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週報|6/9-6/20】演藝圈 #MeToo延燒、政府將訂「托育專法」、烏克蘭水壩被炸毀引發嚴重洪災

1. 性別|演藝圈 #MeToo:許傑輝、黃子佼、NONO 被指控性騷擾、性侵

臺灣 #MeToo 熱潮從 6 月初開始,截至 6/20 已經進入第 3 週。近日,#MeToo 延燒到演藝圈,包括演員宥勝、藝人許傑輝、黃子佼、NONO、炎亞綸都被指控曾性騷擾、性侵,或偷拍他人的私密影像。

其中,藝人許傑輝被至少 8 人具名指控他在指導戲劇或擔任導演時,觸摸試鏡者、演員的屁股、胸部,也曾無故要求女演員嘗試性愛場景、做出性愛動作,甚至要求女演員在面試時在他面前換衣服,私下暗示女演員可以用性行為換取曝光、演出機會。

而黃子佼則以拍藝術照為名,要求多名女性拍裸照,要求她們在相機前作出性愛動作,也曾有女性遭到強吻。宥勝則被指控解內衣摸胸、環抱經紀公司人員或工作同事。NONO 被指控強暴。炎亞綸則遭前男友指控偷拍私密影像。

目前,許傑輝、NONO 都宣布退出演藝圈。宥勝和炎亞綸則發布道歉,黃子佼則在開直播道歉後,自傷送醫。

2. 性別|#MeToo 延燒:立法院將修性騷擾 3 法,公聽會討論了哪些重點?

臺灣 #MeToo 運動延燒超過 3 週,立法院決定修改 「性騷擾防治 3 法」。6/12,立委范雲等人召開修法公聽會,討論現行處理性騷擾的《性別教育平等法》(《性平法》)、《性騷擾防治法》(《性防法》)、《性別工作平等法》(《性工法》)該如何修改。根據《報導者》的整理,公聽會中聚焦於以下 3 個問題:

  • 《性工法》申訴制度缺乏外部機制介入
  • 《性工法》要不要新增通報制度
  • 是否要調整申訴時效

《性工法》申訴制度缺乏外部機制介入:針對職場的《性工法》設有申訴機制,且分為 3 階段。第 1 階段、第 2 階段是向公司申訴,公司必須依法組成性平會調查、懲處行為人。如果當事人對前 2 次內部調查結果都不滿意,第 3 階段可以向地方縣市政府勞工局申訴。

但是針對第 1、第 2 階段,《性工法》沒有規定詳細處理流程,對性平會的組成也沒有詳細規定。許多當事人在前 2 階段調查都無法獲得妥善處置,反而遭受更嚴重的打壓與創傷,就此離職。即使當事人撐到第 3 階段,但勞工局也只能調查雇主有沒有在處理性騷擾時失職,沒有權力裁罰行為人。

公聽會中,勵馨基金會公民對話處倡議組組長郭育吟表示,應修法讓當事人第 2 階段就可以直接向勞工局申訴,並讓勞工局有權裁罰性騷擾行為人。臺北大學法律學系教授郭玲惠則提醒,裁罰不一定能解決問題,對部分當事人來說,調職等工作調整才有意義。她認為,勞動部可以給出準則,比如按照情節嚴重程度不同,建議採何種懲處,讓企業有所依循。

《性工法》否設立通報制度:3 部法中,只有針對校園的《性平法》設有強制通報制度,規定校園內發生疑似性騷擾、性霸凌、性侵害等性別案件,就需在 24 小時內通報主管機關。但針對職場的《性工法》卻沒有類似制度。

公聽會中,郭育吟提議建立通報機制,要求公司一旦受理申訴案,就要通報主管機關,以便主管機關掌握今年有多少企業有人申訴,做通盤檢討。然而,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張晉芬提醒,建立通報機制也可能令某些主管更傾向吃案。張晉芬主張,應該明文規定公司必須公布性騷擾事件的最終懲處,讓大家都知道性騷擾是有後果的,才能遏止。

申訴時效是否要調整:3 部法中,只有《性防法》涵蓋民事、刑事、行政 3 種救濟管道。民事方面,損害賠償請求時效為 2 年;刑事部分,性騷擾罪屬於告訴乃論,時效是 6 個月;行政申訴則須於 1 年內提出。

