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無法置身事外:認識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

承上篇:從 MDG 至 SDG,人類的自我評鑑之路

上篇提到的、從 2000 年至 2015 年止的「千禧年發展目標」(The 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MDGs) 成就看似可觀,卻依然有所侷限。

根據「全球南方觀點下的國際發展與援助」報告顯示,縱觀 15 年來的成效,MDG 除了第一項目標「貧窮」因為中國經濟大幅改善而達標,其他 7 大子目標其實並未完全達到。此外,MDG 對問題的解決方法還是傾向於經濟與資金的投入,對於和平、安全、政治穩定等永續發展的基本條件卻沒有列入,對於族群的包容性亦不足夠

2015 年 8 月 12 日,在 MDGs 落幕之際,聯合國通過了自 2012 年以來就積極研議的「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宣誓全球邁入下一個 15 年發展計畫。SDGs 總共包括 17 項目標(Goals)及 169 項子目標(Targets),同時區分為「經濟成長」、「社會進步」與「環境保護」3 大類。

從 MDGs 的 8 大目標,到 SDGs 的 17 項目標,SDGs 欲確保許多「經濟發展」之外的價值落實。例如在收入之外,關注文化、認同、種族與性別的不均發展,以及健康、教育、性別等權益,並且力圖降低少數族群受到的邊緣化狀態、廣納民間團體及各群體,並且保障勞動權益等。

此外,SDGs 的 17 項目標彼此之間也高度相關,而非像 MDGs 的 8 大目標一樣分開討論。在 SDGs 中,「發展」也必須同時納入多方評估,如同永續能源(目標 7)與經濟成長(目標 8、9)該如何權衡?公平、正義與和平(目標 16)與消弭不平等(目標 10)又該如何呼應?凡此種種,都是 SDGs 渴望注入的精神。

另一方面,SDGs 最重大的意義即為人類「發展」意含的重大轉變。這從幾個方向可以清楚看見──

由下而上的制定者;多方參與的行動者

過往 MDGs 由聯合國發展計劃署所主導,扮演重要的規畫角色,這使得許多目標一旦到了要落實到田野進入執行階段時,不斷發生許多難以觸及與掌控的狀況。SDGs 因此在研究與訂定期間,便納入大量的公民團體、社區組織、非政府組織(NGO)等參與,不僅帶入實務現場的困境,也帶入多元的視角。這些視角讓 SDGs 在制定之初,就能考量到更多弱勢群體,如身心障礙者、原住民族、青年社群等邊緣弱勢。

同樣的思維也反應在後續的行動者身上。夥伴關係成為新時代的重要課題,除了上述的民間組織,SDGs 進一步強化過去已不斷倡議的多方合作,包括擁有創新思維與先進技術的企業和跨國公司(私部門),以及聯合國、世界銀行、世界貿易組織等多邊參與,並且再次重申南方國家(註)的跨連力量,包括南北合作、南南合作、三方合作(亦即北方國家與特定南方國家合作,去協助其他南方國家)等概念。

這意謂著,新時代的發展理念已開始兼顧貿易、外資、減債與能力建構等多元發展,而不僅侷限在過去單一的開發援助思維中

沒有人能置身事外:掙脫富與窮的劃分 & 國與國的界線

自上世紀至過去 15 年來,我們一直都習於劃分「援助者」與「受助者」,這種因資源及貧富所區分出的、上對下的援助觀點,使貧困者在援助過程中持續缺席,無法成為「主體」,只能被動收受。這樣的「習慣」反映在 MDGs 中,使「發展」成為一種「富」與「窮」之間的事。這也因此讓大部分位於中段班的國家──例如臺灣──置身事外,認為這是美國、英國、歐洲等富國才應盡的義務。

對臺灣政府來說,國與國之間的援助一直都只是外交策略;對臺灣人民來說,「非洲人過得怎麼樣才不關我的事」。然而,SDGs 的核心精神卻強調包容性與全球視野──沒有人應該被放棄,沒有人不受影響。固然,SDGs 強調富裕國必須對全球困境承擔重要責任,但「發展」的概念不應再以國界與政權來切分。未來 15 年,每個人都必須在 SDGs 的 17 項目標裡,共同檢視各自的「發展」問題,並且檢視這樣的發展如何彼此影響。

在這樣的概念下,我們無法再輕易將自己不要或過度消費的東西,小自舊衣舊鞋、大至石化廠、煉鋼廠、核廢料等輕易往他國傾倒,好似別人的汙染就不是汙染,他國的貧病交加都與自己無關。

如今,我們該自問的是:「造成嚴重環境破壞的煉鋼廠離開了臺灣,卻轉而汙染了越南,我們該怎麼想這件事?」、「我在臺灣捐的一件二手衣,是否打擊了遙遠的非洲?」、「當環境議題遇上政治困境,該如何平衡?

在同一個全球脈絡下,我們都深受彼此的變動所影響。在 SDGs 的精神下,我們必須思索自身的發展階段,並且指認彼此對世界造成的傷害或改變。由此,我們迎來的是個不再能夠獨善其身的時代,沒有人能再置身事外。


註:二戰結束後,歐美各國的殖民地紛紛獨立,這些殖民地多半位於亞、非、拉丁美洲等 3 洲,相對於位處歐洲北美的殖民母國來說地處南方,因此而有南北之分。


本文原刊載於公益交流站,於此收錄於原作者作品集中。

這篇不能只有我看到
葉靜倫
葉靜倫

Right Plus 創辦人 & 總編輯。曾任出版社資深編輯、NGO 雜工、NPOst 主編,對書寫斤斤計較但錯字很多。除了文字沒有其他技能。

想當特務卻當了 10 年編輯,想養獅子卻養了一隻貓。相信智慧比外貌還重要,但離不開放大片。最喜歡善良的朋友,聰明的情人,以及各種溫柔的對待。

文章: 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