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更多編輯精選文章

沉睡的失智資金:南韓失智長者資產達 154 兆,詐騙風險高、破壞經濟循環

小美/「狠心的媽媽」背後:我留不住你不是不愛你,是想給你更好的生活

【專題|障礙女性的婚育路】從「完美的母親」解放,摸索多元家庭的樣貌

【專題|聽我們的故事】原住民轉型正義:政治受難歷史與創傷療癒

逆轉平等進程,紐西蘭倉促修改《同工同酬法》,低薪照顧工作、公共服務首當其衝

編按:有些人靠補助、打零工收入過日,有些人為了帳單、債務喘不過氣,有些人在工作與育兒間耗盡了力氣,卻還是不知道怎麼讓收支回到平衡。對經濟處境困難的人來說,錢常常不是用來「規畫」的,而是每天都在擔心夠不夠用、明天還有沒有的壓力來源。
《Right Plus 多多益善》與擁有財務專業的馴錢師財商研究中心合作,在他們的支持下,推出【馴錢師財務諮詢室】專欄,每月回應一個財務的真實提問。這些提問,可能來自單親媽媽、青年、移工、失業者、照顧者,也可能是你正在陪伴的個案、你身邊的朋友,或者你自己。
財務健康諮詢師以實務經驗與陪伴視角回應,談收支盤點、財務決策盲點、支持系統與風險評估,陪你一起慢慢想清楚「錢」這回事。他們不只是關注數字,而是每個人面對金錢的選擇與困難,相信改善財務狀況,必須仰賴理解、練習,還有在生活中實踐,一步一步找回掌握生活的力量。
擔憂生計的單親媽媽婉彤(化名):親愛的財務健康諮詢師,我是一個單親媽媽,目前獨自養育 2 個小孩,他們都還小,還在讀幼兒園。幼兒園每個月都要繳學費,房租又連年漲價,我甚至還有一些債務要處理、拖很久都清不掉,家裡的開銷真的很吃緊。
社工幫我申請了急難救助補助,但也只能撐 1、2 個月⋯⋯我不確定補助會不會一直都有。我想請問:什麼時候,我和孩子們才能不用一直靠補助生活?
願意陪妳理解財務狀況的財務健康諮詢師:妳寫下這封信,代表妳想要改變。其實這樣的問題不只是妳有,我們服務過很多單親爸爸、媽媽,也跟妳面臨的狀況很像。接下來,我會一個一個回答妳的問題,同時,也說明我們平常會怎麼協助有需要的人。
婉彤:我想知道,為什麼我每個月的補助都一下子就用完?
財務健康諮詢師:補助本來就不是長期穩定的收入來源。政府提供的急難救助、生活扶助,大多只能應付短期生活緊急狀況。當每個月的支出沒有減少、收入也沒增加時,就算持續有補助,也只是短暫緩解壓力。
我們建議的第一步,是一起來盤點收支狀況,看清楚錢的流向。妳可以先這樣簡單記下錢的流向:
① 收入(有多少錢進來):薪水、補助等,或有親戚幫忙補貼嗎?
② 支出(有多少錢花去哪裡):吃、住、孩子的學費、交通、醫療、保險、債務等。
這麼做的目的,不是為了要「記帳」記得多細,而是知道現在的生活,每個月到底需要多少錢才撐得下去?錢不夠,是差在哪一塊?差多少錢,生活才過得下去?
只有看清楚自己的缺口,才有辦法進一步思考「怎麼補足」。
婉彤:我以為只要多做幾份工作,就能填補缺口,可是好像沒有用?
財務健康諮詢師:很多人也許會說:「先穩定現況比較重要。」這句話沒有錯,但我們想陪妳想得更遠一點。
在許多社會工作中,服務經濟弱勢者的目標是讓個案的生活「過得下去」,也就是協助「安貧」,這通常包括補助申請、短期工作媒合、降低支出等。但我們觀察到,有些人即使申請到補助、找到臨時工作,還是長期處在財務困境裡。
財務健康諮詢師的角色,是想要重新和妳溝通,找出在這社會上,妳可以自己照顧小孩、讓生活穩定的家庭經濟條件。我們想協助的是「脫貧」,也就是重新整理妳的條件,找到能長期運作的路徑。
這不代表一定要做出很大的改變,有時候只是從了解自己的狀況開始。像我們會跟服務對象一起分析她的收支、過去做過的工作、可能的興趣與現在的勞動市場需求,甚至她過去對財務的掌控度怎麼樣、是不是有「管錢」的經驗和能力,再針對這些條件提出可行的方向,討論要不要投入做某一類工作。