律師莊喬汝表示,對於受到嚴重性騷擾的人來說,刑事的 6 個月的時效不足以讓他們從心理創傷中恢復、有能力提告,很多人因此喪失救濟管道,因此過去曾討論過,是否要將性騷擾罪改為非告訴乃論,就有 10 年追溯期。但郭育吟提醒,若時效延長,當事人證據更可能隨著時間佚失。申訴期該怎麼訂,才不致於過度消耗行政、司法資源,也有待各界討論。

圖/高嘉瑜 Facebook

3. 弱勢|健保新制 7/1 正式上路,低收、中低收、身心障礙不受影響

到醫院看病時,除了健保會協助付醫療費用外,民眾也需要繳交一部分的醫療費用,也就是「部分負擔」。為了避免民眾浪費健保資源,健保署今年打算調整「門診藥費」、「慢性病連續處方箋」和「急診醫療費」的部分負擔,新制在 5/17 預告。

門診藥費方面,基層診所、地區醫院部分負擔維持不變;區域醫院、醫學中心藥費 100 元以下,從原本的不收費改為收 10 元,其餘按 20% 收取,收取上限也從 200 元增加為 300 元。

慢性處方箋方面,過去不收部分負擔。新制度基層診所 3 次調劑免收,地區醫院以上醫療慢箋首次調劑比照一般箋,第 2 次以後免收。

急診醫療費方面,基層診所與地區醫院維持 150 元不變,區域醫院從 300 元整為 400 元,醫學中心從「450 元~550 元」調整為 750 元。針對,中低收入戶、身心障礙者到基層診所、地區醫院、區域醫院維持現行收費,醫學中心則是 550 元。

現行法定免部分負擔的民眾,如重大傷病、分娩、山地離島地區就醫、低收入戶等不受影響;另外,中低收入戶、持身心障礙證明民眾也都不受這次調整影響。6/16,新制預告期期滿, 共收到 5 件回應,都是針對內容的正面回饋或文字修正,對條文內容沒有意見,因此新制將會在 7/1 如期上路。

4. 育兒|政府將訂「托育專法」:保母資格變嚴格、托育機構必須公開人員資訊

衛福部規畫訂定新法「兒童托育服務法」,將「0 歲到未滿 2 歲」的托育相關法條,從現行的《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獨立出來,將成為臺灣首部「托育專法」。新法有 2 大方向:第 1 是「托育機構與人員提高管控規格」,第 2 是「提升托育量能及品質」。

在「提高管控規格」方面,實際方向包括:

  • 保母登記資格變嚴格,只有取得「托育人員技術士證」或教保托育科系畢業的人才能登記、擔任保母。
  • 私立托育服務機構的收費方式,必須送交主管機關備查。
  • 明文規定托育機構應該公開哪些資訊,例如「收退費基準」、「收費項目與數額」、「核定收托人數」、「實際收托人數」、「托育人員資訊」等。
  • 要求托育機構必須設置專門帳戶,並有會計帳簿憑證規定。

而在「提升托育量能及品質」方面,實際內容包括:

  • 「社區公共托育家園」入法管理。
  • 新增「社區互助」、「部落互助」、「職場互助」托育服務。
  • 放寬公有不動產,以無償營利方式提供非營利性質法人使用。
  • 學校場所如果辦理托育服務,不必變更使用執照。

「兒童權益促進協會」幼教組主任陳乃慧則說,過去發生虐待事件後,托育機構常常改變名稱,讓家長難以辨別,希望這次修法,能夠規定同一地址的托育中心必須公開過去的名稱。她也建議將托育機構師生比提高到 1:4,降低托育人員的壓力、減少兒虐事件。目前,托育專法仍在草擬階段,未來才會公告草案細節、確定條文。

示意圖/Photo by Jelleke Vanooteghem on Unsplash

5. 弱勢|7 月起,10 個縣市的民眾可以用敬老卡、愛心卡的「點數」搭火車

另為促進銀髮族及身心障礙者乘坐大眾運輸工具,臺鐵局洽詢各縣市政府參與意願後,將於 7/1 開放 10 個縣市的敬老卡、愛心卡可以用縣市政府發放的「點數」乘車。

參加計畫的縣市包括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苗栗縣、臺中市、彰化縣、南投縣、嘉義縣、嘉義市、屏東縣。民眾乘車區間,只要起站或迄站有其中一站,是在這些縣市轄區內的話,就可使用點數乘車。例如臺北市每個月給 30 點,1 點等於 1 元,如果搭乘費用在 30 元內,就不用支付任何費用。超出點數的部分,則會以民眾該卡片的電子錢包餘額扣款。

