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2405106 0

【雙週報|4/27-5/10】報稅月哪些項目可扣稅、彈性育嬰留停試辦、特教生鑑定辦法修改

1. 公益動態|報稅啦!身障、長照、有小孩、租屋、捐錢能少繳多少稅

5 月是申報綜合所得稅的月份,多多益善特別整理出 7 項重要的扣除額(點我看國稅局扣除額詳細規定):

1|身心障礙扣除額:如果你本人、配偶或你撫養的家人領有身心障礙證明,或屬於《精神衛生法》第 3 條第 4 款規定的「精神疾病嚴重病人」,報稅時可以扣除 20.7 萬元。障礙者需要附上身心障礙證明影本,精神疾病嚴重病人則需附上專科醫生的診斷證明書影本。

2|長照扣除額:如果你本人、配偶或你撫養的家人,有以下 3 種情形,報稅時可以扣除 12 萬元。這項也需要附上證明,且有排富條款。

  1. 符合聘僱外籍看護的資格。
  2. 符合長照失能等級 2-8 級,並使用長照給付支付服務。
  3. 入住指定住宿式機構,且一年入住達 90 天。

3|5 歲以下幼兒:撫養 5 歲以下(即 2018 年以後出生)的小孩,每人可扣除 12 萬元,不過一樣有排富條款。

4|大學學費:撫養就讀大專院校的孩子,每個人最高可以扣 2.5 萬,須附上學費繳費收據影本。不過,如果已經接受政府補助,就須先把補助的錢扣掉,才能計入扣除額。

5|捐款:如果有捐錢給教育、文化、公益團體,或加入公益信託,捐款的錢也能從所得稅額中扣除,不過每人最多只能扣除綜合所得總額的 20%,且需附上捐款收據。

6|捐物:如果有捐物品給教育、文化、公益團體,或加入公益信託。購買物品的錢可以從所得稅額中扣除。每人最多只能扣除綜合所得總額的 20%,也需要附上文件,除了要有受捐贈單位給的證明文件,還要附上可以證明「買物品花了多少錢」的資料。

7|租屋租金:如果你、配偶或你撫養的對象有租屋,那麼租金也可以扣除,每戶最多扣 12 萬元,必須附上租賃契約書及付款證明影本。

435756841 743006654681456 8230808621242824533 N
圖/財政部 FB

2. 育兒|「彈性育嬰留停」試辦:不用再一次請整個月,只請一週也可以

臺灣政府雖然有明文規定公司應該提供「育嬰留停」,但仍有許多限制,民間團體長期呼籲政府規定更彈性的育嬰留停制度。

今年 5/7,勞動部表示,將從 5/9 到今年年底試辦「彈性育嬰留停」,有意願參與的公司、單位自行向勞動部申請,勞動部也公布「試辦原則」,但參與公司也可以自行給員工比原則更友善的育嬰留停措施。試辦方式與現行規定的差別如下

  • 一次必須申請多久?
    • 現行:一次必須請「1 個月」,但以「1 個月」為單位的申請僅限 2 次,2 次額度用完後,就必須一次請「6 個月」。
    • 彈性試辦:不少於 5 日或 7 日為原則。試辦公司如果願意,也可擬訂更短的日數,或「一天」為單位。
  • 要在多久前提出申請?
    • 現行:至少 10 天前向公司申請。
    • 彈性試辦:至少 5 天前向公司提出申請。試辦公司如果願意,也可規定少於 5 天的期限。
  • 可以申請幾次?
    • 現行:如果以「1 個月」為單位的申請,次數僅限 2 次。但如果以「6 個月」為單位申請,則沒有次數限制,只有育嬰留停長度限制,最長總計可以申請 2 年,但 2 年中只有 6 個月家長可以領取月薪的 80% 的「育嬰留停津貼」。
    • 彈性試辦:以 3 次為原則。試辦公司如果願意,可以提供更多次數,甚至不限次數。

勞動部也提供誘因,鼓勵公司參加,只要參加試辦,原本應由雇主負擔的社會保險費就不必繳納。截至 5/8,已經有 64 家公、私部門單位參與試辦,有意願參與的公私部門,5 月底前都可以聯絡勞動部承辦人劉小姐,信箱:[email protected],電話:02-8590-1219。

3. 特教|特教生鑑定辦法修改!單側聽損納入特教、視障標準也放寬

為配合去年《特殊教育法》修法,教育部 4/29 修改《特殊教育學生及幼兒鑑定辦法》,明年 8/1 施行。修改重點包括:

