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8 施行法後,性平教育跟上了嗎?/《性別平等教育法》15 週年
2019 年 6 月 23 日是臺灣《性別平等教育法》(以下簡稱「性平法」)公布施行滿 15 週年的日子,而今(24)日也是《司法院釋字第 748 號解釋施行法》上路,同性婚姻得以合法登記滿週月的時刻。
在這充滿歷史意義的時間點,臺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於臺大校友會館舉辦「748 施行法後,性平教育跟上了嗎?/《性別平等教育法》15 週年記者會」,邀請立委尤美女、人本教育基金會、全國中學學生權益研究會、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同志家庭及其孩子等 11 組代表發言,現場並有勵馨基金會、臺灣人權促進會、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等 16 個 NGO 列席表達對性別平等教育的支持。
2004 年 6 月 23 日,性平法三讀通過,施行細則中明定其內容應包含情感教育、同志教育以及性教育等內容,10 多年過去,因性別教育不足而發生的歧視、霸凌仍時有所聞,甚至光是 2018 年上半年,因情感問題導致的自殺、情殺等案件就超過 20 件,震驚社會。
而 2018 年底,保守團體提出的反性別平等教育公投案通過,對臺灣的性平教育推動更是一大反挫,這樣的結果顯示多數民眾其實並不了解性平教育真正的內涵,甚至出現誤認、抹黑、扭曲事實等情事,性平教育的推動因此大開倒車,友善校園的安全網也可能出現更大的破洞,尤美女表示:「當年因為缺乏性平教育,葉永鋕不幸沒能活過 15 歲,希望性平教育未來能繼續穩健推動,陪伴孩子平安長大。」
也因此,臺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在性平法上路 15 週年之際,便針對性平教育的現況提出 5 大面向的檢視與呼籲──
1. 恢復性別平等教育在課綱中的「重大議題」定位
2014 年教育部所公布的 12 年國民教育課程總綱中,性平教育失去原有的「重大議題」定位(註 1),但這並不代表性平教育已臻完善。相反的,校園中的性平事件仍屢屢發生,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副祕書長李雅菁提醒應時時檢視性平法訂定初衷:「我們希望不要有任何孩子因為性別特質受到不利對待,即便我們法令訂得很進步,執行時若為了避免爭議而開倒車,受到家長與社會氛圍的質疑,教育現場的老師就算懷有性別意識與教學熱忱,也會在教學上退縮。那我們要等到什麼時候,老師們才能再次提起勇氣再次落實?」
人本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馮喬蘭進一步表示,一般教育體系遇到的打壓,在特殊教育體系中甚至根本無法討論,「特殊教育場域中,性別教育與情感教育付之闕如,因為我們低估孩子的能力,也忽略他們的需求。」面對孩子可能的性別探索行為,成年人常以「自然反應」、「不用處理」的漠視態度呼攏帶過,馮喬蘭強調,漠視本身就是歧視。
臺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理事長洪菊吟談起教育,眼神堅定而溫柔:「我們要讓孩子『知』,知道了以後,才會做出正確的選擇。」她呼籲,教育部不僅應當延伸 9 年一貫課綱,將性平教育視為重大議題,也須聯合民間團體提供特教體系相關資源,更全面的推動性平教育。
2. 維護教師的專業自主權,並持續增能
2018 年底,適逢性平教育公投熱議之際,高雄一名國小教師在充分徵詢家長意見,並增進自己的衛教知識後,於課堂上教授小三生如何正確使用保險套而廣受非議,面對保守團體的批評,他回應:「性別無所不在,在教育現場,我無可避免的必須回應學生的疑惑,達到傳道授業解惑的責任。」
這並非個案,反而如實反映了性平教育現場的普遍困境。反對性平教育的家長團體以提告等方式恫嚇教師,引發教育現場的寒蟬效應,教學工作者對性別教育避之唯恐不及,李雅菁強調,教師依性平法教授性別教育,應受到合理的尊重,她也提醒第一線的教育工作者:「當社會氛圍不夠友善的時候,老師要時時小心,必須很清楚行動背後的意涵,也要與家長保持聯繫,建立彼此的信任關係。」
