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修慧/「希望觀眾帶著複雜心情,回到生活中繼續思考」女影策展人陳慧穎專訪

編按:2024 年台灣國際女性影展(以下簡稱「女影」)在 10 月展開,這是由「台灣女性影像學會」為了推廣女性創作者、以女性視角為主的影像創作每年舉辦的影展,今年邁入第 31 屆。

本文邀請本站作者李修慧撰稿,她訪談女影策展人陳慧穎,記錄自己和女影、陳慧穎的互動和觀點,並在文末針對多多益善的讀者推薦女影作品。

我不是個常看電影的人,因此在決定訪問「台灣國際女性影展」(女影)前,我先跟看過女影的朋友「補課」,我問她:「女影究竟有什麼特別的?」她的回答讓我對這個陌生的影展充滿好奇:「女影特別的地方在它強調了『邊邊角角的觀點』、允許各種形狀存在。」

「邊邊角角的觀點」、「允許各種形狀存在」這些形容詞實在太符合我對多元、共融的期待,所以我採訪了今年女影的策展人陳慧穎,想知道女影如何成為「包容各種形狀」的影展。

女性影展從 1993 年開始,由「台灣女性影像學會」辦理。女影每年約展出 100 部電影,近幾年都在 10 月舉辦,每次為期 10 天,這屆影展就在 10/18-10/27。

影展由電影組成,而電影由選片人選出,因此我猜測,女性影展可以如此包容、多元,跟選片人大有關聯。本屆的選片人共 3 位(作者註 1),分別是電影策展人&評論者謝以萱、影像史研究者卓庭伍、獨立策展人陳俊蓉,除了 3 名選片人,策展人陳慧穎也會共同選片。

受訪時,陳慧穎先闡述他們選片最重要的標準「電影先行」:「女影雖然是議題性影展,但我們選片時絕對都是『電影先行』,不會為了做某個議題而調整選片的門檻。」

因為「電影先行」,陳慧穎說,女影 10 個單元大多是由 2 種方式「生出來」的。第 1 種屬於每年都會有的「常設單元」,例如酷兒單元、台灣競賽等。第 2 種是策展人、選片人選出預計在影展上播映的多部片後,觀察這些影片的共通點、切入點,從中收束出值得關注的主題——簡單來說,就是先有影片,後有主題。

針對「邊邊角角的觀點」,陳慧穎說,這是女影一直以來的定位,也是她身為策展人的期待:「女影確實會出現一些比較難在其他影展或主流院線看到的片子。我希望女影可以提供『另一種觀點』,呈現大家平常比較不容易關注,或很容易忽略的面向。」

女影選片人,左起為陳俊蓉、卓庭伍,以及策展人陳慧穎。圖/台灣國際女性影展 Women Make Waves Taiwan fb 粉專

這次影展有 10 個單元(作者註 2),細細看過各單元的片單後,我驚訝於女影能容納的邊緣群體竟然這麼廣、這麼多元。其中,「縫隙中的迴響」、「這(不)是巴勒斯坦的__」、「成為自己——作為反抗的形式」 3 個單元,我認為最能展現女影的包容與多元。

被忽略的韓裔原爆受害者、獨立導演,還有不服從的青少年、被消音的巴勒斯坦

陳慧穎說,「縫隙中的迴響」這個單元收納的就是「生活中容易被忽略的群體」。談到「邊邊角角的觀點」時,她舉的例子正是這個單元的 2 部作品:《另一種廣島:韓裔原爆倖存者實錄》《轉動塵封的歷史》

《另》的導演是在日本耕耘已久的紀錄片工作者朴壽南(Park Soo-nam),身為「在日朝鮮人」,朴壽南長期關注在日朝鮮人的處境。《另》 的主角就是在日朝鮮人中的「原爆受害者」,日本廣島原爆受害者約 28 萬人,其中 3-4 萬人是在日朝鮮人,人數占比不低,但因為身分特殊,各種補償跟配套措施都很難觸及到這群人。

除了電影主角是容易被忽略的群體,陳慧穎說,「導演朴壽南因為是獨立工作者,她的作品一直以來也都是用獨立製片的方式運行,因此也沒有得到那麼多的重視或矚目。」而《轉動塵封的歷史》由朴壽南和女兒朴麻衣(Park Maeui)共同執導,就是從女兒的視角記錄媽媽的獨立拍片人生。