有些人過去有工作經驗,我們就從那些經驗裡找線索;如果什麼都沒有,那我們就討論學新技能的可能性。整個過程不是要她立刻做決定,而是慢慢透過對話、嘗試、調整,去找出適合自己的方式。
婉彤:可是我有欠卡費、商品貸,最近連繳都繳不出來,這樣是不是薪水入帳後,會被強制執行?
財務健康諮詢師:這是很多人會遇到的情況,妳不是一個人。我們實務上真的看過不少媽媽,為了讓日子先過下去,只好用手機去貸款、刷卡分期、用「商品貸」1什麼是「商品貸」?
商品貸是一種新興的貸款形式,通常由民間融資公司提供。借貸人以「購買商品」為名義,向融資公司申請購物分期付款,融資公司放貸後,貸款人以分期付款的名義還款。商品貸又稱萬物貸,因為貸款人實際上無須購買商品、不需要抵押物品,且不會限制資金用途。(資料來源:馴錢師、貸樂融)小額借貸再慢慢還款。
也許這些媽媽們在貸款的當下,是為了孩子、為了生活能過下去,但利息越滾越大筆,壓力就會越來越大。
不過,就算走到這一步,妳還是有可以談的空間,不一定會馬上被強制執行。我們舉一些實際的做法:
很多人一開始覺得欠錢就是錯、丟臉,會覺得害怕、羞愧,但我們想說:欠債不是妳的全部,也不是不能改變的狀況。當我們更清楚的看懂每一筆債的來源、條件、還款方式,就能做出比較不會讓未來更困難的選擇。
婉彤:什麼是「異議書」?
財務健康諮詢師:當你欠款未繳,被銀行、貸款公司或債權單位進一步催討,甚至準備進入法律程序時,妳有可能會收到「支付命令」。這個時候,妳可以在期限內寫一份「異議書」,來表達妳不同的意見。
異議書的作用是:暫時中止法院的強制執行程序,爭取協商或準備的時間。
舉例來說,如果妳收到法院寄來的支付命令,且在 20 天內提出異議書,那對方就必須進入正式訴訟程序,而不能直接申請強制執行。這樣,妳就有時間可以找法律資源、準備資料,甚至主動聯繫債權人來重新協商。
異議書不代表妳否認欠錢,而是希望有一個更合理的協商過程。如果不知道怎麼寫異議書,我們將會協助妳,或者媒合法律扶助基金會(全臺各地有辦公室)、地方政府的法律諮詢服務等。
在我們的經驗裡,有些人其實不是欠很多錢,只是「不知道可以提出異議」,或異議函送出,債務仍持續增長、債務被加罰。但如果有人教她寫一份異議書,情況可能就天差地遠。
婉彤:我幾乎每天都在兼差,還是感覺存不到錢,是因為我太懶惰或不夠努力嗎?
財務健康諮詢師:這和懶不懶沒有關係,而是妳可能正在用最辛苦、但回報有限的方法在換錢。
我們常遇到的狀況是,有些人一天做 2-3 份兼差工作,還是只能勉強過活,沒辦法存錢。這時候,關鍵的問題變成:「這樣的付出,能不能再換來更高一點的報酬?」
我們不會直接叫妳辭掉工作或立刻換跑道,而是會先幫妳分析現有的兼差類型、收入來源、工時與身體負荷,再看有沒有可能透過一些方式改善。
比如:是不是有可以花同樣時間,收入卻能更穩定、未來成長空間更大的工作?是不是能分出一點點時間投資在自己身上,提升技能,讓之後的工作報酬比較高?
反過來說,我們也會陪妳了解是不是在「想賺錢」路上做出了不適當、不安全的財務決定。
像我們曾服務一位媽媽,她想靠創業、做團購來改善經濟狀況,但是她沒有做團購的經驗、也沒有穩定的客源,為了先墊貨款,還去借了一筆信用貸款,結果賣東西的收入遠不及信貸必須還款的金額,越做越虧錢。
並不是說她想做團購不對,而是就她當下的經濟狀況而言,這個決策「不適合」2怎麼判斷財務決定「適不適合」?
對財務健康諮詢師來說,判斷一個人的財務決定適不適合,不只是看「有沒有錢」,而要考量整體財務狀況是否健康(當下收支平衡)、安全(面對未來有所準備),以及她是否有充足的財務知識。
針對財務健康和安全,可以分 2 個層次來看:
① 4 個財務健康的基本指標:
•月收入>月支出
•年收入>年支出
•資產>負債
•有持續性、會增加的非工資收入
② 財務健康之餘,要往財務安全做準備,包括:
•有緊急預備金,可以應付突發狀況
•有基本保險或避險工具,可以面對未來的生活風險
•有培養出信用,當風險來臨,不會被金融單位或親友拒之門外
