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
③【無家十年 2019-2021】有房的街友,與無根的租客
曾有無家者領到補助租到房子,沒多久卻自己搭車回到庇護所門口,問:「可不可以放棄補助,回來住庇護所」。
閱讀全文③【無家十年 2019-2021】有房的街友,與無根的租客他山之石在臺灣:帶著問題去參訪,帶著視野做服務/創學程2:創新,從模仿開始
取經自北歐的保母制度、向德荷學習的多世代共融園區、延襲國際準則的會所模式,都是臺灣 NGO 向外學習、在地實踐的模式。
閱讀全文他山之石在臺灣:帶著問題去參訪,帶著視野做服務/創學程2:創新,從模仿開始一起釋放照顧壓力!讓家事移工擁有生活與自我,與家庭共創雙贏
在照顧工作之餘擁有「生活」,再因為生活而更能專注於工作,對所有聘僱家庭與長期受困於照顧日常的家屬來說都是重要提醒。
閱讀全文一起釋放照顧壓力!讓家事移工擁有生活與自我,與家庭共創雙贏「爸爸沒照顧我,憑什麼拿那些錢?」安置兒拿不到防疫津貼,社家署:家庭糾紛不能丟給政府
為了在疫情下公平對待每個孩子,希望政府能看見機構端的需求與困境,給予安置機構或寄養家庭應有的支持與協助。
閱讀全文「爸爸沒照顧我,憑什麼拿那些錢?」安置兒拿不到防疫津貼,社家署:家庭糾紛不能丟給政府更生服務現場的資深社工:數百件案量與業務、跟著個案跌倒再起、看見重生與希望
這些人有一天會返回社會:「他可能是你的親人、朋友,或是鄰居。因此與其去猜忌,還不如試著了解他。」
閱讀全文更生服務現場的資深社工:數百件案量與業務、跟著個案跌倒再起、看見重生與希望「我人生中最接近當阿公的體驗。」3代共生的跨世代社區,讓受創兒童、孤獨長者與困難家庭自然相遇
社區住戶包括 50 名孩童、20 位養父母,以及 65 名長者,由社工協助居民建立起自己的社會支持網絡,讓青銀與老幼相遇、互動。
閱讀全文「我人生中最接近當阿公的體驗。」3代共生的跨世代社區,讓受創兒童、孤獨長者與困難家庭自然相遇 【抗疫群象-兒少機構篇(下)】徐瑜/「媽媽在照顧別人的小孩」,家庭與家園如何兩全?
這場疫情,讓原本人力就已經很吃緊的家園,在照顧上更是吃緊;也讓原本就已經是高群聚風險的機構,風險更高。
閱讀全文【抗疫群象-兒少機構篇(下)】徐瑜/「媽媽在照顧別人的小孩」,家庭與家園如何兩全?郭可盼/我們準備好結案了嗎?好好服務,才能好好說再見
離別也可以視為一種歡慶,歡慶我們共同的旅程到了一個段落,對方要往新的篇章走去了。
閱讀全文郭可盼/我們準備好結案了嗎?好好服務,才能好好說再見安置盟:家庭式兒少照顧未健全,衛福部不應倉促縮編機構
安置盟呼籲,在家庭式照顧尚未完善之前,不應為了 CRC 國際審查而草率而減少安置機構。
閱讀全文安置盟:家庭式兒少照顧未健全,衛福部不應倉促縮編機構