鑑定對象拓寬:納入還未上小學的幼兒。

放寬視覺障礙鑑定基準:過去是優眼(2 眼中視力比較好的那隻眼睛)視力值看不到 0.3 才能接受視障鑑定。修改法規後,優眼視力看不到 0.4 就能接受鑑定。

「單側聽損」學生納入聽障特教生:「單側聽損」指一隻耳朵聽力損失,另一隻耳朵仍有達到醫療上的聽力標準。過去單側聽損學生不被認定為聽障生,後來發現單側聽損學習時確實會遇到困難,因此修改法規,將單側聽損者納入聽障特教生。

重新評估以「跨教育階段」為原則:重新評估是指對於學生障礙類別鑑定的重新評估,過去除了跨教育階段(例如小學升國中、國中升高中)要重新評估,每 2 年也要重新評估一次。以小學為例,就必須在小一入學時、小二、小四、小六畢業時各做一次。新法則規定,未來重新評估以跨教育階段為原則,避免頻繁鑑定。

加強「雙殊學生」的鑑定雙殊學生是指同時兼具「資賦優異」、「身心障礙」2 種特質的學生。新法規定,要加強身心障礙及「需要協助的資優學生」的鑑定(需要協助是指處於離島、偏遠地區,或因經濟、文化等因素需要協助),可以依據學生需求,調整鑑定程序、工具及項目。

Erika Fletcher Yfnwgrqi3a4 Unsplash
特教生鑑定辦法將納入上小學前的幼兒。示意圖/Photo by Erika Fletcher on Unsplash

4. 勞權|特教老師要教學又要鑑定,教育部將增加人力

去年《特殊教育法》修法,當時許多教師反應「特教鑑定」中的「心理評量」(鑑定心評)工作負擔過重。

「鑑定心評」是為了確定學生是否有特殊教育需求,以此為學生提供合適的服務。但鑑定心評主要由學校的特教教師處理,導致教師在教學之餘還得花大量的時間、精力處理鑑定心評。

教育部 4/29 發布法規,規定高中以下學校鑑定評估人員的資格、權益,及培訓辦法。這次訂定的法規有「提升勞動權益」、「增加人力」 2 大方向。

提升勞動權益:有 2 個重點:第 1 是減少評估案件量,條文明定鑑定評估人員每學年評估案量以不超過 10 案為原則。第 2 是給予合理報酬,明定鑑定評估人員辦理評估時,學校應給予公假、課務排代、施測費、跨校評估費,每份評估報告給予至少 1100 元。

增加人力:除了特教教師,教育部也納入具鑑定評估人員資格的退休教師或教保員,協助案量較多或沒有評估人員的學校,減輕現職教師負荷。

5. 兒少|保母虐童案後,居家托育訪視新規定:改為突襲訪視、6 種情況啟動「加強訪視」

3 月爆出的保母虐童案引發民眾對保母的關注。法規規定,保母必須登記在合格的「居家托育服務中心」,服務中心會協助媒合收托兒童,且必須定期派員訪視保母家。

保母虐童案發生後,衛福部承諾將修改「居家托育人員(保母)訪視指引」。衛福部4/30 公告新版指引。這次修改的有 2 大重點:新增分級訪視、明訂訪視觀察重點。

新增分級訪視:舊的指引規定, 1 年內必須訪視 4 次,而且應在收托 30 天內進行第一次訪視。修改後的新指引,將訪視分為「一般訪視」和「加強訪視」2 種:「一般訪視」的規則不變;「加強訪視」則將訪視頻率提高到 1 年內訪視 6 次。

而以下 6 種情況,都會啟動「加強訪視」:

  • 兒童:「全日托」或「夜托」+ 3 歲以下。
  • 兒童: 「全日托」或「夜托」+有特殊需求,如發展遲緩兒童、出養童、家外安置兒童。
  • 保母:長期收滿 3 名以上兒童,且經評估有照顧負荷的風險。
  • 保母:經過 3 個月的訪視,訪視員發現兒童疑似受傷或疑似有照顧風險。
  • 保母:托育中心評估後,被列為加強訪視對象。

