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婉諭/快篩價差高、求助程序繁瑣、配套不周,弱勢民眾被迫放棄醫療協助

編按:有鑑於立委王婉諭與其團隊長期深入、多面、即時的社政討論,Right Plus 合作開啟王婉諭專欄,收錄、匯集、編整其相關產出,避免有價值的論述散落在社群媒體的片斷之間。

本專欄目的僅在於公益專業與社政領域的累積傳承,不具政黨推廣功能、不做政治響應,內容亦不代表本站立場。

4/18 日,國內首例確診重症2歲男童不幸離世,我可以看出確診家屬的無助,以及通報機制的混亂。

男童確診出現嚴重症狀後,家屬們先是聯繫新北市衛生局,接著是 1922(疫情通報與諮詢專線),最後還有 119。過程中這3個單位出現許多相互聯繫的扞格,導致家屬無所適從。

我認為,指揮中心必須重新檢討並修正確診通報和處理流程,把醫療資源和窗口留給真正有需要的人,減少不必要的文書作業,並且提供足夠清楚的指示給輕症確診者。

提供照顧假和幼兒公費唾液快篩,在抗疫中支持家長

4月我也收到好多家長求救,孩子因為學校有多位學生確診,達全校停課標準。但這種停課樣態,是配合中央防疫原則的預防性停課,並非確診者的密切接觸對象,因此家長不會收到「居家隔離通知書」,根本沒辦法申請「防疫補償金」。(編按:5/8 起已調整校園防疫措施

因此這些家長請了防疫照顧假,卻要面臨沒有薪水,也無法獲得補償的狀態。我要再次呼籲,防疫照顧假應該要由政府編列預算,或是給予必要的協助,才能真正協助到有需要的家長。

而按照目前規定,如果是被匡列為居家隔離者,國小、國中、高中生,都可以獲得2劑公費快篩試劑,大學以上的成人則能獲得3劑,卻獨漏國小以下幼兒。未提供他們快篩試劑,讓我深感不解。

示意圖/by Jay Hsu on flickr @ CC BY-NC-ND 2.0

孩子本來就可能較不易覺察身體異狀,或即使覺得身體不舒服,也是用肢體或情緒來表達,這些因素都有可能使幼兒染疫難以在第一時間被發現。衛福部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也曾表示,年紀小的小朋友病情變化快速、免疫系統不成熟,更需要特別注意。

然而,目前各地快篩試劑缺貨、大排長龍的情況下,家長們連想要幫孩子們取得快篩都非常困難,甚至要仰賴親友到處調度。家長因為疫情而來的生活衝擊和變化已經很多,政府應該在這時成為家長的後盾,而不是帶來更多的困擾。

我認為疾管署應盡快將國小以下幼兒,規畫納入提供公費快篩試劑。最後,我知道許多家長們會擔心使用鼻腔快篩,對於幼兒來說非常困難。因此我也要呼籲,唾液快篩正式上市後,政府應優先讓未打疫苗的 12 歲以下幼兒使用。(編按:5/12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公布,食藥署已通過一款唾液快篩,在藥局開始販賣

呼籲公費補助快篩,減低家庭經濟負擔

自從 4/28 快篩實名制上路後,幾乎每天都能在藥局外面看到長長的排隊人龍。這段期間,我們多次召開記者會,希望政府拿出解決問題的誠意,但看到的還是只有「總採購一億劑」這樣虛幻的空頭承諾。

已經有好多民眾向我陳情,許多行業要求員工、學生快篩,或是民眾因為接觸確診者必須篩檢,但到了藥局卻可能買不到快篩。若未來防疫政策再次鬆綁,走向「以篩檢代替隔離」,快篩需求勢必會顯著成長,在這樣的預期心理下,大家難免人心惶惶。

在此情況下,中央應該建構快篩試劑預購平臺。前年疫情初期,購買口罩面臨一樣的情況,當時政府推出「eMask 口罩預購系統」,讓民眾可以在網路上預購、繳費,然後再到超商取貨。

既然2年前的口罩之亂,最終可以資訊系統緩解人力負擔,現在的快篩試劑理當也能朝相同思維來思考如何建置預購系統,才能有效分散人流、減低基層藥局人力負擔。

示意圖/民眾在住家附近藥局排隊買快篩試劑。取自藥局臉書公開貼文

不只如此,頻繁篩檢對基層勞工和家庭其實也都是不小的負擔。我看到有人嘲諷超商賣的快篩沒有排隊搶購,根本只想「搶便宜」,我對於這樣的說法完全無法認同。對許多辛苦的家庭來說,超商和藥局的試劑,一劑高達 80 元價差,一個家庭一次篩檢可能就是幾百元以上的差距。更別說頻繁的篩檢,對弱勢家庭更是沉重的負擔。