評估完財務狀況,我們還會看她的財務知識是否充足,例如:了解風險嗎?評估過代價和收益嗎?。假設這位媽媽的資金夠多、有足夠的財務知識,甚至曾經做過團購,那我們會認為做團購是可行的決定。
財務知識小叮嚀:了解一個人的經濟狀況,除了看數字,還要看他的生命歷程
其實,每個人的用錢習慣、財務知識、理財觀念,都和生命歷程脫不了關係,因為一個人的背景會影響他擁有的能力和限制。
有的媽媽從小在育幼院長大,沒有人教過她如何管理錢;有的媽媽在婚姻中,是由另一半管錢,自己沒有管理財務的權力和經驗;也有的人壓力大,會想要透過立即的消費舒壓,一不小心就超支。
所以,我們評估一個人的財務狀況時,除了計算收支、了解財務健康/安全狀況,也會看:
這些經歷,都會影響人所做的決定。
婉彤:可是我根本不知道自己會什麼,也不知道能做什麼。
財務健康諮詢師:其實,妳會的事情不一定用在職場上過,只是還沒有被看見。我們會從幾個角度來協助妳:
像我們有遇過一位服務對象,原本也說自己什麼都不會,後來經過整理發現,她照顧長輩有經驗、也願意學習,最後選擇參加政府的長照培訓課程,取得證照後順利找到工作,不但有了自信心,生活漸漸穩定下來。
婉彤:我想學技能,但我沒錢也沒時間啊!還能怎麼辦?
財務健康諮詢師:很多服務對象也這樣問過我們,尤其是還要照顧孩子、兼差、處理生活的大小事時,根本沒辦法「靜下來好好學習」。
我們不會直接推薦某一種課程或要求妳一定要報名什麼,而是先陪妳回頭看:「妳現在的生活,是怎麼走到這裡的?」我們也會和妳討論:「什麼樣的學習方式對妳來說,是真的有可能的?」
畢竟學習不是要妳一下子就變得很厲害,而是了解妳有沒有興趣、動機學習,我們一起討論和理解:妳在這樣的生活裡,怎麼看待自己。
有些人適合跟人互動,我們就會想說她可以做服務業(如門市人員)、長照員等需要跟人接觸、溝通的工作;有些人比較穩定、細心,可能就適合去做便當、烘焙、包裝等。
這些不是要妳立刻做決定,而是從妳的個性、經驗、資源裡面,一起找可能的方向。畢竟,不是每個人都適合長照、烘焙、做便當。
有時候,改變不會一開始就很明確,但我們會從妳的節奏出發,一步步陪妳整理。可能只是從聽別人怎麼做、問問資源、陪著面對那種「我好像什麼都做不到」的感覺,然後慢慢走出自己的方式。
妳不需要馬上有答案,但如果願意,我們可以一起慢慢找。
結語|財務健康諮詢師的財務思考:政府的補助,也許可以暫時幫妳擋雨,但我們希望陪妳在雨停之後,還能繼續往前走。錢可以是重新掌握生活的工具,理解生命歷程,才能看懂數字、重新開始。
延伸理解經濟弱勢與財務知能:
1. 走出社會救助法之外:長期靠補助「安貧」還不夠,民間如何協助家庭「脫貧」自立?/馴錢師脫貧研討會
2. 助人者的自我詰問:我們究竟該給多少、給多久,才能真正改善家庭困境?/社會工作超前部署(上)
3. 1個家庭8個單位在服務,跨專業的網絡合作如何可能?/社會工作超前部署(下)
4. 【善盡天良|眾聲相 EP12】月入 40 萬的貧窮家庭,發生了什麼事?feat. 馴錢師財商研究中心執行長邱淑芸
5. 如何理債,理出更好的人生|好理家在-財務健檢網
脆弱群體的處境沒有人看見,助人工作的學問不被理解,政治、法規、制度上的問題沒辦法被好好釐清。
每一天,為了讓社會對公益的想像不只有「愛心」,為了讓身心障礙者、無家者、脆弱青少年等無聲的群體被聽見,《Right Plus 多多益善》以新聞專業投入公益,用僅僅 6 個專職夥伴堅持至今。
在沒有充足設備、不仰賴財團和政府、不做廣告化的新聞下,靠著大家的捐款,好不容易走了 4 年。有你的支持,我們才可以繼續。
你的捐款可以直接支持《多多益善》的非營利新聞工作,讓許許多多專業服務被看見,也讓那些無人聞問卻影響深遠的事,被正確的理解。
如果你認同這樣堅持不懈的投入、欣賞我們的報導,請用捐款支持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