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24093

【雙週報|9/14-9/27】釋憲後死刑門檻提高、中國與臺灣跨國同婚開放了、戶政機關拒絕登記族名引爭議

1. 人權|死刑釋憲:部分合憲但門檻提高,至少 5 名死囚能進行非常上訴

臺灣 37 名死囚認為死刑違憲,2022 年聲請釋憲,憲法法庭今年 9/20 做出釋憲判決。臺灣目前存在死刑的法律共有 9 部、50 個條文,這次聲請釋憲的 37 人被判死刑的條文分別為《刑法》的「故意殺人罪」「強制性交故意殺人罪」「強盜故意殺人罪」「擄人勒贖故意殺人罪」

釋憲判決指出,憲法雖然沒有明文規定生命權,但生命權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權利,堪稱最重要的憲法權利。不過,生命權並不是「絕對不可侵犯的權利」,因此憲法法庭沒有宣判死刑完全違憲。

但憲法法庭指出,死刑判決若有錯誤,會造成不可回復的生命損失,因此死刑案件的刑事調查、偵查、審判、執行,都應符合最嚴密的法律程序。

這次申請釋憲的 4 項條文都屬於故意殺人罪。判決指出,如果個案的犯罪情節屬「最嚴重」,且刑事程序符合憲法「最嚴密的正當法律程序」,判死刑就合憲。

為了確保程序正當,憲法法庭也規定,若程序有以下 4 種狀況,就不能判死刑:

  1. 故意殺人罪案件,檢警偵辦時沒有辯護人
  2. 第三審審判時沒有強制辯護及言詞辯論
  3. 各級法院合議庭沒有一致決
  4. 被告行為時、審理時有精神障礙或其他心智缺陷

此外,被判死刑後有精神障礙或其他心智缺陷,也不能執行死刑。

這次聲請釋憲的 37 人中,有 3 人有精神障礙或心智缺陷,大法官建議最高檢察在修法後,為 3 人提起非常上訴。另外,有 2 名死囚是在 2002 年以前,因「擄人勒贖故意殺人罪」被判死刑,當時這條罪是「唯一死刑」,憲法法庭認為,「唯一死刑」確定違憲,最高檢察署也必須為 2 人提起非常上訴。

至於其他死囚,最高檢察署表示將會審慎研議對哪些案件提非常上訴。若非常上訴成功,將可能撤銷原本的判決。

死刑釋憲
圖/Youtube「司法院影音」

2. 性別|中國、臺灣同性伴侶可以結婚了!結婚規定與其他國家同性伴侶有何不同?

臺灣同性婚姻在 2019 年合法,當時,如果是跨國伴侶,必須對方國家也承認同婚,兩人才能在臺灣結婚。去年內政部透過函釋宣布,適用《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的外國人、適用《香港澳門關係條例》的跨國同性配偶,可在臺灣登記結婚。

不過,因為中國人適用的是「兩岸人民條例」,因此中國與臺灣的跨國同性伴侶仍無法在臺灣結婚。

陸委會解釋,為了避免國家安全、社會治安等問題,「兩岸人民條例」20 年來都規定,中國與臺灣異性配偶必須先在「境外」結婚,在我國「國境線」上面談,通過後才能「入境」辦結婚登記。

今年 9/19,內政部透過函釋宣布,即日起中國與臺灣同性伴侶可比照異性配偶的規定結婚。由於中國目前未開放同性婚姻,但又需要在境外先結婚,因此規定中國、臺灣同性伴侶需在中、臺以外的第三地結婚,進行面談通過後,再入境到臺灣戶政機關辦理登記。

跨國同婚
同志團體爭取跨國同婚合法已許多年。此為 2021 年伴侶盟爭取跨國同婚的抗議照片,非本次新聞相關照片。示意圖/Facebook「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

3. 原住民|幫小孩取名還要問過族語老師?戶政事務所拒絕登記族名引發爭議

原住民作家 Temu Suyen(漢名:黃璽) 近日為剛出生的女兒申請族名時,遭戶政人員刁難,引發熱烈討論。

Temu Suyen 的父親是泰雅族,母親屬布農族,他自己則登記為泰雅族。9/19,Temu Suyen 發文表示,泰雅族傳統中,新生兒的名字可以自己取;布農族傳統中,長女則需取用奶奶的名字,而他母親的名字是 Niuua。不過 Niuua 是布農族語,將 Niuua 翻譯成泰雅族的書寫符號是 Nyuwa。因此他們打算為女兒取名 Nyuwa 。

