少|臺東關山國小特教班虐童案通報延遲及資訊隱匿,檢方進行專案調查

臺東關山國小學前特教班近日傳出嚴重兒虐事件,2 名特教老師疑似對班上學生施暴,全班 8 名特教生中有 6 人受害。臺東地檢署正組成專案小組,調查並釐清案情。

事件源於 1 月 8 日,家長發現孩童身上有嚴重傷勢,校方稱被椅子砸傷。家長要求調閱監視器,但校方提供的並非真正施暴時段,致使家長誤信孩童未受虐。直到 2 月 27 日,家長才從教育處提供的監視畫面中,看到老師拉扯孩童手、腳、踩孩子小腿,甚至將孩童的頭往牆壁衝撞,並將孩童帶進小房間修理等言語霸凌。

國教署調查發現,臺東縣教育處 1 月 9 日接獲通報,卻在 1 月 20 日才決議受理,2 月 11 日才成立調查小組,違反《教保相關人員違法事件調查處理辦法》規定的「2 個工作日內」審查期限。涉案教師目前已經被停聘調查。

5. 勞權|職安法修法草案增設霸凌防治專章,負責人霸凌最高可罰百萬

勞動部近日預告《職業安全衛生法》修法草案,將增訂職場霸凌防治專章,界定職場霸凌並強化雇主防治責任,此舉源於去年勞發署北分署公務員受職場霸凌而輕生。

此次修法以被害人保護為核心,明定職場霸凌為「利用職務或權勢關係,逾越業務必要範圍,持續以冒犯、威脅、冷落或侮辱等方式危害勞工身心健康」,若情節重大者將不以「持續發生」為必要條件。

草案依企業規模設定不同防治要求:10 人以上事業單位須設立申訴管道並公開揭示;30 人以上者更須訂定防治措施及懲處規範。雇主知悉霸凌事件後,應立即採取保護措施、提供協助並調查,調查期限為 2 個月,必要時可延長 1 個月,且須有過半數的外部委員參與。

當最高負責人為霸凌行為人時,勞工可直接向地方政府申訴。雇主若未處理申訴、對申訴人不利對待或未通報,可處 3-75 萬元罰鍰;若最高負責人被認定為霸凌者,更可罰 100 萬元。

草案預告期至 4 月 11 日,5 月前送交立法院審議。

職業安全衛生法草案修法重點。圖/勞動部官網
職場霸凌防治法制的罰則規定。圖/勞動部官網

6. 性別|產後健康照護新方案5月實施,於產後憂鬱好發期提供2次免費諮詢

行政院長卓榮泰日前宣布,產後健康照護服務方案將於今年 5 月正式上路,以填補臺灣從出生到終老的健康照顧服務中缺少的婦女產後照顧環節,針對產後媽媽可能面臨的壓力與產後憂鬱問題提供支持。

新方案將延伸原有的產前檢查服務,提供產後 2 次免費健康諮詢,分別安排在產後約 1 個月及 3 個月內進行,涵蓋產後憂鬱好發時段。服務內容包含由婦產科醫師或助產人員提供的產後照護、體重恢復諮詢,並為妊娠糖尿病患者提供後續追蹤。若有哺乳衛教或心理諮商需求,醫護人員也能協助轉介相關服務。

衛福部為此方案挹注約新臺幣 8000 萬元預算,預計今年底前將有 6-8 萬名產後媽媽受惠,期望藉由完善的支援系統,協助產後婦女度過各種挑戰。

7. 災變|緬甸震災近 2000 萬人需援助,臺灣民間團體投入救援

緬甸於 3 月 28 日發生芮氏規模 8.2 強震,依照半島電視臺報導,截至 4 月 6 日已造成 3471 人死亡,死傷人數持續攀升,美國地質調查局預估最終死亡人數恐破萬。由於緬甸政局動盪,救援行動面臨重重阻礙,估計全國近 2000 萬人需要援助,超過 350 萬人流離失所。

緬甸強震後,臺灣民間團體也迅速動員,包括基督教芥菜種會與緬甸華文教育服務團、台灣好鄰居協會等跨國組織合作,計劃在當地設立物資照顧倉,首批包含即食罐頭、尿布、帳篷等萬餘份緊急物資將於4月6日運抵災區;台灣世界展望會則提供糧食援助、便攜式淨水器及兒童保護包,預防混亂環境中兒童遭受暴力或被拐賣。

臺灣關注緬甸情勢人士也整合當地社會網絡,在臺緬甸華人社團串連僑界力量投入救災。多個民間組織透過社群媒體發起援助行動,包括仰光志工隊前往災區發放物資,以及與緬甸兒童醫療基金等國際組織合作。