臺鐵局提醒,必須請由各車站設置的「地方社福卡」專用通道驗票機刷卡進、出站。而社福卡可搭乘的車包括區間車、區間快車、莒光號、PP 推拉式自強號 4 種。

6. 人道|烏克蘭水壩被炸毀引發洪災:至少 16 人死亡,數千人缺乏水、食物

6/6,烏克蘭南部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民用水壩卡科夫卡水壩(Kakhovka Dam)遇襲,水壩出現缺口,洪水從缺口傾瀉而出。卡科夫卡水壩是烏克蘭南部地區的主要電力、灌溉和飲用水來源。水壩被毀除了引發下游嚴重洪災,還導致下游地雷被沖走,造成嚴重的人道威脅。

卡科夫卡水壩橫跨聶伯羅河,目前,聶伯羅河北側為烏克蘭領土,南側則為俄羅斯占領區,而水壩所在的新卡科夫卡市(Nova Kakhovka)屬於俄國佔領區。而目前烏俄雙方互相指責水壩是被對方炸毀。

水壩遭毀後不久,下游赫松市(Kherson)官員就緊急通知上萬名居民撤離。洪災至今淹沒下游 20 多個村莊。烏克蘭當局表示,截至 6/17,下游洪災造成 16 人死亡、31 人失蹤,俄羅斯則表示在他們的控制區有 29 人因洪災死亡。

此外,洪水還導致原本散布在下游土地的地雷被沖走。紅十字國際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the Red Cross)表示,他們花了數月時間協助烏克蘭的掃雷行動,包括繪製地圖、標記雷區,並提供訓練和設備,但在洪災發生後,數個月的行動完全付諸流水。紅十字國際委員會表示,地雷裝置不會因洪水而失效,意味著這些地雷在未來數十年都可能構成威脅。

根據英國國防部,爆炸發生 9 小時後,「整個水壩的東半部和大多數水電和公用基礎設施都被洪水沖走」。聯合國人道事務協調廳(UNOCHA)示警,這起事件帶來的環境和人道後果恐怕要深遠許多。聯合國表示,這起事件可能對於前線雙方數十萬人帶來的嚴重衝擊,數千人除了一夕間失去家園,另有好幾千人無法取得飲水、食物和基礎設施的服務。

卡科夫卡水壩被炸毀後,下游的赫松市嚴重淹水。圖/Dsns.gov.ua @ Wikipedia CC BY SA 4.0

7. 弱勢|「資收大軍計畫」轉型,臺北市議員要求市政府照顧 900 個邊緣戶

為了鼓勵資源回收,環保署 2017 年推動「資收大軍計畫」,由資收個體戶協助清潔隊及社區做資源回收,每月扣除勞健保最高月領 4134 元。但 2 年前,環保署規畫將「資收大軍計畫」轉型為「資收關懷計畫」,雖然提高了回收價格、增加到府收運等,不過限定有中低收入等資格才能參加,許多沒有弱勢資格的「邊緣戶」因此無法參與計畫,生計受衝擊。

臺北市參加資收大軍計畫的人數最多,受影響的人也多。最近,臺北市議員陸續收到陳情,質疑資收大軍退場缺乏評估。議員林延鳳表示,臺北市「資收大軍」參與人數去年有 990 人,但轉型後的關懷計畫參與人數今年只有 35 至 37 人,等同有 900 個家庭失去計畫支持。

議員張志豪說,環保署今年起停止補助,已經有大安、文山等里反映資源回收工作無法持續。林延鳳也要求,臺北市政府應在同一預算規模下,接手辦理專屬臺北市版的「資收大軍計畫 2.0」,讓無法符合關懷計畫資格者能繼續投身資源回收工作。