明訂訪視觀察重點:舊的指引針比較重視「硬體」,新的指引則納入「實際照護狀況」。新指引明定訪視觀察重點,包括「環境安全」、「照顧品質」與「辨識不當對待風險」,如身高、體重不符生長發展、兒童經常受傷、穿著不合身、穿著不合時令等。

此外,訪視員必須在「不預約」的狀況下訪視,多次訪視也須安排在「不同時段」,且訪視時必須親自見到兒童、與兒童互動。如果無法親見收托兒童,必須盡速與家長聯繫,並排定再訪,若兒童行蹤不明,要立即通報地方主管機關。

Gabe Pierce Mlqwfetlies Unsplash
示意圖/Photo by Gabe Pierce on Unsplash

6. 勞權|一名訪視員負責 60 名保母,臺北市將為訪視員加薪

因應保母虐童案,衛福部訂定新版的「保母訪視指引」,訪視頻率最高 1 年 6 次,訪視時要觀察的重點也增加。臺北市不少基層訪視員反彈,多位議員也關注訪視員權益。

臺北市議員趙怡翔說,基層訪視員認為工作量高、行政作業多,希望增加人力與待遇,減少不必要的行政工作,也建議參考國際案例,訂合理的保母與訪視員比例。

議員柳采葳說,澳洲訪視員與保母比例是 1:20,臺灣一名訪視員卻要負責 60 名保母。此外,臺北市人力平均下來雖然符合 1:60 的規定,但是細看各區,會發現南港區每名訪視員平均需要訪視 68 名保母、松山區 63 名保母、內湖區 61 名保母,人力不足。

臺北市社會局長姚淑文說,訪視員大多是幼保系或社工系,但相較於幼保系、社工系常見的出路(例如公辦民營托嬰機構、社工員等),訪視員的起薪確實比較低。目前訪視員的薪資約 3.4 萬,未來會以社工起薪 37765 元為參考目標,幫訪視員調薪。而訪視員調薪經費將動用臺北市市長預備金,目前正在簽文,希望 7 月能為訪視員加薪。

7. 原住民|行政院、立法院都動起來,原住民身分證將能單列羅馬拼音族名

原住民的傳統名字有著重要的文化內涵,羅馬拼音也是原住民語的正式文字,不少原住民希望身分證上能以「羅馬拼音的族語名字」呈現。但《姓名條例》第 2 條規定,戶籍登記時必須「取中文姓名」,原住民因此不能在身分證上單獨只列羅馬拼音的族語名字(單列族名)。

今年 3/28,原住民族委員會(原民會)曾向行政院簡報,認為單列族名有助於原住民族多元文化,行政院因此在會上決定推動單列族名。

主管《姓名條例》的內政部預計會與原民會共同發布一份函釋,解決單列族名的問題。4/1,原民會表示,最快在 5/20 蔡英文總統卸任前,就能透過函釋讓原住民單列族名全國通用。

除了行政院決議推動單列族名,4/19,原住民立委高金素梅、鄭天財 Sra Kacaw、伍麗華 Saidhai Tahovecahe 等人也共同提案修改《姓名條例》,修法草案將讓原住民得以單列族名,並已在 5/2 經立法院內政委員會一讀,若是三讀通過,也將從法律的層級讓原住民可以單列族名。

Bawtu Payen 身分證單列族名後(已遮住資訊)
2021 年開始,陸續有原住民透過行政訴訟的方式,爭取身分證單列族名。圖為透過訴訟爭取成功的 Bawtu Payen,未來所有原住民族都將有機會跟他一樣在身分證上單列羅馬拼音族名。圖/ Bawtu Payen 提供

8. 長照|長照殺人判決分析:4 成是爸媽照顧孩子、近 6 成照顧超過 10 年

近年長照殺人事件頻傳,法務部司法官學院 2023 年完成「家庭照顧者殺人」判決書分析,分析了 1999 年到 2022 年間 26 份長照殺人判決書,今年 4/24 進行研究成果發表

以照顧身分分類,研究顯示,父母照顧重度失能子女占比最高,占 42%,重度身心障礙者的生理老化速度比一般人快,如果父母是主要照顧者,就需面對「雙重老化」的壓力。

此外,有 40% 的被照顧者無法順利溝通,也沒有生活自理能力;73% 的照顧者同時患有身心疾病或處於身心狀態不佳;有 58% 的被告,照顧被害人超過 10 年。研究表明,大部分照顧者走上絕路,是因為身心長期承受巨大壓力。