8. 災變|強風助燃、人為釀禍,韓國史上最大野火至少 30 死、千年古寺焚毀

韓國 3 月下旬爆發史上最大規模野火,造成至少 30 人喪生,超過 48000 公頃土地遭焚毀。死者包括 4 名消防員、1 名直升機飛行員及多名未能及時撤離的年長居民,另有 45 人受傷。

這場野火開始於 3 月 21 日,適逢強風、天氣乾燥,雖然韓國政府發布風險警告,但火勢已開始蔓延。韓國總理兼代理總統韓德洙表示,這場野火造成前所未有的損害,且自年初以來全國已記錄 244 起野火,較去年同期增加 2.4 倍。

韓國調動 10000 名消防員、警察和公務員,以及 7500 名地面部隊和 420 多架直升機協助救災。受災嚴重的義城、安東、青松等地均被宣布為特別災區,超過 3100 人被安置在 114 處臨時庇護所。

除了 6000 多座建築受損或毀壞,具有 1400 年歷史的義城郡孤雲寺等文化遺產也遭到破壞。警方調查指出,部分火災可能源於掃墓燒草、焊接火花或燃燒垃圾等人為疏忽所致。

截圖 2025 04 07 下午4.41.59
野火肆虐韓國,影響居民。圖/KBS WORLD News
截圖 2025 04 07 下午4.41.55
3 月下旬,韓國爆發野火。圖/KBS WORLD News

9. 人權|八旗文化總編李延賀遭中國法院控煽動分裂國家罪,判有期徒刑3年

活躍於臺灣出版界的八旗文化總編輯李延賀(富察延賀)2 年前於中國失聯後,日前傳出遭中國法院判刑。中國國台辦在 3 月 26 日記者會上證實,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以煽動分裂國家罪判處李延賀有期徒刑 3 年,同時剝奪政治權利 1 年,並沒收個人財產人民幣 5 萬元。

出生於中國遼寧省的李延賀在 2013 年已取得臺灣居留證,2009 年在臺灣創立八旗文化出版社並擔任總編輯。他於 2023 年 3 月返回中國處理戶籍問題時突然失聯,同年 4 月中國國台辦曾表示,李延賀涉嫌從事危害國家安全的活動正接受調查,但未提供任何具體證據。

李延賀失蹤後,其朋友圈曾發起聲援連署,但因家屬希望維持低調救援而未有進一步行動。八旗文化在李延賀被拘留的 2 年間持續運作,並尊重家屬意願保持低調。在中國官方宣布判決後,八旗文化發出聲明表示非常難過,並指出「唯獨萬幸的是,現在我們至少能為這段等待加上一個期限」。

10. 人權|韓國跨國收養調查揭人權侵害,近半世紀 17 萬名兒童遭違法販賣出國

韓國真相與和解委員會近日發布調查報告,指出 1950-1995 年間約 17 萬名韓國兒童被送往海外收養,過程中存在嚴重侵犯人權問題,並呼籲政府正式道歉。

歷經 2 年 7 個月的調查,委員會審視 367 份收養案例,發現普遍有孤兒登記造假、身分篡改和對收養父母審查不充分等問題。許多原本有家人的兒童被刻意註記為孤兒,未經親生家庭充分同意就被送往國外。報告直指政府怠忽職守,未能妥善監督私人收養機構。

這場大規模的跨國收養始於韓戰之後,最初目的是將混血兒童從強調種族同質性的韓國帶走。但到了 1970-1980 年代,隨著韓國經濟迅速發展,國際收養轉變為數百萬美元的產業,使韓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嬰兒出口國之一。

委員會主席朴善英表示,韓國政府為減少社會福利支出而縱容收養機構,最終由兒童承擔後果。直至今日,在 1.5 萬名向韓國政府請求協尋親生家庭的被收養者中,僅不到 3000 人尋根成功。


你的一筆捐款,讓許多脆弱處境和善意行動被看見

脆弱群體的處境沒有人看見,助人工作的學問不被理解,政治、法規、制度上的問題沒辦法被好好釐清。

每一天,為了讓社會對公益的想像不只有「愛心」,為了讓身心障礙者、無家者、脆弱青少年等無聲的群體被聽見,《Right Plus 多多益善》以新聞專業投入公益,用僅僅 6 個專職夥伴堅持至今。

在沒有充足設備、不仰賴財團和政府、不做廣告化的新聞下,靠著大家的捐款,好不容易走了 4 年。有你的支持,我們才可以繼續。

你的捐款可以直接支持《多多益善》的非營利新聞工作,讓許許多多專業服務被看見,也讓那些無人聞問卻影響深遠的事,被正確的理解。

如果你認同這樣堅持不懈的投入、欣賞我們的報導,請用捐款支持我們。

這篇不能只有我看到
沈嘉偉
沈嘉偉

和島嶼上的人事物,一起探索社會工作的可能性,試著在多變的新聞報導裡,追尋未知的世界。

文章: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