在各國最嚴峻的時期,包含美國、日本、新加坡,甚至部分歐洲國家政府,都曾實行公費快篩政策。讓民眾可以在沒有負擔的情況下,配合國家的防疫政策。

目前應該有2個重點,是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應立即去做的:第1,在疫情高峰時刻,全面以公費補助快篩,降低基層勞工經濟負擔;第2,加速快篩進口速度及國產專案審查、授權生產,補足快篩量能缺口

視訊看診恐讓民眾個資外洩、配套不周

急速增加的檢驗和投藥需求,也讓醫療體系不堪負荷、民眾的醫療可近性變得更低。買快篩要等、PCR 要等、檢驗報告要等、看診投藥也要等,對於沒有時間、沒有後援的弱勢民眾來說,很難有時間去了解繁瑣又不停更新的醫療流程。

如果出現症狀、快篩陽性,面對壅塞又複雜的求助流程,民眾甚至可能選擇不採檢,繼續工作才能維持生計。但是,這等於是放棄了後續醫療的一切協助。我們不該讓本來就很艱苦的民眾,被迫放棄醫療資源。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一再強調,政府應該改善並加速從篩檢、運送、到投藥的流程,放寬不必要的限制,提升基層醫療人員共同防疫的意願,也增加醫療可近性。

篩檢方面,即使指揮中心開放3類民眾(正在居家隔離、自主防疫,或居家檢疫者)如果快篩陽性,就可以線上視訊診療。但視訊診療基礎建置不足,不僅許多民眾不會使用診療 App,掛號系統上,也沒有機制能確認民眾是否符合視訊看診資格。

示意圖/「健康益友 App」平臺,在臉書上用影片示意視訊診療流程。取自臉書公開貼文

目前衛福部僅開放視訊診管道中的「健康益友 App」,作為唯一可以使用電子處方箋的平臺。但是這個平臺卻根本不是屬於官方的,而是眾多民間公司開發的軟體之一。這會讓特定公司搜集到大量民眾、醫師的個資。個資如何保存、安全有沒有把關,衛福部都應該給個交代。

也有藥師表示,因為醫藥人員不熟稔使用方式,導致開藥錯誤率高達 10%。藥師們也擔憂,健康益友 App 開立的電子處方籤,在申報過程中到底能不能作為佐證,還是必須再跟醫師取得紙本憑證?

第一線人員的擔憂和質疑,也突顯出衛福部的思慮不周、交代不清。針對這些問題,衛福部應該出面說明,而不是用胡謅搪塞的態度,回應辛苦的第一線人員。

防疫運輸不足、恐排擠醫療資源

在運送方面,防疫計程車也十分不足。每天確診人數7、8萬人,但全臺防疫計程車的數量卻不到 1500 輛。許多民眾叫不到防疫計程車的情況下,選擇打 119,也會連帶排擠既有醫療體系的資源。

針對上述問題,政府都有責任審慎思考,提出解方。尤其在進行決策時,更要重視弱勢者的聲音。隔離、生病都已經很辛苦,醫療診斷的流程應該以患者為中心,不該再讓生病民眾在雨中等 PCR,讓弱勢民眾不敢看醫生。

有完善的配套措施,才能讓全民共同配合防疫政策,帶領臺灣走過疫情的關鍵期,我們也才真的有機會走向一個與 COVID-19 共存的社會。

5/16 日,立委王婉諭出席記者會,呼籲政府完善防疫政策。圖/取自王婉諭 fb

延伸閱讀:
1. 【雙週報|4/8-4/21】2. 學校達到停課標準,家長請假照顧卻拿不到「防疫補償金」
2. 【雙週報|4/22-5/5】5. 快篩一盒 500 元,高雄、宜蘭補助弱勢免費拿快篩
3. 【雙週報|4/22-5/5】2. 疫情下的弱勢兒少:5成孩子擔心染疫過世、7成擔憂家裡錢不夠用


原文於 2022.4.192022.4.222022.5.4 2022.5.62022.5.9 2022.5.102022.5.16 刊於王婉諭粉專,Right Plus 獲授權編整刊登。


首圖/by Henry & Co. on Unsplash

這篇不能只有我看到
王婉諭
王婉諭

過去我是全職媽媽,現在是時代力量立法委員。
 
進入立法院後,我們致力於犯罪被害人保護、社會安全網、托育幼照環境、社工權益、性別平權、性平教育、精神衛生、環境保護等多項議題。未來,我們仍希望努力關心社會中的每一個角落,讓臺灣往更好的方向前進,也讓我們的下一代有更好的成長環境。

我們一起勇敢,照亮孩子的未來!

文章: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