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昀/當一個服從醫療的肉塊

在精神醫療中生存的代價,好像就是失去人格尊嚴與合法性,然後學會忽略發生在身上的所有暴力和不正義。我可以伸張嗎?我不行。
Read more把好事做對 把對的事做好
在精神醫療中生存的代價,好像就是失去人格尊嚴與合法性,然後學會忽略發生在身上的所有暴力和不正義。我可以伸張嗎?我不行。
Read more時間銀行的成功需要許多務實的條件,例如社區要有基本的信任、有可信任的第三方協助累計時間;第三方也常需要強大的媒合能力,能媒合供需並促進社區融合。
Read more輪椅使用者、銀髮族、視障者、聽障者和心智障礙者等不同身體需求的人,怎麼參與藝文活動呢?多多蒐集了 10 種共融設計要帶大家一探究竟!
Read more當我們進一步看見身心障礙者在日常生活、司法程序裡常碰到的狀況,就會發現很多現況,並不符合人權公約,法律之前也不一定人人平等。
Read more30 年前的美國一般社區大學裡,連行政人員都會比手語,聾人學生聚集在學生餐廳聊天,談論未來的夢想。我到現在還忘不了剛見到這一切時的衝擊。
Read more臺灣有超過 7 成的成年身心障礙者都有生養子女,許多障礙媽媽卻連產檢臺都上不去,甚至曾被勸導結紮。其實很多憂慮,只是出自未被好好釐清的想像。
Read more我身體上的病痛很容易直接被忽視,醫生只會說我壓力大、想太多。上次看診內科時,醫生最後把我轉給精神科,讓我被暴力的壓倒在病床上綁起來。
Read more修法訴求和建議都不是由障礙者自己提出,以「機構服務」為主軸的修法討論,忽視了對障礙者自立生活的支持、障礙者在社區生活的真實困境。
Read more數位行善逐漸成為趨勢,手機支付人數攀升2倍。公益團體不只需要優化數位工具和資安,定期定額捐助的觀念也還有待推廣。
Read more人的狀態和空間息息相關。生活在有愛的環境,自然會有想做的事。而弱勢對於居住的期待,很多時候我們其實只要做一點點事,就能達到。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