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權利失衡如何惡化貧窮?/梅琳達‧蓋茲《提升的時刻》

《提升的時刻》是我近期看過最過癮的一本書。很久沒有看過能把發展議題談得如此清楚卻又好看的書了(當然也可能是因為我書讀得少)。讀完之後,會深深理解提升女性力量將如何為世界帶來巨大的改變、性別失衡的具體傷害以及它們如何惡化貧窮,科技、資訊、愛與同理心又為什麼必須緊密結合,以及,是的,錢應該怎麼花。

不得不承認,翻開這本書之前,我對於全球財力最雄厚的私人基金會創辦人沒有多大的興趣。輕微仇富的麻煩──或許也是富人的原罪──往往是,他們做得好,你覺得「廢話因為你有錢,要是我有這麼多錢我也可以做這麼多事」(這很可能是我們對自己滿大的誤解);要是他們搞砸了,你又會說「有錢人就是只知道錢,果然不知道民間疾苦」。

韓國名導奉俊昊的《寄生上流》裡有句經典臺詞:「因為他們很有錢,當然可以這麼善良。」但是梅琳達‧蓋茲(Melinda Gates)不(只?)是想當個撒錢賺形象的富豪,也並不甘於待在辦公室裡指揮遙遠的現場,而且她還比誰都清楚大多數人可能怎麼想她──養尊處優的貴婦,大聲疾呼女性之艱難,卻不必在日出前起床、小孩不必搭公車、育兒支援很可靠,還有願意接送孩子、洗碗盤的伴侶。

或許正是因為太明白了,她從頭到尾沒有半句廢話,只是坦然面對自己在試圖解決貧窮與性別權利失衡上的各種學習,以及她心中的許多典範──從窮困的農婦到權利的改革者。她也比誰都清楚,富裕但沒經驗的慈善家很可能如何搞砸事情。

梅琳達‧蓋茲與丈夫一起創辦了私人基金會 Gatesfoundation。(圖/Gatesfoundation 官網

在與比爾蓋茲結婚前,梅琳達是微軟少數的女性職員,在以男性為主場的科技業靠著出色的工作能力一路升遷,成為高級主管。然而直至她後來結婚,從職場到婚姻,她都跟大多數女人一樣,深深體會到女性的劣勢。從要不要生孩子、何時生養的決定權,到女性在職場上的機會不平等,她開始思考並觀察這一切在世界各地,特別是貧困地區造成的後果,並且積極推動家庭計畫。

梅琳達妥善運用財力進行大規模的研究,包括仔細了解基金會的社區方案為什麼推不動?婦女在做生養決定時受到哪些權力宰制?為什麼發送保險套給性工作者還不夠,必須為她們解決暴力,才可能真正防範愛滋?為什麼設立社區據點、集結婦女力量,能夠有效對抗侵犯?當她無法從研究報告中得到答案時,她就起身進入現場,親自去跟許多人對話。

執著的研究精神讓她進一步發現了家庭計畫與貧窮之間的關係,並了解到在許多貧困地區,女人若能得到與男人相同的資訊、技術、薪資與機會,將能如何改變整個家庭的處境,進而影響整體社會脫離貧窮的進程。很快的,基金會的工作從原本的 HIV 藥物研發與科技推展,到紮實綿密的社區工作,讓她在無數的挫折中了解到,資源的匱乏與否並不是最大的問題,資源的傳遞與分配才是最大的學問,而這也是富裕與貧窮最關鍵的分野。

琳達・蓋茲上談話節目談《提升的時刻》。影片/The Daily Show with Trevor Noah

當小兒麻痺疫苗在 1953 年問世時,富裕國家很快能接種到疫苗,小兒麻痺因此在 70 年代末便於美國絕跡。但同一時間,世上許多國家仍有數以萬計人因貧窮而無法得到疫苗。2011 年,印度終於根絕了小兒麻痺,跌破許多公衛專家眼鏡,成功之道便在於 200 多萬跑遍全國、四處尋找孩童打疫苗的接種大軍。