然而,戶政人員表示,這個名字不在原民會編纂的《原住民族人名譜》中,不屬於泰雅族傳統名字,因此拒絕讓他女兒用這個名字登記,甚至聲稱將諮詢族語老師確認。

這次事件引起廣泛討論,截至 9/23,Temu Suyen 的貼文已被分享超過 2300 次。9/20,他發布貼文更新最新進度,他表示,戶政事務所主任致電道歉,並邀請他再次去申請族名。

Temu Suyen 強調,現在越來越多新生兒父母都來自不同族,這類問題將更普遍,呼籲戶政事務所加強文化敏感度培訓,也希望自己是最後一個被刁難的個案。

4. 性別、勞權|12/1 不在職就不能領年終?衛福部將修改規定,育嬰留停可領年終

為了鼓勵專業人員投入社福服務,衛福部「社會及家庭署」每年都會補助社福團體,補助項目包括托育、教保、社工人員的「專業服務費」,專業服務費中就包含年終獎金

不過,社家署規定,員工必須在 1/30 前到職、12/1 仍在職,才能領年終獎金。有些員工上半年照常工作,下半年申請育嬰留職停薪,只因為 12/1 不在職,就領不到年終。

今年 9/30,社家署表示將修改規定,未來社工、托育、教保等人員若申請育嬰留職停薪,年終獎金可按照實際「在職月數比例」計算,不受「12/1 必須在職」的限制。預計今年底前修改規定,明年正式實施。

這次的修改雖針對「補助案」,但長期關注此議題的高雄市社工職業工會祕書長郭志南表示,中央政府的社福「委託案」通常也適用相關規定。不過,地方政府的委託案,因為是透過《政府採購法》進行,法源不同,不一定能適用,工會希望之後也都能一律遵循中央的補助規定。

Freestocks Xtedodxytuq Unsplash 1
示意圖/Photo by freestocks on Unsplash

5. 勞權、移工|紡織大廠突然關廠:法律只保護臺灣員工,60 名移工恐再被剝削

位於桃園市的紡織大廠「大同染整」長年積欠員工加班費、特休等,卻在今年 8 月底突然宣布 10/29 將關廠,預計裁撤 81 名臺灣勞工、60 名移工。由於大同染整關廠屬於「大量解僱勞工」,依照《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大解法),必須向桃園市政府提供大量解僱計畫書,保障勞工權益。

員工認為公司長年違反勞動法令,又沒有提供合理的關廠補償,多次上街抗議。員工陳麗芬在大同染整工作了 33 年,她說公司從 2005 年勞退舊制轉新制時就開始違法(至今 19 年):每年特休只給 7 天、加班費不用全薪計算、沒有跟員工討論就放無薪假。

越南潘姓移工才剛來一年就遇到關廠,他還欠仲介 2000 美金的仲介費。潘姓移工負責鍋爐染料,工作環境充斥化學染料,面試時公司承諾會額外給「高風險津貼」5000元,但他至今從來沒領過。

桃園市產業總工會台灣國際勞工協會(TIWA)協助此案時發現,「大解法」2008 年修法時,以「移工可轉換雇主」為由,排除了移工,因此若資方的大量解僱計畫書不計入移工,以現行法規來說也不違法。

TIWA 專員許惟棟說,關廠後,移工不一定能順利找到仲介、雇主,此外,私人仲介制度仍然壟斷勞動市場,就算成功轉換雇主,移工還可能需要再付一次買工費

TIWA 表示,政府雖設立「移工就業服務站」,但服務站沒有任何雙語人員能回答移工的疑問,更無法替移工介紹工作,移工只能持續在私人仲介壟斷的勞動市場中被剝削、詐騙,沒有任何工作保障。

