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克先推薦序:一線社工誠懇無偽的告白與反思/《你不伸手,他會在這裡躺多久?》

編按:「我們只能讓個案不要死而已⋯⋯」社工李佳庭在萬華街頭服務無家者 4 年多,並將這 1000 多個日子的摩擦與碰撞、笑與淚寫進《你不伸手,他會在這裏躺多久?》一書中。

本篇為此書推薦序〈難以言說,但又轉瞬跳躍的「生命」光影 〉,由臺大社會系黃克先副教授執筆,點出遊民社會工作的困難,並肯定從事一線服務的作者書寫時的坦誠與思考。

文/黃克先(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圖/取自芒草心粉專

當今臺灣社會雖走向多元、平權,但對於某些群體仍然戴著有色眼鏡看待,在與他們的日常互動中,仍帶著某些偏見及歧視性對待,例如本書中一組服務關係中的兩端主角:社會工作者,以及無家者。

前者,常被誤認為和「志工」、「義工」無異,是群「(徒)有愛心」而說不出有什麼專業的人;後者則常與「好吃懶做」、「為非作歹」劃上等號。但透過佳庭社工的現身說法,細緻、真誠地描寫她幾年下來與無家者工作的經驗及觀察,讀者能清楚看到,社會工作的「專業」及價值在哪裡,無家者也是有血肉、敢愛恨、持夢想、願追求的人。他們在很多面向上與我們無異,有很多時候,則更為堅毅勇敢、誠懇實誠,只是在追逐成為「成功人士」的路上,遇到了各種不順遂及意外。

同時,本書並非遊民社會工作教導的手冊,也不是一昧為無家者塗脂抹粉的光明正向敘事。佳庭透過一則則時而幽默,時而帶著酸楚的短篇小故事,真摯地描繪著每個人的臉孔及心意。讀完,彷彿能感受到那種難以言說,但又轉瞬跳躍於你我周遭的「生命」光影,讓我們直面人生汪洋裡,各種酸甜苦辣及不確定性帶來的偶然。即使你或許並非特別關心無家者或社工處境的人,也能從閱讀中感受到樂趣。

從這本書中,也可進一步反省臺灣社會工作者的處境。在臺灣社工界裡,遊民工作一直是邊緣中的邊緣,不但在人物力資源的投入上遠不及其他如兒少、老人、身障等領域,在社會工作從業人員心目中,遊民工作也是傳統上的「屎缺」(這不僅是比喻而已,有時正是字面上的意思。我所認識的臺北市遊民工作者時不時得處理服務對象的糞便問題,頻率遠高於其他領域社工),鮮少有人自願擔任這樣的工作。

究其原因,與服務對象「難搞」、許多時候需要外展到公共空間而無法待在辦公室裡做個案管理、民眾投訴多而難解決、下班時間常需要 on call,以及遊民及遊民社工帶著的汙名有關。

圖/取自芒草心粉專

若更深入的看待遊民工作的困難,對比鄰近國家,如香港、日本,乃至於遠一點的美國,會發現遊民社會工作之不易及不可欲,很多時候與臺灣社工訓練的特定偏向有關,例如強調個體主義式的個案管理(而非社區工作或其他可能);預設案主是有固定居所,而不是「趴趴走」;與國家高度合作下的專業化走向(透過制式教育及考試制度,潛在排除了另類社工實作的可能);國家福利體制對於單身無家底層男性的不重視。

然而,或許因為遊民工作領域的邊緣,倒也成就了一個專業化大趨勢下的飛地,在這裡,匯集了各方英雄/雌豪傑投入。他們也有不少人深具專業素養,但同時也極具反身性及能量,開發出了各種令人驚豔的創意實作。近年來,更結合了社會企業、宗教慈善、學校教育、企業社會責任等不同領域的力量,逐漸形成了完整、有彈性、具多元包容及反思能力的服務網絡。

其中,佳庭服務的芒草心協會就是具代表性的組織,其推出的方案,如街遊真人圖書館起家工作室,不僅能增加無家者的經濟收入,同時也著眼於打造他們的社會關係,並維護尊嚴,同時進行社會對話及議題倡議。

誠願這些服務無家者的第一線社工誠懇無偽的告白及反思,能提供臺灣社會工作進一步發展的養分,也能讓你我對無家者、經濟弱勢的議題,有更深的認識。

這篇不能只有我看到
Right Plus 編輯部
Right Plus 編輯部

2019 年 6 月出生,熱愛海洋和貓,喜歡親近友善又創新的朋友,但也支持必須不友善才能往前衝的人、願意理解因為太辛苦而無法友善的人。

每天都想為世界增加一點正能量,但也無懼直視深淵。努力用文字紀錄社會百態,持續在正確、正常與右翼的 Right 之外,尋找 Plus 的思考與選擇。

文章: 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