8. 人權|林夕支持反送中被封殺,陳奕迅演唱會歌單作詞人欄位被亂改

2019 年,香港爆發反送中運動時,知名詞人林夕因曾公開支持,並曾改寫自己替王菲填詞的〈約定〉,致贈流亡海外的社運人士羅冠聰。當時,林夕因此遭到中國影視圈封殺,各影視平臺全面下架其作品,歌手若演唱到林夕的作品,作詞人不是空白、改名,就是變成「佚名」。

今年年底,長期與林夕合作的歌手陳奕迅將廣州舉辦巡迴演唱會。但根據 6/12 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公布的送審資料,演出歌單中多首由林夕填詞的經典歌曲,包含〈K 歌之王〉、〈你給我聽好〉、〈十年〉、〈愛情轉移〉等,作詞人欄位都被改成其他人,完全不見林夕二字。

這份送審資料在網路上引起批評,6/15 官網上的資料已經遭刪除。6/18 演唱會主辦方發布道歉聲明,稱「操作不夠嚴謹,發生重大失誤」。陳奕迅經紀人則指出,該錯誤是不能容許的,已與該主辦方終止合作。

9. 身心障礙|「育兒親職網」改版:增加口述影像課程、身心障礙育兒資訊

為了協助新手爸媽取得正確育兒資訊,衛福部 2012 年起設立「育兒親職網」。並在去年進行改版、優化。今年 6/9,衛福部舉辦優化記者會。

「育兒親職網」的計畫主持人致理科技大學教授張淑萍表示,這次改版有 3 大特色。第 1 是跨載具,使用者可透過手機、平板進入網站。第 2 是強化影像內容,除了一般資訊影片外,也特別邀請親子專家以「口述影像」方式錄製影片。第 3 是在「兒童發展」、「兒童安全」、「生活照顧」、「親子互動」4 大主題外,新增身心障礙、多胞胎照護內容,滿足各類族群需求。

圖/「育兒親職網」

10. 環境|聯合國通過《公海條約》:生效後,將擴大公海保護區

全球海洋約有 2/3 的面積屬於公海,因為不隸屬任何國家,所以管制鬆散,常承受不當開發與利用。今年 3 月,聯合國達成協議,將簽署有法律約束力的《公海條約》(The High Seas Treaty)。6/19,《公海條約》正式通過

《公海條約》主要有 4 項重點:第 1 是比照聯合國的「氣候大會」或「生物多樣性大會」等,定期召開締約方會議,讓成員國齊聚檢討海洋治理問題;第 2 是要求成員國在公海進行採礦等經濟活動時,必須進行「環境影響評估」;第 3 是建立「公海保護區」的法律框架;第 4 是共享海洋遺傳資源。

關於「公海保護區」,目前只有 1% 的公海受到保護,《公海條約》生效後,聯合國將成立新的海洋監管機構,並且建立公海海洋保護區的法律框架,讓更多公海納入保護範圍。去年 12 月舉行第 15 屆「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時,有近 200 個國家同意,要在 2030 年前保護 30% 的海洋,而要達成這個目標,《公海條約》是不可或缺的關鍵。

「共享海洋遺傳資源」方面,海洋的植物、動物和微生物蘊藏許多遺傳資源,已開發國家往往從深海的海綿、磷蝦、珊瑚、海藻提取特殊成分,研發製成藥品或化妝品等,具極高的商業與科學價值。根據《公海條約》,各國應該共享相關商業利潤與資源。

《公海條約》雖然通過,但還不確定能否生效。等今年 9 月,聯合國將開放簽署協定,待 60 個國家批准後,條約才會正式生效。非政府組織預估,60 個會員國的批准門檻有機會可達成,因為最早積極推動《公海條約》的國家就有約 50 個。

而臺灣雖然不是聯合國會員,但在全球公海遠洋捕撈上,臺灣參與度名列前矛,且臺灣漁業也因為捕撈禁捕魚種等問題,在國際上惡名昭彰。《公海條約》生效後,臺灣漁業也將面臨更大的轉型壓力。


如果您也喜歡「公益雙週報」,請捐款支持我們。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希望這份「公益雙週報」能繼續刊出,為您省下挑新聞的時間與精力,讓您能把時間與精神花在更有意義的公益事務上。

這篇不能只有我看到
李修慧
李修慧

曾任「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採訪記者,專長原住民、性別、勞動權益報導;「每天為你讀一首詩」小編。目前就讀於東華大學華文所創作組,臉書專頁 Poem4life。

文章: 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