這 2 部片的主角,一個是很少被照顧到的「在日朝鮮人原爆受害者」,一個是獨立紀錄片工作者,確實正是大家鮮少關注的群體。

《另一種廣島:韓裔原爆倖存者實錄》劇照。圖/2024 台灣國際女性影展官網

此外,這次女影另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地方,是他們特別請選片人陳俊蓉規畫了「青少年單元」。透過單元專文,陳俊蓉傳達了她對青少年「邊緣性」的思考:「青少年和兒童常因為缺乏權力或資源而受到壓迫,更因為青春正盛的樣貌或活力,受到各種資本剝削。」

但她認為,青少年並不如大人們想像的那麼無知、無感,反而非常清楚社會對他們的壓迫、剝削:「世界並不全然友善,意識清晰地生活在這樣的感受裡,他們是世界上最邊緣的人類族群。」

陳俊蓉也引述作家貝爾.胡克斯(bell hooks)的話,體認到「邊緣」也可以是「抵抗」、「創新」的起點,她由此思索「青少年單元」選入的 7 部片為何觸動她:「7 部片中的主角不約而同地呈現了某種不服從的姿態,儘管遭遇到對他們不利的情境,但都拒絕待在『肇事者』或『受害者』的二元角色裡。他們的所作所為並非完全沒有問題,但他們的矛盾掙扎、有稜有角、不輕易妥協的模樣,動人無比。」

本屆女影青少年單元選片。圖/截自 2024 台灣國際女性影展官網

這次影展的單元要不是「常設單元」,要不就是「先有影片,再收束主題主題」。不過。不過,這屆有個特別的單元叫「這(不)是巴勒斯坦的__」,陳慧穎說,他們不是因為被選出的影片特別多才規畫這個主題,相反的,他們是先選定主題再去找片,因為以巴衝突在國際上一直被「消音」(作者註 3)。

陳慧穎說,俄烏戰爭時,西方藝術文化機構大聲疾呼、積極支持烏克蘭、呼籲停火,但以巴戰爭發生時,巴勒斯坦受到的關注卻特別少。

陳慧穎分享,選片人謝以萱去年參加全球知名的「阿姆斯特丹紀錄片影展」(IDFA)時,就遇到 3 名巴勒斯坦支持者在開幕時手舉標語、訴求停火。

這個事件引發激烈討論,後來影展官方對此發布聲明,從聲明的字面上看來,影展官方的態度不偏向以巴任何一方,但模稜兩可的字句下,隱藏著對巴勒斯坦的不友善(作者註 4)。

為了讓大家理解巴勒斯坦的複雜議題,女影這次收錄的 9 部影片時間跨度長達 50 年(最早一部片在 1974 年完成,但當年委託製作的電視臺認為議題太敏感,沒有播映)。陳慧穎說:「因為以巴衝突不是近期才發生的事,它是個很漫長的狀態。希望大家可以藉由這麼長的時間(跨度)多認識,只要先了解就好。」

本屆女影「這(不)是巴勒斯坦的__」單元中,《巴勒斯坦的女性們》劇照。圖/2024 台灣國際女性影展官網

我一直認為,想要呈現邊緣的處境,必須撐開一個「彈性」且「自由」的空間,才能夠包容那些真的「被擠到邊邊角角」的聲音。

對我來說,這 3 個單元反映了女影選片、規畫單元的 2 種不同方式,這樣多元的方式也正好展現了某種「隨勢而動」的「彈性」——

當某類影片特別多,他們從中收束出這些影片的共通點,這個行為看起來是「被動」的,但事實上他們是在回頭梳理、試圖理解,他們「主動」選片時,這些電影為何打動人心;而當某些聲音「被消失」,他們也主動地為這個聲音闢劃出一個空間,讓這些邊緣的狀態更有機會被聽見、看見。

台灣競賽:入圍長片增加 3 倍,越來越多女性導演爭取到拍片資源

「台灣競賽」(作者註 5)是女影從 2014 年以來就有的單元,連續 3 年擔任策展人的陳慧穎說,這屆的台灣競賽特別令人驚喜:過去入圍的十幾部影片中,長片頂多 2 、3 部,但今年長片數量高達 6 部。

陳慧穎說:「雖然我不是很喜歡把作品分成長片、短片,但有個很現實的面向是,拍攝長片確實需要更多的資源。而資源也是很性別不平等的東西。」台灣競賽收件、入圍的長片變多,顯示有越來越多的女性導演突破性別的困境,爭取到一定的拍片資源。

台灣競賽長片變多反映社會越來越進步,我好奇,會不會有人因此質疑女影存在的必要性—— 女影從 1993 年開始,那時臺灣解嚴不到 7 年,我們如今熟知的《性侵害防治法》《家暴防治法》《性騷擾防治法》都還沒訂定,女性權利倡議才正要展開。

但至今女影已經 31 年了,臺灣的性別狀況可以說是亞洲最佳,我們甚至通過了同婚法令,為什麼 2024 年的臺灣還需要以性別為主的議題性影展?