報告也指出,因為殺人罪的法定刑高,大部分加害人難以達到緩刑門檻,平均刑期為 4 年 10 月。法務部表示,目前正研擬修法,新增「長照殺人罪」,希望讓長照殺人加害者能達到緩刑門檻。

不過,身心障礙聯盟(障盟)表示,政府應該加強照顧資源公共化,讓障礙者能夠獨立生活,也必須讓照顧者知道有其他照顧的方式及管道。障盟表示,若修法讓長照殺人減刑,可能讓身心障礙者恣意被剝奪生命。

9. 原住民|從傳統領域抗議開始駐紮超過 7 年,「原轉小教室」 5/20 將拔營

1995 年,《原住民族基本法》(《原基法》)公布,法條中規定如果有人要對「原住民族土地」進行開發、利用、學術研究等,都必須先與原住民部落討論、取得部落同意。而法條中明文規定「原住民族土地」包括「原住民族保留地」與「原住民族傳統領域」(簡稱「傳統領域」)。

原住民族保留地的定義與規定在《原基法》通過前就已公布,而傳統領域則指有關原住民族文化、傳統習慣的土地,包括祖靈聖地、傳統祭儀土地、獵區、墾耕區等。不過政府遲遲不公布劃設傳統領域的詳細法規,相關規定因此一直無法實施。

直到 2017 年 2/14,原民會終於在《原基法》公布 22 年後,公告了〈原住民族土地或部落範圍土地劃設辦法〉,規定了哪些土地可以劃為傳統領域。但規定卻違反原運團體長年的期待,明文規定只有「公有土地」可以劃設為傳統領域,「私有土地」被排除。

原住民族運動者 Panai Kusui(巴奈·庫穗,以下簡稱「巴奈」 )、Istanda Husungan Nabu(依斯坦達・霍松安.那布,以下簡稱「那布」)、Mayaw Biho(馬耀・比吼)等人不滿原民會的規定,2017 年 2/23 開始,駐紮在凱達格蘭大道抗議。

當年 6/2,抗議者被驅離到 228 公園,但巴奈、那布仍長時間居住在 228 公園帳逢,持續抗議,並舉辦「原轉小教室」講座推廣原住民議題。當地也成為許多都市原住民青年的聚集地,被稱為「凱道部落」,成為原住民運動史的重要地景。

今年 5/5,原轉小教室團隊宣布,228 公園的帳篷將於今年 520 總統交接後拔營。長達 7 年的「凱道部落」行動將劃下句點。5/7 團隊舉辦了「在路上的朋友派對」,以歌曲、詩、談話,分享過去的經歷,並歡送巴奈、那布回家。

20121325 10155466617198290 6006604446071132805 O
自從巴奈等人在凱道、228 公園駐紮抗議以來,辦了 170 場原住民議題講座,讓駐紮處成為原住民運動史的重要地景。圖/原轉小教室

10. 人權|加薩戰爭打了 1 年多,最近為何引發美國大學抗議潮?

去年 3/7,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瑪斯」(Hamas)突襲以色列南部,殺害 1200 人,以色列則對哈瑪斯控制的加薩走廊發起報復行動,造成 3.4 萬人死亡。

戰爭開打以來,美國大學持續有零星抗議,要求美國政府停止對以色列的軍援,並要求校方停止與以色列公司的商業合作。部分抗議者使用了反猶口號,也使校內的猶太裔師生感到不安。

4/17,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哥大)校長決定報警,哥大校區紮營的 100 多名親巴勒斯坦抗議者在 4/18 突然被捕,這是自 1960 年代越戰抗議以來,哥大校園第一次發生大規模逮捕事件。哥大抗議者被捕後,抗議活動迅速升溫:一週內,全美各地大學都發生大規模抗議與逮捕行動。

非營利新聞組織《訴求》(The Appeal)報導,警方除了與抗議者爆發肢體衝突,甚至有部分警察使用武器:有警察在哥大室內大廳開槍、維吉尼亞聯邦大學則有警察施放催淚瓦斯、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也有警方對抗議者射擊橡膠子彈。截至臺灣時間 5/12,美國約 40 個行政區發生大規模逮埔,2900 名抗議者被捕。

這篇不能只有我看到
李修慧
李修慧

曾任「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採訪記者,專長原住民、性別、勞動權益報導;「每天為你讀一首詩」小編。目前就讀於東華大學華文所創作組,臉書專頁 Poem4life。

文章: 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