從整個地球的視野(而非國家界限)來看,到了科技突飛猛進的近代,人類再無權輕易說資源不足。這世上絕大多數人之所以餓死、病死,不是因為沒有食物、藥物或技術,而是因為沒有人想辦法送到他們手上(或有人想辦法不送到他們手上)。所以你會看到富裕國因肥胖病和過度消費而受苦、資源任其腐敗棄置,窮國卻可能連救護車都沒有。或者更糟,人民必須承受富裕國的汙染、3C 垃圾與低廉的勞動力轉嫁。

梅琳達不只逐漸理解並願意面對這些事,更願意鑽研議題,重點是她還有能力說清楚。大多數倡議者只習慣重覆特定名詞,然後假設每個人都能理解其中顯而易見的傷害,例如童婚、失學、隔代教養,或說出一個專有名詞卻無意解釋,例如「賦權」。然而你很可能還是不懂,隔代教養究竟哪裡錯了?爺爺奶奶也很用心在照顧孫子啊!一輩子生活在農村的孩子,為什麼一定要上學識字?童婚有什麼關係,那不是人家的文化嗎?(不是)還有,賦權說了半天到底是什麼!

Photo by Jerry Wang on Unsplash

梅琳達堅持要依循證據來設計資助目標與扶貧方案,所以她會去追問到底然後告訴你,兒童新娘比同齡未婚者感染 HIV 的比率更高,更容易被伴侶強暴、毆打,教育程度比未婚女童低、通常跟丈夫的年齡差距較大,導致虐待與權力失衡,並且很可能被迫生出超過她養育能力的小孩數量,因此沒時間賺取收入,過早懷孕也讓她們身體虛弱,餘生都有貧病交迫的風險,子女因此陷入世襲貧窮。

她也會告訴你,能讀書寫字的女孩更懂得利用衛生體系、向師長表達健康和家庭問題,能夠學習拆解壓迫她們的社會規則與輕視、對自己另眼相看,因此感受到自主權(賦權的過程),並且能獲得較高的薪資、加速經濟成長、提高農業生產力、減少婚前性行為、降低早婚機率、延後初次生產,甚至規畫生養孩子的時程。受過教育的母親也比較能學習營養學、疫苗和其他養育子女所需的知識。

顯而易見,梅琳達的資源與位置讓她無論做出何種選擇,對這世界都會造成數以倍計的加乘影響──只是推動一場家庭計畫高峰會,就能在媒體與醫學期刊的推波助瀾下,讓英國和塞內加爾政府把家庭計畫的預算加倍、肯亞也增加了 1/3,坦尚尼亞、盧安達、烏干達、布吉納法索和馬拉威則因此募到 20 億美元的計畫經費。

琳達・蓋茲在 TED 談節育議題。影片/TED

一個如此有影響力的女人,珍惜並善用自己的力量,深深了解貧窮與疾病的連動性,知道這世上沒有單純的問題,更不是有錢就能天下太平。她在書裡著墨最多的,是一個又一個社區工作者、爭權者與貧困者教會她的事,也是她願意坦然與我們分享的成長。更重要的是,她還領悟到連結科技與愛的必要性,知道科學與同理心缺一不可。

如果說這世上真有所謂的善惡壁壘,我們必須深深慶幸,善的這一方擁有梅琳達這樣的女人,不僅願意積極作為,也願意正視彼此的極限,努力和所有人一起把好事做對、把對的事做好。


本文原刊載於 Okapi【太陽之西】專欄,於此收錄於原作者作品集中

這篇不能只有我看到
葉靜倫
葉靜倫

Right Plus 創辦人 & 總編輯。曾任出版社資深編輯、NGO 雜工、NPOst 主編,對書寫斤斤計較但錯字很多。除了文字沒有其他技能。

想當特務卻當了 10 年編輯,想養獅子卻養了一隻貓。相信智慧比外貌還重要,但離不開放大片。最喜歡善良的朋友,聰明的情人,以及各種溫柔的對待。

文章: 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