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ICE

看更多編輯精選文章

News 25081

【雙週報|07/28-08/10】政府推6大配套應對 80 歲免評聘用外籍看護、彰師大輔諮系爆4教授涉性騷性侵、遭減班休息勞工可補貼薪資差額至7成

1. 長照、移工|80 歲免評聘外看 8/1 上路,政府推6大配套保障重症家庭

立法院去年三讀通過《就業服務法》修正案,80 歲以上長者及 70-79 歲癌症二期以上患者,可免經醫療機構評估直接申請外籍看護,新法將於 8 月 1 日上路。

台灣社會福利總盟指出,需要外籍看護的合格申請人數將暴增至 53 萬,重症家庭恐面臨搶不到移工、被迫加薪的困境。罕見疾病基金會調查則顯示,40% 看護要求漲價,23% 看護想換雇主,重症家庭將大受影響。

勞動部、衛福部 7 月 29 日聯合召開記者會,推出 6 大配套措施因應「棄重擇輕」現象。包括建立「輕重分流重症優先」制度,重症案件優先審查處理;擴大重症多元免評資格,新增癌症 4 期患者、全癱無法下床者等 3 類對象;重症家庭國內承接移工列為最優先,並可跨業別承接。

此外,政府已與移工來源國協商增加量能,以及增加 188 名第一線行政人力處理申請案,並擴編 11.8 億預算支持需看護家庭度過照顧空窗期。

250811 免評看護移工 善週報 勞動部
針對立院通過 80 歲以上免評聘看護移工帶來的衝擊,勞動部提供因應方法。圖/勞動部 fb

2. 性別|彰師大輔諮系爆4教授涉性騷性侵,全教總批處分過輕

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 7 月 31 日起接連爆出性騷擾及性侵害事件,目前已知 4 名教授涉案。

事件起因於前副校長張景然教授,遭女性被害人校友投訴,於 2022 年 10 月曾透過網路邀約其觀看成人影片,並對被害人提出「妳有沒有感覺?有沒有高潮?」甚至展示其收藏的多件女性內褲,詢問對方「有沒有內褲可以送我?」。

校友自主發起 StandbyMe 匿名平臺後,陸續有其他被害人發聲,揭露系內多名教授利用職權進行性騷擾。彰化縣政府認定張姓教授性騷擾成立,依法裁罰 3 萬元,但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質疑處罰過輕,認為未充分考量權勢地位的嚴重性。

黃宗堅教授則涉嫌性侵在校學生,經校內性平確認對性侵害行為屬實,違反《性別平等教育法》,校方已報請教育部核准解聘並終身不得聘任,目前暫予停聘。其餘 2 名王姓教授則因涉性騷案,已依校園性別事件處理程序進入調查階段,近期將召開教評會,討論是否暫予停聘。

教育部表示,若學校未依法受理或調查處理,將督導追究行政疏失責任。

3. 性別|托盟反對延長產假至 12 週,憂加劇職場懷孕歧視

針對多位國民黨籍立委提案將女性產假從現行 8 週延長至 12 週,托育及就業政策催生聯盟 8 月 4 日召開記者會表達反對立場。托盟召集人王兆慶指出,此修法誤解國際政策趨勢,恐將加劇雇主對女性的敵意,導致懷孕歧視問題更加嚴重。

王兆慶以西班牙為例說明,該國 16 週產假實際上僅 6 週為強制性,其餘 10 週屬彈性使用,父母可在孩子滿週歲前自由安排,甚至可改為兼職形式。

婦女新知基金會政策部主任李盈學強調,真正支持產後母親的政策應優先普及優質公共托育服務,並推動育嬰假改革,提高父親使用育嬰假的動機。全國教保產業工會監事陳亮吟則指出,幼托產業懷孕歧視問題嚴重,延長產假恐進一步惡化女性就業處境。

托盟建議採「強制型」與「彈性型」產假並行制度,新增配偶 4 週強制有薪產假,並由政府部分負擔新增產假薪資。勞動部先前估計,產假延長 4 週將使企業每年增加約 29 億元成本,各界呼籲應通盤考量配套措施。

250811 托育 反對 育嬰假
托育及就業政策催生聯盟 8/4 召開記者會,反對延長產假至 12 週。圖/托育及就業政策催生聯盟官網

4. 勞權|勞動部強化僱用安定措施,遭減班休息的勞工可領取差額補貼至7成

面對美國關稅政策調整及匯率波動等國際經濟情勢變化,部分產業勞工已面臨強制減班休息、危及生計。勞動部於 8 月 5 日召開僱用安定措施諮詢會議,宣布強化針對減班休息勞工的僱用安定措施,將視國際情勢與臺灣就業市場情形,適時啟動僱用安定措施、擴大適用範圍,積極支持勞工穩定就業。

此次強化措施包含 3 大重點改革。首先,適用對象從原本僅限橡膠製品製造業、機械設備製造業、其他運輸工具及其零件製造業 3 個行業,擴大為受關稅與匯率變動影響的產業。其次,補助額度大幅提升,從現行薪資差額的 50% 提高至 70%,每人每月最高發給 12100 元。