6. 原住民|農藥引發食物中毒,媒體卻汙名化原住民傳統食材

9/18,臺東縣金峰鄉發生食物中毒事件,共 12 人送醫,其中 3 人死亡。由於患者、死者曾一起吃過包了小米、蝸牛、豬肉等食材的原住民傳統小米粽(阿粨),事件引起輿論熱議。

衛福部疾病管制署、食品藥物管理署將食餘檢體(小米、葉子、蝸牛等)、人體檢體送檢驗。9/20,檢驗結果出爐,死傷者的血液檢出農藥「托福松」,而食材中小米的托福松濃度最高。

然而,由於漢人飲食中較少用蝸牛當食材,一開始不少媒體以「蝸牛小米粽奪命」、「生蝸牛小米粽釀 3 死」等字句為標題,甚至猜測當事人是因殺蝸牛用的農藥聚乙醛而中毒,但最終也沒有檢出聚乙醛。

自媒體工作者、布農族的 Umav 受訪時說,這些負面、汙名性的用詞,可能讓某些族群遭到輿論誤解,或承受負面的攻擊。聯合大學原住民專班助理教授 Marang Saway(漢名:張鴻邦)受訪時也提醒:面對陌生的文化訊息時,媒體必須意識到,當下處理的並不是熟悉的題材,所以必須花更多精力確定資訊是否正確,也必須有意識地確認,自己是否用刻板印象進行報導。

547987697 29764e59b6 C
原住民傳統小米粽(阿粨),因為所用食材與漢人飲食傳統不同,而被汙名化。圖為示意圖,非本次新聞相關照片。示意圖/Yi-Lin Hsieh @ Flickr CC BY-NC-ND 2.0

7. 早療|學者、家長:0-6 歲聾人兒童手語資源太少

9/23 為國際手語日,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 9/14 舉辦手語座談會,文化部主辦的「國家語言發展會議」中,9/14-9/15 也有為期兩天的「手語專場論壇」。今年兩場日期相近、主題接近的活動,都提到學齡前聾人手語資源不足。

公共政策網路平臺顯示,2020 年就有民眾提案,希望將手語服務列為早療的補助項目,但衛福部認為,「手語」是日常生活溝通的工具及媒介,不屬於療育項目。

這次論壇中,就有學者表示,聽損兒有 95% 都出生在聽人家庭,如何讓這些家庭知道,除了醫療之外還有手語的選項,亟待努力。聽障家長蘇靜如呼籲,新生兒進行聽力篩檢,確認有聽力障礙後,希望醫院可以協助媒合、聯繫社工或是聾人團體,讓家長了解除了治療,還有手語的選擇。

座談會中,美國德州拉瑪大學聾教育博士顧芳槐也表示,手語是聾人兒童對外溝通最快的語言,但臺灣 0-6 歲學齡前聾人兒童的資源相對缺乏,聾人學生學習的是口語,而非手語。但根據美國的研究,手語對聾人兒童有非常大的幫助,能夠讓他們更有效地吸收資訊,取得更好的學歷、工作。

8. 移工|國際禁止進口「強迫勞動」商品,美國 50 家服飾品牌向經濟部喊話要求保障移工

9/11,代表美國服裝製造商的全國性協會「美國衣履協會」(American Apparel & Footwear Association,AAFA)代表 Nike、adidas 等 50 家服飾品牌,向臺灣經濟部長郭智輝發出公開信,呼籲臺灣重視移工權益。

信中提到,美國、歐盟、墨西哥等國都已提出或通過相關法案,規定不能進口「涉及強迫勞動」的商品,許多服飾公司也要求供應商避免強迫勞動,否則服飾公司將必須承擔極大成本。信中提到,臺灣近年來雖逐步提升移工權益,但協會仍然提供 8 項建議:

  1. 臺灣應修法,規定仲介不能對移工收聘僱費、生活費等任何費用,這些費用應由雇主負擔。此外,當移工權益受損,需要申訴、更換雇主時,政府應確保移工有溝通管道。
  2. 保障移工能加入工會或勞權組織。
  3. 與移工母國簽訂有效的協議保護移工,且這些協議應納入移工的意見。
  4. 簡化更換雇主的流程。
  5. 確保執法單位有足夠的權力,能夠調查、落實保護移工的法規。
  6. 撤銷違法仲介的執照。
  7. 提供有效的仲裁管道。
  8. 改善「直接聘僱服務中心」,讓中心能更有效地處理案件。
370425953 618101330438643 1405409652535726741 N
這次「美國衣履協會」呼籲臺灣仲介不能對移工收額外費用,這也是臺灣移工權益組織長年的訴求。此為 2023 年移工組織倡議照片,非本次新聞相關照片。示意圖/Facebook「TIWA台灣國際勞工協會」