洪菊吟同時也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國小老師,常常面臨學生對性別議題感到疑惑,或是有些學生因為疑惑而說出不當言論,對其他學生帶來傷害,她認為老師們要持續增能,發展多元的策略來面對不同的狀況。曾經有小朋友於課堂上玩桌遊時說「2 個同性的人組家庭是在『搞 Gay』、『很噁心』」,洪菊吟輕描淡寫的回應:「老師也有同性朋友組成家庭,他們很相愛,你覺得有問題嗎?」她表示,有效的回擊將在孩子心中種下思考的種子,未來將減少許多可能發生的傷害。
3. 發展適性教材,使家長有效接受性別教育
近年由於不了解、不清楚性平教育實質意涵的社會大眾與家長團體刻意造謠、扭曲事實,甚至製造對立,對性平教育的推動產生不少阻力,對此,多元教育家長協會理事長尉遲秀表示,性平法上路 15 年,看似漫漫長路,其實如今超過 30 歲的家長根本沒有受過真正的性平教育,加上現行工作型態使得工時太長,無暇鑽研相關內容,也就更容易受到謠言的煽動。
臺灣家長教育聯盟理事長謝國清則提醒,家長本身的組成其實很多元:「一般家長對性平內容既陌生且敏感,並非所有人都不能接受,教育部應該發展適性教材,用家長聽得懂的語彙,讓他們明白性平教育的重要。」洪菊吟也爬梳過去在社區對家長、保母等對象實施性別教育的經驗:「其實這些家長只是不理解,但想保護孩子的心都是一樣的,許多人聽到性平教育的內容後,不僅覺得重要,更會轉而支持。愛不是圍堵,更不是任由家長篩選資訊,應該要看見孩子的需求,當孩子拿著保險套問你的時候,你要想的是,如何正確回答。」
4. 發展多元性別及多元家庭教材
5 月 24 日同性婚姻合法化,臺灣成為亞洲第一個通過同婚的國家,許多原本在法律上「偽單親」的同志家庭孩子,終可合法擁有 2 個爸爸/媽媽。然而,當這些孩子走回教育現場,多元性別、多元家庭圖像的缺乏,仍隱含遭受歧視、異樣眼光的可能。4 歲的同志家庭孩子脆瓜便展示了自己的畫作,以稚嫩的語氣一字一字的說著肯定的訴求:「希望老師說故事的時候,不要只說爸爸和媽媽的故事,也可以說媽媽和媽咪的故事,因為我就有 2 個媽媽。」
脆瓜的家長 Vivian,同時也是臺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成員,她嚴正呼籲教育單位應做到「人到位、錢進來、性別硬起來」,希望不僅更多性別友善的教師可以投入教育,教育單位也應建立多元性別教育專款,將同性家庭、多元性別等圖像納入教材,也可以與民間團體合作,購買性別友善的繪本、書籍等放到學校圖書館,不要讓多元性別在教育場域成為異類,讓性少數與同志家庭的孩子不敢想像自己的未來。
Vivian 認為,所謂的「尊重多元、理解差異」並非口號,更不是教條,必須從自身做起:「我尊重孩子的決定,讓她知道自己有權利在生活中擁有不一樣的選擇,現在她面臨其他人跟自己不一樣、也有不同於自己的樣貌時,會認為很自然。」如此一來,家長並不需要板起臉孔教導孩子「什麼是尊重」,她早已經在貫徹。
現行的性平教育希望以「融入式教學」的方式,將性別平等的觀念深植每一位學生心中,洪菊吟從還沒有性平法的 2001 年就開始在教育現場實踐性平教育,她深深認為教育仍是最快、最大的對話空間:「當時的性少數學生認為人生只有死路一條,現在我們有擁抱性別特質的鍾明軒(註 2)。」她也強調,教師只要具備足夠的性別意識,就能找到適合的施力點:「性別其實只是看事情的一個切入角度,當你認知到,光是性別就這麼多元,面對別的事情時,也自然能用多元視角去看待。」
5. 勿將反性平言論當成政治籌碼
近年反性平教育被當成政治操弄手段,如 2014 年初教育部聘請反對性平教育者擔任性平委員,重傷了性平教育的精神,臺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呼籲,教育本應以學生為主體,重視學生權益,性平教育不該成為政治籌碼,對性平教育帶來負面效果。此外,對其他族群造成傷害的性別歧視言論,以及抹黑造謠並不屬於言論自由的精神,政治人物的言行不應違背性別平等的核心價值。
註 1:9 年一貫課綱中,涵蓋了「總綱」、「學習領域綱要」與「重大議題綱要」,基於 1997 年頒布的「性侵害犯罪防治法」,教育部於 1998 年將「兩性教育」列為重大議題。2004 年,性別平等教育法公布實施,教育部亦配合政策,於課綱中將「兩性教育」正式更名為「性別平等教育」。
而 12 年國教課程綱要則分為「總綱」與「領域綱要」,總綱中明訂了融入課程的 19 項「新興議題」,並將性平教育列入其中。洪菊吟認為,這無疑降低了性平教育在課綱中的位階,亦大大稀釋了性平教育相關教材與教學時間的濃度。
註 2:2012 年,時屆 12 歲的鍾明軒因翻唱歌曲「煎熬」爆紅,人稱「煎熬弟」。經過 7 年,現年 19 歲的鍾明軒成為 YouTuber 與教育部長合拍影片,倡導性平觀念,並將從小到大因性別氣質受到霸凌的經驗與接納自我的過程寫進《我決定我是誰》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