第 3 大重點是,新措施設計可併領機制,勞工除領取薪資差額補貼外,另可透過「充電再出發訓練計畫」參與職業訓練,每小時獲得 190 元訓練津貼,2 項計畫合併最高可達薪資差額 100% 的補償1關於合併補償:根據中央社舉例試算,若一名勞工每月投保薪資為 45800 元,被強制減班休息後,每月薪資被調降為最低工資 28590 元,損失了 17210 元。則該名勞工可領取薪資差額補貼 12100 元(無條件進位至百位數),剩下的 5110 元可透過勞工充電再出發計畫,領取每小時 190 元的訓練津貼,以達到薪資未減損的目標。

勞動部表示,將儘速完成法制作業,待特別條例生效後即可實施,為面臨經濟不確定性的勞工提供更完善的就業安全網。

250811 勞動部 善週報
勞動部於 8/5 宣布強化針對減班休息勞工的僱用安定措施。圖/勞動部

5. 勞權|澎湖社工申訴職場霸凌卻遭調職降薪,社工師全聯會譴責縣府變相懲罰

社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 8 月 1 日發表譴責聲明,指控澎湖縣政府對申訴職場霸凌的社工進行「變相懲罰」,多名議員也質疑縣府作為。

社工師全聯會表示,今年 5 月中旬接獲澎湖縣政府社會處疑涉嚴重職場霸凌通報,已函請衛福部介入處理。然而 7 月中旬再獲回報,該名依法申訴的社工竟在調查程序未結束前,遭縣府單方面調職並降薪,明顯違反當事人意願。社工師全聯會批評此舉違反《澎湖縣政府職場霸凌防治及處理作業規定》,該規定明文保障申訴人不得因申訴而遭差別待遇。

澎湖縣議員蘇育德質疑,縣長過去強調職場霸凌零容忍,如今卻對挺身而出的吹哨者進行變相懲罰,恐怕未來再無公務員敢於檢舉。縣議員宋昀芝也表示,社工工作壓力沉重,工作單位卻無法提供安全環境,任由職場霸凌發生。

澎湖縣社會處長周柏雅回應,人事調動係整體考量,並非因霸凌案而調動。社工師全聯會要求澎湖縣政府立即撤回不當人事處置,並接受第三方專業單位全面調查。

6. 公益|剴剴案社工倫理審查將公布,工會憂未審先判、逾 700 人連署反對

去年 3 月爆發的剴剴案中,負責訪視的兒福聯盟陳姓社工目前仍在司法審理中,但臺北市社會局今年 5 月向台北市社工師公會申訴該社工違反倫理守則,依規定調查小組應於 60 個工作天內提出報告,倫理審查結果可能近期公布。臺北市社會工作人員職業工會 7 月 28 日對此表達憂慮,發起連署反對,至 7 月 31 日連署截止,共有 708 人響應。

工會副理事長沈曜逸指出,司法程序仍在進行,公會不應搶在司法判決前公布倫理審查結果,此舉可能影響法官專業判斷,對司法程序及當事人產生實質干預。他強調,若需專業意見,應由法官發動相關委員會,並納入工會等多元觀點,而非由單一團體進行審查。

沈曜逸批評臺北市社會局未等司法釐清就先申訴,形同透過「抓戰犯」方式找基層社工成為替罪羔羊,規避制度性問題的反思責任。他也質疑台北市社工師公會倫理委員多為醫院、長照背景,未有收出養業務經驗,且多來自主管階級,恐不瞭解收出養業務第一線實況。

7. 身心障礙|台北海洋科大要求特教生回捐工讀費,教育部啟動調查程序

台北海洋科技大學特教資源中心前主任蔡絢麗,5 月時遭檢舉霸凌特教學生,要求回捐工讀費並逼簽保密條款,引發特殊教育權益保障爭議。教育部 7 月底接獲陳情後,8 月 8 日實地訪視、督導學校依規定查處,並表示若查證屬實將撤銷該校「112 年度大專校院特殊教育特色學校」資格。

事件起因於台積電提供校園服務代表工讀計畫,身障學生可申請擔任校園代表,月薪比照最低基本工資。該校今年度有 27 名特教生獲工讀機會,其中 1 名家長 5 月向校方投訴,指控蔡前主任要求學生將每月 2 萬元工讀費,須「回捐」1 萬給學校,款項用途不明,不配合的學生遭辱罵威脅,甚至被要求擔任免費勞工或揚言斷絕特教資源。

校方 5 月 22 日受理案件並完成校安通報,5 月 28 日調離蔡前主任行政職務,回任副教授。校園霸凌防制委員會已成立調查小組,成員全由教育部專科以上學校校園霸凌調查人才庫外聘,確保調查公正客觀。