9. 長照|全球報告:80% 的人以為失智症只是「正常老化」

國際失智症協會(Alzheimer’s Disease International)近日公布《2024 全球失智症報告:全球對失智症態度的變化》,上次調查在 2019 年,這次報告收集了 4 萬份問卷,臺灣也有超過 2700 位民眾、專業人員、失智者、照顧者參與。

臺灣失智症協會表示,失智症(又稱認知症)是一種疾病,不是「正常老化」。但調查顯示,近 80% 的民眾認為失智症只是正常老化,甚至有 65% 的醫療、照護人員持這樣的看法。臺灣失智症協會表示,這樣的錯誤認知可能影響預防、早期診斷與支持。

調查顯示,全球民眾對失智症的認識比 2019 年高,但對失智者、照顧者的負面態度並沒有減少,超過 64% 的人認為失智者「衝動且不可預測」。而這樣的態度可能使失智者家庭感到被孤立,88% 的失智者曾受歧視,超過 50% 的失智者和照顧者表示,會因為擔心被拒絕,而主動避免與他人社交。

參與調查的臺灣照顧者中,有超過 50% 的照顧者和專業人員認為失智者遭到醫療或照護人員忽視。此外,也有約 30% 參與調查的臺灣人認為「失智者具危險性」,而近 25% 的失智者表示「與他人見面時,我會隱瞞失智症」。

10. 公益動態|成癮專業陳亮妤任健保署副署長;心理健康司長由鄭淑心代理

衛福部健保署前副署長李丞華今年 7 月退休,原本預計由桃園市衛生局前局長劉宜廉接任,但上任前,劉宜廉決定婉拒。9/19,衛福部公布,將由心理健康司(心健司)司長陳亮妤調任健保署副署長。

陳亮妤是臺灣少數臨床、公衛、行政皆具歷練的成癮專家,成大醫學系畢業後,赴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擔任住院醫師訓練。因對成癮問題有興趣,申請上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公衛博士,回臺後持續成癮服務。

陳亮妤也曾任北市聯醫院昆明防治中心主任、北市聯醫松德院區成癮防治科主治醫師等,在擔任心理健康司司長之前,就曾曾推動青少年藥癮補助、懷孕婦女藥癮補助。

而原本心健司司長職位,將由目前的副司長鄭淑心代理。心健司的業務範圍包括「心理健康促進」、「精神疾病防治」、藥癮與酒癮的「成癮防治」、「司法精神醫療」,以及「特殊族群處遇」(特殊族群包含性侵被害人、加害人、家暴被害人、加害人、受虐兒少等)。


你的一筆捐款,讓許多脆弱處境和善意行動被看見

脆弱群體的處境沒有人看見,助人工作的學問不被理解,政治、法規、制度上的問題沒辦法被好好釐清。

每一天,為了讓社會對公益的想像不只有「愛心」,為了讓身心障礙者、無家者、脆弱青少年等無聲的群體被聽見,《Right Plus 多多益善》以新聞專業投入公益,用僅僅 6 個專職夥伴堅持至今。

在沒有充足設備、不仰賴財團和政府、不做廣告化的新聞下,靠著大家的捐款,好不容易走了 4 年。有你的支持,我們才可以繼續。

你的捐款可以直接支持《多多益善》的非營利新聞工作,讓許許多多專業服務被看見,也讓那些無人聞問卻影響深遠的事,被正確的理解。

如果你認同這樣堅持不懈的投入、欣賞我們的報導,請用捐款支持我們。

這篇不能只有我看到
李修慧
李修慧

曾任「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採訪記者,專長原住民、性別、勞動權益報導;「每天為你讀一首詩」小編。目前就讀於東華大學華文所創作組,臉書專頁 Poem4life。

文章: 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