陳慧穎告訴我:「社會跟性別之間的關係是一直在變化的,永遠會出現比你想像更複雜的東西。」

女影「台灣競賽」單元中《跳舞的人》劇照。圖/2024 台灣國際女性影展官網

她以參展影片《婊子宣言》為例,這部片在描述「後 #MeToo 時代」同儕間的互動。片中的一名女主角遇到男性追求,對方未經同意就親吻她,甚至對她進行嚴重的言語騷擾,但影片中的騷擾者在說完騷擾的話後竟要求對方不要「#MeToo」他。

這個片段顯示,當代的騷擾者似乎因應 #MeToo 運動衍生出了自保的機制,這可能讓當事人更難以覺察「騷擾」跟「示愛」的分野,而且如果被騷擾的女生當下沒有馬上反應、用最嚴正的方式斷然拒絕,未來公開指認性騷擾時,可能遇上更嚴重的輿論反撲。

而這樣的對話,在 #MeToo 運動發生前不可能出現。一般人容易理解, #MeToo 運動是性別進步的重要里程碑,但卻忽略了,父權體制也會反向發展出因應的方式,這正是陳慧穎所說的「更複雜的東西」。而陳慧穎希望,透過影展,回應越來越複雜的性別狀態。

女影2 5
女影參展影片《婊子宣言》劇照。圖/2024 台灣國際女性影展官網

採訪尾聲,我問了個沒有事先告知的問題,請陳慧穎接受「快問快答」。我問:「如果觀眾觀影後能帶一樣東西離開,你會選擇什麼?」

不同於某些主流電影希望觀眾感到快樂、滿足,陳慧穎說:「希望觀眾帶著一個複雜的心情離開。女影的電影都沒有說太單純,希望他們可以帶著複雜的心情,回到生活中,再持續思考,或是有些衝擊,甚至覺得困惑,我都覺得沒關係。」

這次影展將在 10/18 開始 ,如果陳慧穎的願望成真,觀眾對電影的思考、與電影的對話,在人們踏出影廳後,才正要展開。

這次採訪,我們也請策展人陳慧穎推薦幾部覺得多多益善讀者會喜歡的作品:

推薦片 1:《隱形的聲影》

電影聚焦女性清潔人員,不只談清潔人員的生活,也涉及勞資間的不對等。墨西哥導演露西安那・卡普蘭本來想透過「紀錄片」的形式訴說她們的故事,卻因為勞動資訊太敏感,不得不請演員來演出——透過演員「虛構」的介入,才能夠完整訴說「現實」。

推薦片 2:《唱爆女子監獄》

片中演出的主角都真的在女子監獄服刑過,導演與出獄後的他們合作,共同編曲、表演、構想劇本,完成這齣音樂劇電影,訴說女子監獄內的情誼與故事。


【第 31 屆台灣國際女性影展】

女影0

影展時間:10/18(五)~10/27(日)
播映地點:光點華山電影院/臺北市中正區八德路一段 1 號
購票及影展資訊2024 台灣國際女性影展官網


你的一筆捐款,讓許多脆弱處境和善意行動被看見

脆弱群體的處境沒有人看見,助人工作的學問不被理解,政治、法規、制度上的問題沒辦法被好好釐清。

每一天,為了讓社會對公益的想像不只有「愛心」,為了讓身心障礙者、無家者、脆弱青少年等無聲的群體被聽見,《Right Plus 多多益善》以新聞專業投入公益,用僅僅 6 個專職夥伴堅持至今。

在沒有充足設備、不仰賴財團和政府、不做廣告化的新聞下,靠著大家的捐款,好不容易走了 4 年。有你的支持,我們才可以繼續。

你的捐款可以直接支持《多多益善》的非營利新聞工作,讓許許多多專業服務被看見,也讓那些無人聞問卻影響深遠的事,被正確的理解。

如果你認同這樣堅持不懈的投入、欣賞我們的報導,請用捐款支持我們。

這篇不能只有我看到
李修慧
李修慧

曾任「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採訪記者,專長原住民、性別、勞動權益報導;「每天為你讀一首詩」小編。目前就讀於東華大學華文所創作組,臉書專頁 Poem4life。

文章: 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