台北海洋科技大學遭檢舉要求特教生回捐工讀費。圖為該校淡水校區。圖/Google Map

8. 心理健康|兒盟調查父親壓力危機,逾4成中度以上憂鬱、近8成陷經濟困境

時值父親節,兒童福利聯盟 8 月 4 日發布「2025 年父親壓力狀況調查報告」,透過情緒自評量表調查 547 名育有 18 歲以下子女的父親,發現 43.3% 呈現中度以上憂鬱傾向,其中 14.4% 達重度或極重度。調查顯示,經濟壓力是父親憂鬱的主要成因,近 8 成父親坦言孩子出生後收入難以應付家庭開銷

此外,23.2% 父親表示工作或收入已受美國關稅政策影響,另有 60.1% 雖暫未受衝擊但深感擔憂。62.9% 父親仍為家中主要經濟來源,承受多重壓力包括育兒、工作職掌、家庭責任及伴侶關係等面向。

現行社會對男性情緒表達仍存刻板印象,47% 父親認為展現自己心情低落會被視為不夠堅強。近七成父親不知道政府推行的「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僅 4.2% 曾使用相關服務,求助意願偏低。

兒盟呼籲政府應強化男性心理支持資源宣導,並建構更友善的職場育兒環境,協助父親在工作與家庭責任間取得平衡。

9. 新住民|勞動部擴大新住民就業補助,30.5 萬名已歸化者將受惠

勞動部 8 月 6 日修正《促進新住民就業補助作業要點》,擴大適用範圍納入已歸化、設籍後的新住民,預計新增受益人數約 30.5 萬人,即日起生效。

原本的補助要點僅適用於尚未歸化的新住民,包括與臺灣國民結婚並經許可在臺居留、依親居留、繼續居留、長期居留、永久居留或定居的外國人、大陸地區人民、香港澳門居民及無國籍人民。然而,許多已歸化的新住民雖已成為「國民」身分,但職場適應困境並未因歸化而消失,形成服務缺口。

修正後的要點將提供已歸化新住民多項就業促進措施,包括免費參加職業訓練並發給職業訓練生活津貼、安排臨時工作協助累積工作經驗、提供求職交通津貼擴大求職範圍,以及運用僱用獎助措施提高雇主僱用意願等。

勞動部強調,臺灣新住民人數已超過 60 萬人,考量新住民就業需求不應因為是否歸化而有差異,本次修正有助保障及擴大照顧已歸化新住民的就業權益。

10. 新住民、移工|政府打詐忽視 145 萬移民工,民團籲建立多語通報機制

南洋台灣姊妹會 8 月 6 日發布移民工詐騙風險調查報告。報告指出,截至今年 6 月,臺灣移民工人口超過 145 萬人,占臺灣總人口 6.3%,但警政署打詐儀表板統計卻未納入移民工身分分析,無法針對高風險族群制定有效策略。

調查發現,移民工面臨「日常生活詐騙」與「制度性詐騙」雙重威脅。因臺灣禁止移工自由轉換雇主,有近 3 成受訪者曾遭工作仲介者以轉職、代辦文件等話術詐騙,另有 3 成曾遭遇假冒政府單位的詐騙。遠洋漁工則因長期海上作業又缺乏 wifi,常常數月無法聯繫,導致身分被盜用來詐騙親友、騙取醫藥費等。

當移民工受騙時,僅 13.7% 選擇報警,多數轉向朋友同鄉或移工團體求助,反映官方機制缺乏可近性。此外,165 防詐專線僅提供中文服務,語言障礙成為防詐破口。

政大社工所教授夏曉鵑強調,移工制度和脆弱的勞動條件本身創造了詐騙溫床,問題根源在於制度性剝削而非個人警覺不足。民團呼籲政府強化多語言資訊傳遞、建立友善通報機制,並從根本改善移工勞動條件,才能真正落實全民防詐。

250808 移民工 詐騙 多多益善 姊妹會 首圖
南洋臺灣姊妹會等民間團體以及跨黨派立委,於本月 6 日召開記者會,公布移民工詐騙調查報告。攝/曾玉婷

你的捐款,可以支持我們持續製作公益雙週報

這篇雙週報是《多多益善》每 2 週一期的公益新聞摘要,我們投入大量的時間、搜集國內外新聞,並從中討論、篩選、撰寫出 10 大要聞。

每一則新聞,都是奠基於《多多益善》對社福領域和公益產業需求的了解,為你選進攸關弱勢權益、臺灣社福發展的重要動態。

這份週報提供平時忙碌工作的人們,用一篇文章掌握公益社福時事,幫助社福、教育和人權領域工作者,掌握關鍵且重要的公益脈動。更重要的是,讓弱勢處境不被每日數以萬計的新聞淹沒。

如果你認同這樣的投入,欣賞我們製作的這份公益雙週報,請用捐款支持我們。

這篇不能只有我看到
沈嘉偉
沈嘉偉

和島嶼上的人事物,一起探索社會工作的可能性,試著在多變的新聞報導裡,追尋未知的世界。

文章: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